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7年前的那個冬日,他頂著紛飛的雪花,從英國歸來,大步流星地走進這里的時候,震動海外。有外國媒體報道說:“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艦隊后退100海里。”
7年中,在這座科學的宮殿里,他就像一枚超速運動的轉子,圍繞著科技興國這根主軸,將一個又一個高端科技項目推向世界最前沿,直至58歲的節(jié)點上戛然而止。
他就是國際知名戰(zhàn)略科學家黃大年。
他,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2009年放棄海外高薪,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回到祖國;他,選擇了母校吉林大學做全職教授,成為東北第一個引進的“千人”專家;他,沒日沒夜地工作,7年間,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chuàng)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碧钛a多項技術空白……
他叫黃大年,一個聽到《我愛你,中國》就會熱淚盈眶的海歸赤子。今年1月8日,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58歲。
2017年元月的吉林長春,寒風凜冽。吉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姚立華匆匆走進錄音棚,專門為一個人錄制一首歌曲。音樂響起之前,她這樣默念著:“今天我要為您把《我愛你,中國》再次唱起,用歌聲把您和我們留學人員共同對祖國的愛傳遞下去?!?/p>
幾年前的一次吉林大學留學人員聯(lián)誼會上,姚立華演唱了這首歌。一曲終了,一位個頭不高、身材微胖的人走過來一邊和她握手一邊說:“這首歌讓我感動,我們常年在國外的人,對祖國的愛很深很深?!彼芸闯鰜?,這位老師剛剛流了淚。
現(xiàn)在,這位聽到《我愛你,中國》就會熱淚盈眶的人卻永遠走了,消失在北方銀色的冬天里。
他,在英國18年,是國際知名戰(zhàn)略科學家;他,曾經住在劍橋大學旁邊的花園別墅里,妻子還經營著兩家診所;他,負責“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及相關領域科研攻關,國家財政投入數(shù)億元人民幣,是當時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科研項目中獲得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他,沒日沒夜地工作,多年來,他辦公室深夜明亮的燈光被稱為吉林大學地質宮“不滅的燈火”……
他叫黃大年。
“如果你不回去,咱們就散伙?!?009年年底,黃大年一改往日溫和的語調,堅決地對妻子說。
如此決絕的態(tài)度源于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財給黃大年發(fā)的一封郵件,郵件中是國家“千人計劃”的有關材料。劉財不知道,這一封郵件讓黃大年心潮澎湃。“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1982年1月,他在大學畢業(yè)紀念冊上這樣寫道;“我一定會回來的!”18年前,他對為自己送行的老師說;“知識精英是民族脊梁,別忘了,你是有祖國的人!2004年,病重的父親在電話中給他留下最后的囑托……
妻子知道,是時候了。于是,她賣掉了診所。
2009年12月24日,黃大年和妻子走下飛機,站在了祖國的大地上。6天后,黃大年與吉林大學正式簽訂全職教授合同。
作為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家,黃大年的夢想是把地球變得透明一些、更透明一些。地球深部探測計劃就是找到開啟“地球之門”的鑰匙。曾在國外生活多年的黃大年深知相關裝備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國外是如何嚴控這些裝備對華出口的。
讓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達到國際水平,就必須爭分奪秒。以吉林大學為中心,黃大年通過各方力量,迅速會集起400多名來自高校和中科院的優(yōu)秀科技人員,展開了一個又一個攻關。
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tǒng)工程樣機研制成功,填補國內無人機大面積探測的技術空白;萬米大陸科學鉆探工程樣機“地殼一號”研制成功,為實施我國超深井大陸科學鉆探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持;首個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野外實驗與示范基地”建成,為規(guī)范管理儀器裝備研發(fā)和引進程序提供了驗證基地……經過7年時間,黃大年的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通過評審驗收,專家組最終的結論是:項目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成功的背后,是黃大年異常忙碌的身影。開展項目研究的辦公室在吉林大學一座被稱為“地質宮”的老建筑內,自從2009年黃大年來到這里,每天都會有一盞燈一直亮到凌晨兩三點鐘。如果哪一天沒亮,那一定是他出差了。
在黃大年的辦公室里,靠北側的墻上是一塊巨大的記事板,上面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地記著各種安排?!皢査霾钭裁磿r候的航班,他頭也不抬地跟我說,就今晚最后一班吧。”黃大年的工作秘書王郁涵說。7年間,黃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最多的一年160多天。出差回來,不論多晚,他不是先回家,而是又一頭扎進辦公室。
不忙不行?。?016年元宵節(jié)在辦公室加班到午夜的黃大年,發(fā)了一條朋友圈:“辦公樓內燈稀人靜,樓外正是喜氣洋洋。我們被夾在地質宮第5層,夾在‘十二五驗收和‘十三五立項的接合部,夾在工作與家庭難以取舍的中間?!睘榱俗屪鎳目萍妓将@得巨大幅度的提升,黃大年急啊!
一天,王郁涵聽到黃大年辦公室傳來“砰”的一聲響,她跑進去一看,黃大年倒在地上。王郁涵趕緊叫人,黃大年示意她不要聲張,說口袋里有速效救心丸。吞下去幾粒后,又躺了一會兒,他像沒事兒人似的對王郁涵笑笑說,通宵工作有點累,休息一會兒就好了,不要告訴別人,說完便去其他辦公室布置接下來的工作。
在“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驗收的前夜,黃大年半夜趕到北京,然后讓團隊人員把手里的材料都拷貝給他。大家都知道,對于黃大年來說,那又是一個不眠之夜。第二天答辯之前,他從懷里掏出一瓶速效救心丸,含進嘴里幾粒,調整一下笑容就上臺了。
項目通過了驗收。然而,黃大年的忙碌并沒有結束。
2016年11月28日,黃大年由北京前往成都開會,在飛機上突發(fā)疼痛至休克,下飛機簡單處置后,第二天又出現(xiàn)在會場。12月4日,他在長春做完檢查后,又急著趕去北京出差。12月8日,他被大夫催著住進了醫(yī)院。第二天開始,他又有計劃地叫一些學生來病房,布置學習任務、安排工作計劃。在正式手術的前一天半夜12點,他給學生周文月發(fā)信息說,她去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的推薦信寫好了。
讓大家無論如何也不肯相信的是,今年1月8日,那個不知疲倦的黃大年永遠地離開了,年僅58歲。
20世紀改革開放初期,一首《我愛你,中國》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聲;今天,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刻,一位赤膽忠心的科學家又重新詮釋了這首歌曲的意義。
[編后語]當代海歸赤子科技報國的楷模
在7年左右的時間里,為了讓相關科研水平有更快進步,黃大年把自己毫無保留地交給了祖國,夜以繼日地工作,最后累倒在工作崗位上。這位放棄海外優(yōu)越生活、把生命奉獻給國家的科學家,是當代海歸赤子科技報國的楷模。
黃大年用堅定的選擇詮釋了一位愛國者的情懷。2009年,國家需要他回來,他立即響應召喚,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科研環(huán)境和安逸生活,回到吉林大學。他是愛國主義的堅守者和傳播者,以祖國的需要為最高追求。
黃大年用卓越的成就詮釋了一位科學家的精神。他刻苦鉆研,始終把趕超世界一流和搶占科技制高點,作為攻堅克難的不竭動力。他是科技報國的踐行者和示范者,始終瞄準國際前沿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作為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在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的情況下,短期內獲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黃大年用深沉的愛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本色。他誨人不倦,始終把培養(yǎng)人才作為傾盡心血的職業(yè)理想。他因材施教,為學生進行人生和職業(yè)規(guī)劃。他充滿愛心,默默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熱心幫助患重病的學生家長解決治療問題。他是高瞻遠矚的教書者和育人者,用戰(zhàn)略視野和高尚人格培養(yǎng)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
黃大年用寶貴的生命詮釋了一位知識分子的擔當。他甘于奉獻,始終把敬業(yè)拼搏作為默默堅守的道德境界。他爭分奪秒地開展工作,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他3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即使在住院治療期間,還每天在病房中與團隊師生研究項目、布置工作。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夢者和筑夢者,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黃大年用畢生努力實現(xiàn)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tǒng)一,展現(xiàn)了一名新時期海外歸國人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和崇高品格。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有著強大的感召力,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為實現(xiàn)中國夢書寫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輝煌篇章。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