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百議
我看公共考古,覺得一個重要目標,是在大眾科普中實現公共分享。普及的作用之一就是分享,可以看作公共考古的初級程序,初級并不低級。科普是公共考古的重要一環(huán),不能說公共考古不是科普,可以說不僅是科普。
——王仁湘
考古學的實踐實質上是科學的,在考古學研究中,需要小心地、多角度地觀察,然后不論觀察的結果與之前是否一致,都可以用之前總結的術語進行描述,這是非??茖W的實踐。
——【美】斯蒂芬·韋納
學術研究有斷代的重點,而考古發(fā)掘對象則常常是不同歷史時期人類遺存的堆積,一處遺址往往存在多個時代文化層,應該有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共同參與才能全方位搜集信息,最大化地利用好遺址推進研究,否則只能根據領隊個人興趣而取舍,發(fā)掘者畫地為牢,必然導致資料大量浪費。
——宋新潮
對人類歷史的了解有99%在史前學的范圍內,而這只有通過考古研究才能企及,而這種了解肯定還必須告訴我們有關未來的一些事情。而這大概就是一個有影響力的考古學家想做的:將過去延伸到未來。比如,過去會告訴我們有關導致戰(zhàn)爭或和平、經濟公平或剝削、競爭或合作的人類傾向和組織。
——【美】 羅伯特·凱利,張萌等譯
科研工作者和科普傳播者,一方面要全面準確掌握學科動態(tài)和學術知識,另一方面要樹立嚴謹求實的作風和對社會、對職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不馬虎、不浮躁、不故弄玄虛。
——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