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墨 林相如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1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臨床實習是護生從學生向護士轉變的重要時期。高等護理教育對護生培養(yǎng)的要求是能獨立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由于兒童的特殊性,在兒科實習護生的帶教碰到了種種的困難。筆者采用了“情景導入式培訓模式”方法運用到兒科臨床帶教,收到較好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兒科實習的50名護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護生在年齡、性別、學校分布、學歷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且兩組護生均有相同的護理帶教團隊進行帶教。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
成立護理部---大科--護士長三級教學管理體系。帶教老師的師資:大專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職稱,3年及以上??乒ぷ鹘洑v,德才兼?zhèn)?。科室設立臨床帶教小組,包括教學小組長1人,帶教老師5人,輔助帶教老師1-3人。護生在進入病房后采用情景導入式培訓模式進行培訓帶教。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帶教方法,一對一帶教,單向式輸入式小講課、疾病查房,觀察組的具體操作如下。
1.2.1.1 情景導入式案例的制作根據兒科實習大綱的要求結合常見病、多發(fā)病和危重癥的急救與處理等及在兒科常見的不良事件和特殊情景等,制作典型的情景案例如急性窒息、高熱驚厥等,這些案例經過我院教育委員會審核,并根據內容和新進展不斷的修訂。
1.2.1.2 搭建暢通的溝通平臺建立兒科教學微信群和QQ群,成員有帶教老師和護生等,將實習大綱、案例、日常護理操作視頻等掛微信群,要求護生提前預習相關知識點。以兒童驚厥案例的護理內容為例:精心設計一個高熱驚厥就診的案例情景,提出相關問題:如該患者的診斷依據是什么,怎么對患兒進行護理評估和危險因素干預、護理措施落實、腰穿的配合和健康教育指導等,要求同期的護生討論病例情景中或設置病例特殊情景,共同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等;帶教老師在微信群上及時反饋護生們存在的問題。
1.2.1.3 臨床實戰(zhàn):帶教老師根據實習大綱要求結合患兒病情選擇最典型的案例,進行護生體驗日活動。護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床邊陪護和管理該病房,陪同患兒家屬到各部門進行輔助檢查、治療,體驗患兒和家屬當下的心理感受,了解家屬的期望值;指導學會換位思考和對家屬進行人文關懷,要求每天參與醫(yī)生的查房,閱讀所管轄的患兒病例,使護生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患兒的病情,拓展知識面;觀摩醫(yī)生技能操作,以提高護生評估患者、掌握正確查體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要求護生制定針對性和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和護理措施;鼓勵小組成員互相討論學習;在過程中實現(xiàn)從“學中思”及“思中悟”。針對兒科典型案例進行啟發(fā)式講課和教學查房,在講課前要求護生全面復習相關內容,每位護生制作PPT課件;有主講老師隨機指定一位護生對該內容進行講課,授課老師其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在護生匯報完畢,其他護生可以補充;主講老師用PPT展示本案例的相關知識點、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學習的收獲和心得,最后帶教老師對知識進行小結和擴展,其目的是讓護生能針對真實的案例做出快速、準確、優(yōu)質的護理。規(guī)定護生每周書寫反思日記,在實習結束對護生進行理論考試、臨床實踐考核。每組小組成員的成績給予記錄,制作擂臺榜,給予排名,給予表揚并頒發(fā)證書和適當的鼓勵。
1.3 評價方法
護生綜合能力自評:在出科前對2組在進行護生對教學效果自評包括:主動學習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人文關懷能力、協(xié)作能力、溝通技巧、提升講課水平、健康教育能力、臨床能力、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等方面,10個問題,每個問題有4個選項,即很好,好,一般,差,分別計入10分,7分,5分、3分。
2 結果
將成績錄入Excel表格中。觀察組的綜合能力平均成績?yōu)?9分,對照組的綜合能力平均分76分。兩組平均分有明顯差異具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情景導入式培訓模式提高護生綜合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護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護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1],護生之間相互討論,大大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護生病情觀察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及健康教育的能力。
3.2 通過與患者面對面的接觸、跟蹤護理和個案管理,通過使護生更多的參與臨床護理,能提高護生換位思考能力,增強護生的服務意識,人文關懷意識,能夠培養(yǎng)護生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和擇業(yè)觀,對護生的專業(yè)知識態(tài)度、知識、技能和解決問題能力產生重要的作用。促使護生能夠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有利于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
3.3 提高護生和臨床帶教老師的理論授課水平,提升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臨床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教與學的互動,有利于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2]。達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3.4 通過微信、QQ等平臺進行交流,促使更多的知識在平臺中交流與學習,帶教老師將護生日常操作、護理視頻、掛微信群供護生及帶教老師觀察,促進學生們對學習內容的探索與思考,拉近師生之間距離,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3],也促進師生的交流。
參考文獻
黃紹金.小組合作性學習對中職護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12)91-92.
韓靜,石紅麗,袁源等.形成性評價模式影響護生綜合能力的實證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4)137-139.
陳璐,胡蘇珍,曹小萍等.基于微課“翻轉課堂”中的應用,護理與康復[J].2017,16(4),377-3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