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婉
“鹽猴兒”由普通的面粉搖身一變而成為一道菜,細(xì)細(xì)一想,真是奇妙無比,不由就讓人感嘆人民群眾的聰明和機變。
“鹽猴兒”是面粉加鹽、水,攪拌成碎小疙瘩,放進鍋內(nèi)干炒而成,在青黃不接時節(jié)作菜肴下飯;炒面粉是面粉干炒熟透后,用水沖開后作粥喝??纯?,本都是面粉,經(jīng)過巧手工序,就成了菜和湯。
先說“鹽猴兒”的做法。面粉若干,放進水舀子里,放粗鹽一撮,再加入少量水,拌和成面疙瘩。這里水千萬不能加多,得先加半杯,用筷子試攪,成小干面疙瘩最好。不成的話,再稍加水,再攪,直至攪拌成花生米般大小的疙瘩。注意,和面千萬不能和成稀湯水狀,那樣,倒在鍋里,只會烙成面餅子,不會生成“疙瘩”。這時,看看這些可愛的小面疙瘩,像極了一個個伶俐的小猴子,故而起名曰“鹽猴兒”。把半水舀子攪拌好的碎面疙瘩倒進鍋內(nèi),鍋下用軟柴禾,如麥秸稈什么的,文火徐徐燒之,使鐵鍋受熱均勻。不久,鍋內(nèi)“鹽猴兒”慢慢冒出熱白氣,撲騰起飯香。這時候,就得用鐵鏟子翻動,防止其糊鍋變黑,直至“鹽猴兒”四面焦黃干燥,拿在手里清清爽爽不再相互粘連,就算大功告成了。
為了防止“鹽猴兒”日后霉變或者皮干(吸水變潮發(fā)軟),機智的婦女會找一個廣口的大玻璃瓶子來盛放。孩子去上學(xué),珍珍惜惜地倒出半瓶子帶上,讓其當(dāng)菜吃;余下的,給下苦力氣做活的男人留著吃。因為他做活出汗多,得多補充鹽分,要不然干活會軟塌塌的沒力氣。當(dāng)然,此物也不宜多吃,只能當(dāng)咸菜吃,不然易患“鹽齁”,咳嗽不止。如今條件好了,人們?nèi)匀缓眠@一口,只不過做法更高級了。巧手媳婦會往面里加入蔥花、香油、綠葉菜、味精,讓“鹽猴兒”從里到外大變身,更加可口香甜。
再說另一種用面粉做成的炒面,卻是一道湯了。這個東西做法簡單:干面粉直接倒入鍋內(nèi),不住翻炒,顏色稍微發(fā)黃即可。這里火候的掌握是個關(guān)鍵,過生,面粉顏色不變,沖出來的面湯有生面糊子味;過熟,其標(biāo)志為炒面顏色發(fā)黑,沖出來的炒面湯就有一種焦煳味兒了。做這個活兒的訣竅是不能停手,必須不停地用鐵鏟子翻動,只要有淡香味兒飄出來,馬上起鍋盛盤,晾透儲存。
肚饑時,抓一把炒面放入碗中,用沸水馬上沖入,可見碗里炒面不住打旋兒,然后用一雙筷子,按著打旋的方向攪動,看看均勻了,就好了。當(dāng)然可以根據(jù)自己口味需要,加糖或加鹽,舊日加鹽居多,因為糖是限購食品,價格高,屬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但要注意不能加油,因為加油就會有“哈喇”味兒,不堪入口了。
和“鹽猴兒”一樣,今天的炒面也是花樣繁多,常見街頭上有人擺攤叫賣炒面,各種亮晶晶的玻璃瓶子里,裝著炒熟芝麻、花生碎、核桃仁、果脯、砂糖等料兒,供人喝時選擇添加作佐料,這種街頭上的“中式飲料”,簡直能和咖啡相媲美,并毫不遜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