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甜甜 王廣進 陳聲利
異維A酸治療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一例
杜甜甜1,2王廣進2陳聲利2
臨床資料患者,女,24歲。因全身皮膚潮紅、脫屑24年就診。24年前患者出生第二天,全身覆蓋一層黃色膠樣膜狀物,洗澡后膜狀物斷裂、脫落,繼之全身皮膚潮紅、脫屑,冬季皮疹加重,可出現手足皸裂。曾于外院多次行中藥熏洗治療(具體藥物不詳),效果不佳。家族中無類似病史。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查體:面部、軀干、四肢潮紅、脫屑(圖1),雙下肢呈魚鱗樣外觀(圖2)。組織病理示:表皮角化過度,見一至兩層顆粒層,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少許淋巴樣細胞,呈非特異性改變(圖3)。根據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檢查確診為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治療 :異維A酸膠囊10 mg日2次,硅油乳膏(本院自制劑)外用,20天后復診,復診時患者面部、軀干部紅斑明顯減輕,鱗屑減少(圖4),雙下肢仍較干燥(圖5)。維持異維A酸膠囊10 mg日2次。
圖1 背部治療前圖2 雙下肢治療前圖3 表皮角化過度,見一至兩層顆粒層,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少許淋巴樣細胞,呈非特異性改變(HE,×100)
圖4 背部治療后 圖5 雙下肢治療后
討論先天性非大皰性魚鱗病樣紅皮病( NCIE) 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皮膚病,發(fā) 病率約為1/200000,遺傳方式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為主,在臨床表現和遺傳學上存在異質性。目前已經發(fā)現該病有4個致病基因,即TGM1、ALOX12B、ALOXE3和LOR[1]。臨床表現為出生時被包裹在羊皮紙樣膜內,24小時出現裂紋和剝脫,10~14天出現角質剝脫可見其下紅斑和鱗屑,鱗屑在腿部呈板狀,但在軀干部、面部和頭皮則較細小[2]。組織病理:角化過度不明顯,灶性角化不全,顆粒層變??;角化不全灶內有時出現少數中性粒細胞[3]。通常認為NCIE和板層狀魚鱗病是常染色體隱性先天性魚鱗病疾病譜中的兩極。典型的板層狀魚鱗病表現為全身覆蓋大片灰棕色鱗屑,嚴重者呈鎧甲樣,伴或者不伴輕度紅斑;而NCIE為全身皮膚覆蓋細碎的白色鱗屑,皮膚潮紅明顯[4]。
異維A酸是繼全反式維A酸之后合成的第一代異維A酸,其主要作用是對表皮細胞增生和分化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使上皮細胞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恢復正常。曾有報道用異維A酸治療成人BCIE并逐漸減量維持治療,半年后無明顯復發(fā)現象[5]。本例患者成年后以紅斑、鱗屑為主要表現,給予異維A酸10 mg每日2次口服治療,外用軟化、保濕軟膏,20天后皮損明顯好轉,故維持原治療。
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表皮剝脫階段,可應用單純性潤膚劑[2]。外用維甲酸可減少鱗屑,聯合應用糖皮質激素可減輕刺激和加強療效[3]。具體可以根據先天性魚鱗病治療的三個主要機制[6]:水合作用、潤滑作用和角質剝離作用來選擇治療方案。
[1] 汪繼云,楊森,張學軍.先天性非大皰性魚鱗病樣紅皮病分子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2004,27(1):54-56.
[2]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474.
[3] 吳志華.現代皮膚性病學[M].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625-626.
[4] Akiyana M, Sawanura D, Shinizu H. Theclinical spectrumof nonbullous congenital ichthyosiformerythroderma and lamellar ichthyosis[J]. Clin Exp Dermatol,2003,28(3):235-240.
[5] 曾學思,張傳義,林彤,等.異維A酸治療先天性大皰性魚鱗病樣紅皮病二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8,31(6):391.
[6] 姜媛芳,姚志榮,陶建鳳,等.先天性魚鱗病的少見類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8:987-990.
(收稿:2015-01-04 修回:2015-02-26)
1濟南大學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濟南,250000 2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濟南,2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