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竺 季于琪 張年成
【中圖分類號】R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02
糜爛潰瘍性口腔黏膜?。∣ral mucosal disease,OMD)是目前臨床的常見、多發(fā)病之一,糜爛是由于OMD引起的黏膜上皮淺表缺損,而潰瘍是指口腔黏膜表層破損后出現的一種潰爛現象,多伴有膿液。藥物干預是現代臨床治療該口腔疾病的首選方案,常見藥物包括復方曲安奈德、金因肽等。本文中,筆者選擇上述兩藥對糜爛潰瘍性OMD患者進行試驗性治療,效果較好?,F做出如下歸納: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80例糜爛潰瘍性OMD患者均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收治對象,患者資料均完整,且經臨床??茩z查后確診病情。根據隨機自愿原則將患者歸入兩組試驗,Ⅰ組40例,有男/女性24/16例,年齡分布28~67歲,平均(42.5±7.3)歲;Ⅱ組40例中,男/女性22/18例,年齡分布26~65歲,平均(43.2±6.8)歲。兩組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既往無藥物過敏史,無嚴重精神或意識障礙問題,組間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由統計學處理,P>0.05,適合研究試驗。
1.2 方法。Ⅰ組接受利凡諾治療,取無菌紗布浸于0.1%利凡諾中,并給予患者濕敷。Ⅱ組接受復方曲安奈德及金因肽用藥,前者通過黏膜下點狀注射方式給藥,藥量取5mL,每日1次;后者采取噴灑方式給藥,于每日三餐后使用。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周。
1.3 評估項目[1]。以可視模擬評分量表(VAS)、REU評分系統為參照,對兩組的疼痛情況及病損體征情況做評估,VAS采取10分制計算,REU采取3分法計算,評測結果越高,均表示癥狀程度越不理想。
1.4 數據處理方法。由統計學軟件(版本:SPSS20.0)分析和處理數據,計數類數據利用檢驗,以[n(%)]描述;計量類數據利用t檢驗與(±s)描述。P<0.05(或>0.05),判斷組間數據的比較是否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方案的VAS及REU評測情況
治療前,兩組接受VAS及REU評測,結果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Ⅱ組的VAS、REU評測值均顯著低于Ⅰ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方案的用藥安全問題
觀察期間,Ⅰ組有1例發(fā)生皮疹,發(fā)生率為2.5%,Ⅱ組有2例發(fā)生不良反應,包括局部發(fā)癢與皮疹各1例,發(fā)生率為5.0%,兩組總發(fā)生率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
糜爛潰瘍性OMD病因復雜,涉及食物、藥物、營養(yǎng)狀況、局部創(chuàng)傷及精神情緒等各個方面,一旦發(fā)病,往往會給患者造成劇烈疼痛及局部灼痛,可伴或不伴口臭、慢性咽炎、頭痛或頭暈、發(fā)熱及便秘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日常飲食與交談。目前臨床對糜爛潰瘍性OMD的治療方法雖多,但尚無特效方法[1]。本文中,筆者嘗試采取復方曲安奈德、金因肽對該口腔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較好。
復方曲安奈德是由維生素B12+2%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研制成的一種復方制劑,其中醋酸曲安奈德是一種長效皮質類固醇激素,能夠調節(jié)人體毛細血管屏障,減少組胺分泌,從而起到增強免疫、清除炎癥及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利多卡因為鎮(zhèn)痛類常用藥,而維生素B12能夠用于營養(yǎng)神經末梢,對修復破損口腔黏膜組織有一定效果。金因肽是一種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藥物,適用于Ⅱ度燒傷與各種慢性潰瘍創(chuàng)面的治療,給藥后能夠直接作用于胚層細胞,起到修復受損細胞組織、促進毛細血管再生等效果。大量臨床實踐顯示,本品對血液循環(huán)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在加速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方面有顯著療效[1]。屈超[2]研究觀察86例糜爛潰瘍性OMD的臨床治療資料,表示復方曲安奈德及金因肽治療的總有效率可達到96.0%。屠愛霞[3]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并且其研究指出,該兩藥聯合治療安全性也較有保障,還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本文試驗顯示,Ⅱ組患者在接受上述兩藥治療后,患者的VAS、REU評測結果均明顯下降,且較Ⅰ組有明顯的優(yōu)勢,觀察期間雖有患者發(fā)生皮疹、發(fā)癢不良反應,但與Ⅰ組未見明顯差異,與上述資料觀點大致相符。
綜上所述,對糜爛潰瘍性OMD患者實施復方曲安奈德及金因肽治療,可明顯減輕患者疼痛,促進病損特征恢復,且安全性可靠,值得加強推廣。
參考文獻
何虹.復方曲安奈德與金因肽聯合治療糜爛潰瘍性口腔黏膜病78例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7,38(2):329-330.
屈超.糜爛潰瘍性口腔黏膜病應用復方曲安奈德聯合金因肽治療的療效觀察[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3(11):70-72.
屠愛霞.糜爛潰瘍性口腔黏膜病行復方曲安奈德聯合金因肽治療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8):3800-38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