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東
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軍將領大都積極參加紅色戲劇的演出活動,擔任編導和演職人員,周恩來、方志敏、彭湃、羅榮桓、聶榮臻、羅瑞卿、鄧發(fā)、陳賡、蕭勁光、何長工、蕭華、張愛萍、李卓然、梁必業(yè),以及被稱為“中共早期情報三杰”的李克農、錢壯飛、胡底等眾多紅軍將領都與革命戲劇結緣,這在中外戲劇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毛澤東指示創(chuàng)作
1931年12月,在紅軍反“圍剿”勝利的影響下,通過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中的秘密工作,趙博生、董振堂率部17000余人在江西寧都起義參加紅軍。為慰問起義將士,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兼紅一軍團政委毛澤東把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wèi)局長錢壯飛、科長胡底和紅軍學校教員李伯釗召集在一起說:“要穩(wěn)定起義將士的政治情緒,通過各種辦法啟發(fā)他們的覺悟,使他們認識過去為誰賣命、為誰犧牲?過去是為軍閥打仗,現在是為蘇維埃而奮斗?!卑凑彰珴蓶|的建議,錢壯飛、胡底、李伯釗夜以繼日地創(chuàng)作出大型話劇《為誰犧牲》。全劇17個演員,胡底和李伯釗扮演一對夫妻。錢壯飛扮演蔣介石。這出戲在蘇區(qū)巡回演出一個多月,影響巨大。
周恩來口授劇本
周恩來曾熱心于話劇創(chuàng)作,也是中國話劇事業(yè)的先驅者之一。他把“紅軍摩拳擦掌決心殺上廬山,粉碎蔣介石在廬山策劃中的對蘇區(qū)的‘圍剿計劃”搬上舞臺,口授三幕九場的文學劇本腹稿,由胡底執(zhí)筆錄出。后由李克農、李伯釗、錢壯飛修改定稿,劇名便叫《殺上廬山》。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紅五軍團政委朱瑞、政治部主任劉伯堅,還有羅瑞卿、李克農(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wèi)分局局長)等紅軍將領紛紛參加演出。
聶榮臻組織劇社
紅一軍團剛一組建即成立了戰(zhàn)士劇社,后來軍團政治部又建立了專業(yè)性的宣傳隊,“戰(zhàn)士劇社”就成了紅一軍團宣傳隊的“藝名”。在聶榮臻、羅榮桓、李卓然的倡導和帶領下,戰(zhàn)士劇社編演了《土豪取債》《流氓末日》《階級決戰(zhàn)的勝利》等十幾個劇目,其中紅四軍第十一師政委羅瑞卿、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蕭華主演的反映父子都參加紅軍的大型話劇《父與子》影響最大,成為中央蘇區(qū)久演不衰的著名劇目。
羅榮桓創(chuàng)作話劇
羅榮桓在擔任紅四軍政委時,主持創(chuàng)作了話劇《土豪取債》《流氓末路》《階級決戰(zhàn)的勝利》等十幾個劇目。后來成為紅軍高級干部的蕭華以及梁必業(yè)、童小鵬等當時均是主要演員。曾任紅一軍團政治保衛(wèi)局局長的羅瑞卿,還兼任軍團俱樂部主任。他親自編劇并導演了話劇《誰給我的痛苦》,并扮演其中的反派地主。紅一軍團把這一排練成熟的劇目作為保留節(jié)目,部隊每到一個新的駐地,就調查一番,將劇中人物的名字改成當地人的相關真名實姓,增添演出效果,常演常新。
羅瑞卿導演話劇
在第四次反“圍剿”的戰(zhàn)斗中,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和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張際春創(chuàng)作了四幕話劇《廬山之雪》。該劇由羅瑞卿導演,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童小鵬等都在劇中擔任了主要角色。中央蘇區(qū)的工農劇社演出了沙可夫編劇的《我——紅軍》,該劇最后一幕是紅軍俘虜的白軍師長被押解上場,演員戰(zhàn)士們從幕后牽出的竟是在反“圍剿”戰(zhàn)斗中俘獲的貨真價實的國民黨軍師長。
瞿秋白整理劇本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和主力紅軍告別瑞金,開始長征。潘漢年、馮雪峰、成仿吾、吳黎平、李一氓、錢壯飛、胡底、李伯釗、危拱之等蘇區(qū)紅色戲劇骨干隨紅軍主力轉移。而工農劇社和高爾基戲劇學校的大部分人員都留在了蘇區(qū)。
中央分局宣傳部長瞿秋白重新編制了3個劇團,每個團30余人。分別命名為“戰(zhàn)號”(由趙品三、宋發(fā)明率領)、“火星”(由石聯星、王普青率領)、“紅旗”(由施月娥、劉月華率領)。
1935年的元宵節(jié),3個劇團到于都舉行會演,觀眾人山人海。陳毅、項英、瞿秋白、陳潭秋、何叔衡、毛澤覃、劉伯堅等領導人和群眾一起觀看。從正月十五的晚上一直演到十六的清晨雞叫三遍,觀眾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這次會演中趙品三編劇、石聯星主演的《犧牲》受到一致好評。在10多個創(chuàng)作演出的劇目中,不僅評出了演出單位的先后名次,還選出了《犧牲》《非人生活》《游擊》《李保蓮》《不要臉》五個優(yōu)秀的文學劇本。瞿秋白把這五個劇本進一步整理,寫了序言,編成了劇本集,油印成冊,分發(fā)到各戰(zhàn)區(qū)。他還將這個紅色戲劇文學的成果取名叫《號炮集》,計劃送到上海正式出版??上У氖?,瞿秋白這心愿中的計劃未能實現,而編好的這一珍貴的作品集,在戰(zhàn)火和艱難的歲月中被湮沒,至今無從找到。
責任編輯 / 陳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