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垚琪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2
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帶動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于醫(yī)療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提升手術室護理具有一定的緊迫性,加強手術室內的護理管理水平,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降低相關高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傳統(tǒng)的手術管理措施滿意達到現(xiàn)代的高要求,因此為了提升手術室護理的管理水平引入了一項較為先進的管理措施—風險管理,它是將損失控制到最小且機會最大化的管理方式[1-2]。本研究為了探究行闌尾炎手術患者的最佳護理方法,分析快速康復外科流程對行闌尾炎手術后患者腸胃功能的護理效果,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對收治的80例患者開展了研究,取了一定的研究結果,現(xiàn)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6年07月至2017年07月收治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80例進行分析研究,隨機選擇其中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選擇另4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研究組中男性22例,占比55%,女性18例,占比45%,年齡22歲-75歲,均值為(52.5±2.6)歲,其中急診手術24例,擇期手術16例,文化程度大學13例,高中及中專12例,小學15例;對照組中男性21例,占比52.5%,女性19例,占比47.5%,年齡21歲-78歲,均值為(51.4±3.2)歲,其中急診手術25例,擇期手術15例,文化程度大學11例,高中及中專15例,小學14例。每例患者的自然資料可有可比性,個體間比較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在進行治療前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書面文件。
納入標準: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加,年齡在于18~80周歲之間;排除標準為患者年齡<18周歲或>80周歲,非進行手術治療患者,具有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伴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或患有其他代謝性疾病者,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患有精神疾病或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1.2 方法
40例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管理,40例研究組患者在手術室護理管理基礎上應用風險意識管理模式。具體為定期組織手術室的相關護理人員進行集中學習,提升工作人員的危險意識,同時鍛煉護理人員在面對突發(fā)狀況時的應變能力。于此同時同步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水平,通過對其開展針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活動,加強護士的專業(yè)素質,開展護理知識繼續(xù)教育,增強其業(yè)務能力以及慎獨能力。定期開展相互交流學習心得活動,提升護理工作人員的學習效果。通過加強考核機制,確保護士積極參與培訓且護理專業(yè)水平以及法律意識得到了確切的提升。同時可以組織手術室護理管理相關人員到管理水平較高的醫(yī)療機構進行參觀學習,提升手術室護理干預的風險意識。在手術室對患者開展護理之前應對患者的一般資料、病情、手術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對于存在簡章焦慮情況的患者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在進行手術前對患者的各項檢測指標進行記錄,熟悉患者所接受的手術類型,幫助患者調整接受手術的體位,為手術準備所需的藥品、器械以及儀器調節(jié)等,手術過程中全程陪伴患者,同時注意檢查藥品使用是否與醫(yī)囑一致,藥物使用前由術者進行口頭復述確認。在術者進行縫合操作時,注意觀察是否出現(xiàn)遺漏殘留物在患者體內,對患者進行抗生素皮試,確認患者藥物過敏情況;對于需要進行輸血的患者,在進行輸血前對血袋與驗血單進行確認,觀察血量、血型等情況是否一致。術后風險管理,對于需要將標本進行送往病理進行檢查的患者,對送檢標本進行詳細記錄以及標識工作,確保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標本送達目的地[3-4]。
1.3 觀察指標
采用滿分為100分的調查問卷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質量與滿意度評估,分數(shù)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與滿意度越高,對兩組手術室中的風險事件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軟件版本為SPSS19.0,對組間的計數(shù)計量資料采取用進行SrearMans等級的與t檢驗,若輸出結果P<0.05,則表明數(shù)據(jù)差異符合統(tǒng)計學成立的條件。
2 結果
通過統(tǒng)計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滿意度評分可知,研究組得分分別為(93.4±3.4)、(90.64±4.2),對照組的得分分別為(84.6±5.1)、(82.35±4.2),對比P<0.05,t=14.251,t=10.624;研究組發(fā)生了1例跌倒風險事件,對照組出現(xiàn)1例跌倒,1例切口感染,1例褥瘡。
3 討論
手術中的護理風險為護理中會發(fā)生的具有高危險性的事件,手術室為搶救任務最重的場所,救治工作繁重,加強護理質量管理有利于減少醫(yī)患糾紛。提升手術室護理具有一定的緊迫性,加強手術室內的護理管理水平,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降低相關高風險事件的發(fā)生。風險管理是一種將損失控制到最小且機會最大化的管理方式,通過引入風險管理,有利于提升手術室護理的管理水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方面明顯領先于對照組,在手術室中出現(xiàn)的危險事件也明顯少于對照組。通過回顧性分析,可知造成發(fā)生危險事件的主要因素為手術室護理工作是否細致化、全面化。
綜上所述,將風險意識應用到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可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張春艷.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34(20):269-270.
張少玲.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6,23(28):161-163.
徐東霞,祖麗皮亞·斯迪克.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45(21):252-253.
李桂鳳.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OL].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5,23(13):126-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