汪 瑩
(西安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600)
大學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與創(chuàng)新機制探索
汪 瑩
(西安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6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大學生管理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然而大學生管理模式的理念和制度還存在著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管理模式,注重“和諧”的管理觀念,同時建立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從而使得大學生管理模式更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大學生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新機制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傳統(tǒng)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思想正逐步被突破。[1]由傳統(tǒng)的向?qū)W生講授知識,解答疑惑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再到提高學生素質(zhì),這意味著教育思想在一步步的深化,學生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斷演化。而大學生管理作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分支,其管理模式也在隨著社會變革不斷的擴展范圍和形式,內(nèi)容也在不斷深化,如學生資助、學生心理咨詢、畢業(yè)生就業(yè)管理等多渠道多方面開展。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在日新月異的大學生管理模式中,我們要了解到當前機制的問題探析和需要探尋的創(chuàng)新機制。
1.1 大學生管理模式中理念的問題。大學生管理作為社會管理層面中的分支,需要和社會背景與形式相符合,形成人與自身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的管理理念。但從目前的狀況看,我國大學生管理理念依然遵從剛性的管理,其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控制,強調(diào)運用外在約束力來規(guī)范大學生的一言一行,然而在大學期間的自由、開放、自主的觀念已經(jīng)得到大學生的廣泛認可,并且大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自我約束與管理的能力,人格發(fā)展與認知能力基本達到成人水平,采取強壓管理的手段,不但難以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反而會激化師生之間,以及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高校的基層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定位上應該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務者,然而管理者和服務者的角色日益加深,教育者的作用卻日益減弱。在學生看來,基層學生管理工作者只是負責學生日常事務的老師,而不是擔負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輔導員。由此可以看出,基層學生管理工作者更像是行政管理者,師生關系已經(jīng)不是所說“亦師亦友”的朋友關系,而更像是上下級的關系,這使得基層學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中的理念發(fā)生偏差。
1.2 大學生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缺乏大學生管理的規(guī)范性文件,在程序規(guī)程上也不夠嚴謹,缺乏一定的客觀性與交互性。雖然高校已基本建立較為完備的大學生管理制度,但還不夠深入化具體化,制度也缺乏可操作性,這樣的管理制度很難與外部環(huán)境構(gòu)成良好的橋梁,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fā)展變化。同時,大學生管理制度是支撐大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保障與規(guī)則。而在目前看來,我國大學生管理制度過于求“安”、求“穩(wěn)”,主要利用約束、監(jiān)督、強制、懲罰等剛性手段進行管理[2]。這種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保障學生安全的作用,約束了學生的行為,給予學生一個相對安穩(wěn)的校園學習生活環(huán)境。但隨著“以人為本”和和諧理念的深人,學生更加希望的是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內(nèi)、課堂內(nèi)的學習,更希望能“走出去”,加強和外界的聯(lián)系,更需要自由的空間去交流,更希望學習到的是除課本以外的多方面知識理論。由此可以看出,這種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其制度建設的出發(fā)點缺乏人文關懷與服務意識,是缺乏“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
2.1 注重“和諧”的管理思維理念。和諧管理觀念是適應新時期的管理觀念,“它既遵循了儒家的‘和為貴’的哲學思想,又吸收了西方人本主義的思想精華,突出強調(diào)‘以人為本’”。[3]和諧管理觀念強調(diào)的是“以人為本”的觀念,從而激發(fā)管理中的活力,將情感激勵與制度約束緊密結(jié)合。此外,作為高校的基層學生管理工作者要防止日常工作的過度行政化,從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作為基層學生工作的管理者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方面,進行深入全面的談心談話活動,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通過情感管理,傳播思想教育理念,以“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強化教育者的身份,師生關系從而得到改善。
2.2 建立大學生管理的激勵機制?!凹钚艿拇笮∪Q于激勵滿足大學生的需要的程度。激勵不能滿足于方法、措施本身,而不看這些做法帶來的實效”。[4]有效的激勵手段能夠增強大學生的管理,從而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大學生管理激勵機制。首先需要的是對學生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尊重大學生的個人理念和想法,信任大學生的能力,從而落實大學生在高校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次需要增強情感的疏導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學生內(nèi)心,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將思想政治的教育內(nèi)容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進行傳輸,從而減輕學生的抵觸情緒,從而形成自助與他助的機制,基層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以博大的胸懷、細膩的情感感染學生,幫助學生走出面臨的困境,使其也能夠用情感激勵他人最終達到情感交融的狀態(tài)。
2.3 建立大學生管理機制。首先,建立大學生對話管理機制,這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符合新時期的特征,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日常學生事務管理的工作模式。它是建立在一定組織基礎上的多維網(wǎng)狀組織管理模式,在其中的任一元素只是其中的一個節(jié)點,這樣就打破了自上而下的關系,從而削弱了等級區(qū)分,管理學生的組織體系不再是校、院(系)、輔導員三級體系,而是學生社團、教師、家長等共同存在于網(wǎng)狀的管理組織體系中,每個元素之間都是平等的,從而提升大學生管理質(zhì)量,增強大學生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建立大學生管理互動機制,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首先從思想理念上確立互動機制,建立健全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方式,確?;訖C制的形成。通過對制度政策的解讀以及實踐教學活動的實施,將大學生的日常管理投入到實踐活動中,為大學生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其次是構(gòu)建多元化的互動模式與載體。大學生管理工作應與時俱進,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建立互動課堂、創(chuàng)業(yè)基地、學生社團等載體,形成討論會、學術沙龍、文化藝術節(jié)等模式,不斷加強大學生管理過程中各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將維護學生利益與實現(xiàn)自身理想緊密聯(lián)系。
[1] 劉愛蓮,吳遠.高等教育管理[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2.
[2] 李鵬,梅凱.柔性管理與大學生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1(4).
[3] 楊經(jīng)錄,崔杰.和諧管理—當代大學生管理的必然選擇[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4] 李華平.論激勵機制在大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6(6).
汪瑩(1991-),女,助教,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學。
F645
A
1672-5832(2017)12-0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