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志興
在軍隊中推行民主制度,是毛澤東關于人民軍隊建設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也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的重要內容。
1965年8月1日,賀龍元帥發(fā)表文章指出:
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么能夠創(chuàng)造出那么多人間奇跡?創(chuàng)造出那么多軍事史上的奇跡?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我軍能夠克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擋住,能夠戰(zhàn)勝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們的軍隊是一支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真正的人民軍隊,就在于我們所進行的戰(zhàn)爭,是為了人民的解放的正義戰(zhàn)爭,是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來進行的真正的人民戰(zhàn)爭。由此出發(fā),我們同一切舊的軍隊、舊的軍事傳統(tǒng)徹底決裂,不但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行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了革命的政治工作,而且完全打破了那種認為軍隊要打仗要服從命令,就不能有民主的陳腐觀念,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第一支真正講民主的屬于人民自己的軍隊。
井岡山時期:軍隊民主初創(chuàng)
中國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國家。在封建專制的制度下,人民沒有民主,思想長期受到禁錮。封建制度和觀念也廣泛地滲透到了軍隊中,使中國的舊軍隊幾乎沒有民主可言。
我軍建軍初期,由于紅軍是由國民革命軍、農民、工人等多種復雜成分構成的,封建的傳統(tǒng)觀念和舊軍隊的軍閥作風對軍隊影響很大,因此在一些軍官中嚴重存在著隨意打罵和侮辱士兵的現(xiàn)象。官兵不平等,士兵和下級軍官的思想受到極大的壓抑。這種狀況極大地影響了紅軍的鞏固和戰(zhàn)斗力的提高。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毛澤東在建軍初期就開始在紅軍中推行民主制度。
按照毛澤東在三灣改編確定的原則,紅四軍在軍、團、營、連均設立了士兵委員會,“官長同時為士委會員。全連士兵大會選舉五人至七或九人為連士委執(zhí)委,推主席一人。以全營人數(shù)按每五人舉一代表,組成全營士兵代表會,推舉十一人至十三人組織營士執(zhí)委,推舉一人為主席。按全團人數(shù)每十人舉代表一人組織全團代表會,推舉十七人至十九人組織團士執(zhí)委,推舉一人任主席。全軍按三十人或五十人舉一代表組織全軍代表會,選舉十九人至二十一人或二十三人組織軍士執(zhí)委,選一人為主席。軍士執(zhí)委選五人或七人為常委,團舉五人或七人為常委,營舉三人或五人為常委,連無常委機關,軍、團常委均設機關于政治部內日常辦公,營常委不設機關”。
各級士兵委員會的任務是:(1)參加軍隊管理。(2)維護紅軍紀律。(3)監(jiān)督軍隊的經濟。(4)作群眾運動。(5)作士兵政治教育。
士兵委員會只能對軍事機關某個問題提出建議或質問,而不能直接去干涉或處理。士兵委員會開會時須由黨代表參加,黨代表等于是一個政治顧問。在非常時期黨代表有權解散士兵委員會,或者有權不準其開會。
紅四軍各級士兵委員會的活動是非常活躍的。當時,四軍的經濟組織可分為執(zhí)行、計劃、監(jiān)督三部。計劃籌款與全軍預算及分配支取問題原則由黨的委員會負責,監(jiān)督經濟則由上級士兵委員會負責。軍部軍需處每月必須公布一次收支情況,由士兵委員會審查,軍需處長必須出席親自報告,并且答復解釋士兵委員會提出的問題,如有毛病則處罰負責人。執(zhí)行則軍部有軍需處,團部有輜重隊,營連有經委會。因此,四軍此時的經濟最大限度地脫離了軍官的影響,做到徹底公開,從經濟上充分表現(xiàn)了紅軍的平等精神。當時,紅軍有一副聯(lián)語:“紅軍中官兵夫薪餉穿吃一樣,軍閥里將校尉起居飲食不同?!本捅容^正確地概括了紅軍和白軍官兵關系的不同。
毛澤東、朱德等紅四軍領導人十分支持士兵委員會的工作,帶頭貫徹官兵一致的原則。鼎鼎大名的四軍軍長朱德和紅軍戰(zhàn)士一樣,“芒鞋草履十分襤褸”,群眾及敵兵俘虜初次看見朱德的模樣穿戴,無不詫異,人們議論朱德說:若不介紹,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個伙夫頭。以至于后來“伙夫頭”三個字成了朱德的綽號。在毛澤東、朱德等同志的示范下,紅四軍官兵同甘共苦。當時連的主要干部都有馬,但誰都不騎,打仗時用來馱傷兵,平時用來馱病號。
這種情況,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曾有過描述:“湖南省委要我們注意士兵的物質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農的生活好些?,F(xiàn)在則相反,除糧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鹽柴菜錢,還是難乎為繼。僅僅發(fā)油鹽柴菜錢,每月也需現(xiàn)洋萬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給?,F(xiàn)在全軍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還缺少布。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樣苦,從軍長到伙夫,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p>
紅四軍活躍的民主生活,有力地促進了部隊的建設。陳毅1929年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說:“紅軍廢除了發(fā)餉制度,經濟公開多時,每人每月可以發(fā)4元至5元的零用錢,作洗衣剃頭買草鞋之用,若錢少則少發(fā)或甚至不發(fā),士兵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無鬧餉的事,沒有錢發(fā)他只怪這幾日籌款不到,不會向軍長要錢?!?/p>
“士委內有娛樂科,僅于紀念日或每月舉行工農兵聯(lián)歡會,或紅軍紀念會,有演說,有新劇,有京劇團,有雙簧,有女同志跳舞,有魔術,這些都能引起士兵的快樂?!?/p>
“紅軍是工農階級的學校,官長盡量提高士兵各種文化知識,不像旁的軍隊以嚴刑峻法,把兵士作為好管理的奴隸?!?/p>
“紅軍各部分間非常團結,內部官兵里弟兄一般關系。非常歡愛。不會像反動軍隊之不能團結,發(fā)生互相廝殺等事?!?/p>
“四軍在過去困難當中能繼續(xù)奮斗,實由于士兵自知當兵是為的自己及工農大眾,不是為的餉銀而當兵,尤其傷兵同志在困苦萬分,沒有抱怨或持功驕傲等事。”
羅榮桓在《秋收起義與我軍初創(chuàng)時期》一文中記載過這樣一件事:
毛澤東同志曾帶領三十一團的三營,下山去接應二十八團由湘南返回井岡山。夜間通過桂東地區(qū),遭到敵人襲擊,部隊當時被打散了,大家很著急。但第二天清晨一集合,只少了一個擔架兵。誰知當部隊回到井岡山上時,這個擔架兵早已回來了。
毛澤東在當時寫給中央的報告中指出:“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zhàn)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绕涫切聛淼姆敱麄兏杏X國民黨軍隊和我們軍隊是兩個世界。他們雖然感覺紅軍的物質生活不如白軍,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紅軍像一個火爐,俘虜兵過來馬上就熔化了。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眅ndprint
然而,民主制度的實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雖然在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就提出并開始推行民主制度,但直到1929年古田會議召開時,紅軍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民主的問題,特別是肉刑問題還嚴重地存在著。
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分析了肉刑的來源及廢止肉刑的理由:
紅軍第四軍產生于封建剝削制度尚未肅清的中國,它的主要成分,又多是從封建軍閥軍隊里頭轉變過來的,一般封建的制度思想和習慣,依然很濃厚的存在于一般官長士兵之中,打人的習慣和非打不怕的習慣,還是與封建軍閥軍隊里頭的習慣一樣。雖然老早就提出了官長不打士兵的口號和規(guī)定士兵會有申訴他們的痛苦的權利,但簡直沒有什么效力。其結果造成官兵間的懸隔,低落了士兵以至官長情緒,逃跑的數(shù)目日多,軍中充滿了怨恨空氣,甚至發(fā)生自殺的事件。這是與紅軍的斗爭任務完全背馳的現(xiàn)象,如不趕快糾正,危險不可勝言。
為了盡快廢止肉刑,毛澤東提出要“舉行廢止肉刑運動”,由最高軍政機關會銜發(fā)布廢止肉刑的通令,修改并頒布新的紅軍懲罰條例。為了更好地推行民主制度,毛澤東還強調了加強對新兵及俘虜兵進行民主制度的教育,講清官兵生活平等,官兵之間只有職務的分別,沒有階級的分別,官長不是剝削階級,士兵不是被剝削階級;士兵會的意義和作用;紅軍中管理經濟的組織,經濟公開主義及士兵審查制度;廢止肉刑與辱罵。
另一方面,毛澤東針對有人要求在紅軍中實行所謂“由下而上的民主集權制”,“先交下級討論,再由上級決議”等錯誤主張,嚴肅地提出,要“從理論上鏟除極端民主化的根苗”,認為極端民主化的危險,“在于損傷以至完全破壞黨的組織,削弱以至完全毀滅黨的戰(zhàn)斗力,使黨擔負不起斗爭的責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敗”?!霸诮M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p>
古田會議結束后,各地紅軍普遍貫徹了會議決議的精神,這樣,我軍的民主制度就基本建立起來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到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影響,總政治部在1933年冬向全軍頒布的《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取消了士兵委員會,而是用列寧室取代?!豆まr紅軍俱樂部列寧室工作暫行條例》規(guī)定,“在團、師、獨立營及其同等之部隊可設俱樂部”,“在紅軍連隊及其同等的部隊和機關,應設立列寧室”。但是俱樂部、列寧室的職能和原來士兵委員會的職能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只是“在紅軍戰(zhàn)斗員和指揮員中進行課外的軍事、政治、文化、衛(wèi)生等工作,使他們能得到共產主義的教育”的群眾組織,并無關于保障士兵權利、發(fā)揚民主方面的規(guī)定,這就不能不使紅軍乃至后來八路軍、新四軍的民主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抗戰(zhàn)時期:軍隊民主發(fā)展
我軍實行民主主義,后來總結為“三大民主”,即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軍事民主。從歷史發(fā)展來看,這是經過長期的實踐而形成的。
在三大民主中,最早提出的是政治民主問題,即廢除打罵制度,實行官兵平等;緊接著提出了經濟民主問題,先是廢除軍官吃飯的特殊化,實行官兵同餐,后是士兵管理伙食。而軍事民主的提出要稍微晚一些。
比較早地將政治、軍事、經濟民主聯(lián)系在一起提出要求的是周逸群、段德昌領導的鄂西紅軍。根據(jù)《七十年史》記載,1929年至1930年,鄂西紅軍提出,士兵委員會應該從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開展軍內民主活動。政治上,要求官兵平等,互相友愛;經濟方面,士兵的伙食由士兵推出代表負責,士兵委員會推出代表審查軍需處的賬目;軍事上,“每次作戰(zhàn)以后,照例應開批評會,其方式先由擔負任務的官長報告經過,再互相批評,最后由一人作結論”。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對軍隊民主問題也有幾次著名的講話。
1938年5月,他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指出:“軍隊應實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的是廢除封建主義的打罵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這樣一來,官兵一致的目的就達到了,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zhàn)斗力,長期的殘酷的戰(zhàn)爭就不患不能支持?!?/p>
1938年10月14日,毛澤東在黨的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在我們軍隊中的黨組織,也須增加必要的民主生活,以便提高黨員的積極性,增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但是軍隊黨組織的民主應少于地方黨組織的民主。無論在軍隊或在地方,黨內民主都應是為著鞏固紀律和增強戰(zhàn)斗力,而不是削弱這種紀律和戰(zhàn)斗力。”
1944年6月,毛澤東在延安接見了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他在談話中強調:“統(tǒng)一在軍事上尤為需要,但是軍事的統(tǒng)一,亦應建立在民主基礎上。在軍官與士兵之間,軍隊與人民之間,各部分軍隊互相之間,如果沒有一種民主生活、民主關系,這種軍隊是不能統(tǒng)一作戰(zhàn)的?!?/p>
解放戰(zhàn)爭時期:
“三大民主”的發(fā)展
宏大的解放戰(zhàn)爭,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也是我軍政治工作豐富發(fā)展的時期。為了保障戰(zhàn)爭的勝利,解放戰(zhàn)爭期間的部隊民主生活,不論是政治民主、軍事民主,還是經濟民主,都有新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
政治民主,比較充分地反映在新式整軍運動之中。在1947年冬的新式整軍運動中,部隊普遍開展了評黨員、評干部的活動;在訓練中實行官兵互教,開展評教評學;在作戰(zhàn)中發(fā)動群眾獻計獻策。毛澤東曾把新式整軍稱作“有秩序的、有領導的、由全體戰(zhàn)斗員和指揮員參加的民主運動”。
1947年11月,在朱德總司令的親自指導下,我軍取得了石家莊戰(zhàn)役的巨大勝利。這是解放戰(zhàn)爭開始以來,我軍占領的第一個大城市。戰(zhàn)役結束后,朱德親自參加了晉察冀野戰(zhàn)軍政治部召開的總結石家莊戰(zhàn)役經驗的座談會,總結了打石家莊的經驗。
12月10日,朱德寫信給毛澤東主席轉中央,報告了石家莊等戰(zhàn)役的情況。他在信中特別提到,這次在攻打石家莊的過程中,發(fā)揚了軍事民主,發(fā)動了士兵群眾,上下一致,因而勝利地完成了戰(zhàn)斗任務。
毛澤東看了朱德的信,非常重視,很快把它轉發(fā)給各中央局和野戰(zhàn)軍。毛澤東在批語中指出,朱總司令這封信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用民主討論的方式發(fā)動士兵群眾,研究如何攻克敵陣,殲滅敵人。這種做法叫軍事民主。而將訴苦運動、三查三整叫做政治民主與經濟民主。這些軍隊中的民主生活,有益無害,一切部隊均應實行。endprint
根據(jù)朱德信中提出的軍事民主的經驗,毛澤東進一步概括和發(fā)揮,形成為著名的三大民主原則,即軍事民主、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為此,毛澤東于1948年1月30日專門為中央軍委起草了《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的黨內指示,《指示》指出:“部隊內部政治工作方針,是放手發(fā)動士兵群眾、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運動,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zhàn)術的三大目的。”
《指示》將軍隊內部的民主生活概括為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
《指示》沒有專門提及政治民主的內容,但是毛澤東提出:“目前在我軍部隊中熱烈進行的三查、三整,就是用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的方法,達到前兩項目的?!薄皯斒故勘罕妼τ诟刹恐械膲姆肿佑薪野l(fā)其錯誤和罪惡的權利?!薄巴瑫r,應當使士兵在必要時,有從士兵群眾中推選他們相信的下級干部候選人員、以待上級委任的權利。”“但是這種推選不是普遍的推選,而是某些必要時的推選?!?/p>
對于經濟民主和軍事民主,毛澤東明確提出:“關于經濟民主,必須使士兵選出的代表有權協(xié)助(不是超過)連隊首長管理連隊的給養(yǎng)和伙食?!薄瓣P于軍事民主,必須在練兵時實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在作戰(zhàn)時,實行在火線上連隊開各種大、小會,在連隊首長指導下,發(fā)動士兵群眾討論如何攻克敵陣,如何完成戰(zhàn)斗任務。在連續(xù)幾天的戰(zhàn)斗中,此種會應開幾次?!?/p>
為了保證三大民主的落實,各單位先后恢復和健全了一段時間內被取消的士兵委員會或類似的組織。比如有的部隊在三查三整中就已建立起了基本具備士兵委員會功能的學習委員會,并參與了運動的領導。
軍委、總政治部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和晉察冀、華東渤海軍區(qū)及西北野戰(zhàn)軍的經驗,于1948年2月17日發(fā)出了《關于在連隊中成立士兵委員會的指示》,認為:“部隊中實行廣泛的民主生活,經驗證明,很有好處?!薄翱偨Y這些經驗,我軍各部隊似均可在連隊中普遍成立士兵委員會,并應將連隊黨的支部完全公開,使與士兵委員會之民主生活結合起來,更加密切黨與群眾的聯(lián)系?!敝甘疽蟾鞑筷牻哟送ㄖ螅凑遄们樾?,在各連隊成立士兵委員會,以幾個月作為試辦期。
3月3日,華東野戰(zhàn)軍司令部、政治部就如何恢復士兵委員會組織及其名義問題報告了軍委,報告指出:
一、士兵委員會名義,因易誤解為士兵對付干部的一種組織,且士兵名詞為戰(zhàn)士不歡迎,以改為革命軍人委員會較好。
二、因干部民主作風未很好養(yǎng)成,且能力經驗均較差,我們部隊中俘虜成分太多,覺悟程度仍有限,又在殘酷的戰(zhàn)爭情況下,故對其具體權利,開始須稍約束,加強民主教育,視上述情況改變,逐漸放手。
3月8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了《在部隊中試驗組織士兵委員會》的指示,認為:“三查與訴苦的新式整軍運動,在我各野戰(zhàn)軍各軍區(qū)部隊中都已實行或正在實行著,其成績已逐漸從部隊的覺悟、鞏固、團結、學習和作戰(zhàn)上表現(xiàn)出來,其本身就是部隊中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的民主精神的新創(chuàng)造新發(fā)揚。”
“為了鞏固和發(fā)揚這一成績,現(xiàn)在確實需要將這一民主精神的新運動轉為部隊中集中領導下的經常的民主生活。中共四軍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上就規(guī)定了的士兵會的組織,似較適宜。在名稱上,究用士兵會與士兵委員會,或革命軍人大會與革命軍人委員會,可由各部酌定?!?/p>
“中央認為必須經過各軍自己的實踐,才能更有把握地對于這一組織做出適合于今天各種條件的具體規(guī)定。為此,中央特責成各野戰(zhàn)軍、各軍區(qū)政治部于最近數(shù)月內,利用作戰(zhàn)間隙,選擇幾個不同情況的連隊,一兩個不同情況的營以上的直屬隊或機關,試行這一組織,并派負責人親去指導,以便取得經驗,報告中央?!?/p>
周恩來提出了進行這一組織的五條基本原則:“這一組織不論在連隊中,在機關中,必須在其直接的行政首長領導之下進行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民主生活”;“這一組織的任何決定,必須待其行政首長批準后,方得實施”;“上級命令,這一組織必須絕對服從,無權變更”;“這一組織如欲對其行政上的領導干部進行思想檢討,必須在情況許可和需要時,得到上級政治部的批準和領導,方準定期進行”;“這一組織中的一般批評與自我批評,也必須領導其向著有利于戰(zhàn)爭勝利和部隊鞏固的方向進行”;等等。
遵照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的指示精神,各大區(qū)和很多二級軍區(qū)或縱隊、旅都草擬了士兵委員會條例,對士委會組織的性質、任務、職權、活動方式,以及同連隊其他組織的關系作了具體規(guī)定。直到1948年下半年,總政頒發(fā)了《革命軍人委員會條例草案》,全軍才逐步統(tǒng)一起來。
在此期間,毛澤東又多次講到軍隊的民主問題。例如,1948年6月1日,他在給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的電報中指出:“是否已實行軍事民主,即遇到困難時,由連隊指戰(zhàn)員在火線上開會,反復研究攻克敵陣的方法(大家想辦法)?”
1948年9月,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九月會議的通知中指出:“兩年內,特別是最近一年內,在人民解放軍中,實行了有秩序的、有領導的、由全體戰(zhàn)斗員和指揮員一起參加的民主運動,開展了自我批評,克服了和正在繼續(xù)克服著軍隊中的官僚主義,恢復了在1927年至1932年期間曾經實行有效、而在后來被取消了的軍隊中的各級黨委制和連隊中的戰(zhàn)士委員會制,這樣就使軍隊指戰(zhàn)員的政治積極性和自覺性大為提高,戰(zhàn)斗力和紀律性大為增強?!?/p>
軍內民主運動的成效是明顯的。正如毛澤東所總結的,發(fā)揚三大民主,確實達到了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zhàn)術的三大目的。
1948年9月4日,新華社發(fā)表《軍隊中的民主運動》的社論,介紹了部隊實行三大民主后取得的進步。筆者在此摘幾段反映在實行了政治民主之后,部隊獲得的進步:
“在經過了評黨員后,黨的威信提高了,許多人要求入黨,均以做一個共產黨員為光榮。東北某連在評黨會上,即有二三十個非黨人員要求入黨,并有預先自動繳納黨費者?!?/p>
“解放戰(zhàn)士初到我們部隊時,對黨常有錯誤認識,經過評黨之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切身經驗,與在國民黨軍隊時的情況對照之下,認識到共產黨真是光明正大,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的。有曾參加過國民黨者,因受感動,便坦白了,并聲明退出國民黨。華北某部一個解放戰(zhàn)士反省說:我初來時,認為黨員是監(jiān)督我們的,現(xiàn)在明白了共產黨和國民黨完全不一樣。有的說,因為在國民黨那邊受過國民黨員的害,到這邊后,看見也有黨員,就整天心里害怕,現(xiàn)在知道共產黨對黨員比對群眾嚴多啦!某團解放戰(zhàn)士安國材,見到公布黨員名單,稱贊說:‘共產黨真?zhèn)ゴ笱?,那邊(指國民黨)黨員只是到了戲院才公布——黨員半票?!?/p>
“此外,在經過了評干部以后,戰(zhàn)士們一般的反映是:‘干部進步了,咱也得進步?!庖娞岢鰜砹?,心里也就安了,干工作也有勁。有些干部最初顧慮,讓戰(zhàn)士評干部,恐將喪失自己的威信。事實證明,只要干部主動地領導這種批評,虛心聽取群眾的正確批評,并作了自我批評,認真改進自己的工作和領導作風,威信會更加提高,戰(zhàn)士對干部也更加愛戴。華東某部民主檢查領導后,戰(zhàn)士看到干部和大家一起勞動,就說:‘其實用不著你們參加,只要你們多出主意,好好教育幫助我們就行了。”
“西北解放軍某部評干會上,戰(zhàn)士代表說:‘不要以為今后干部不好當,不敢大膽領導我們,我們是有組織有紀律的軍隊,問題解決了,還是應當公事公辦?!?/p>
“華北某部解放戰(zhàn)士焦文道反省說:‘我初來就聽說要打石門,心里想,這不是明碰釘子?不幾天,聽說石門打下了,心里還想,石門工事強,兵也不少,怎么就解放得這樣快呢?前些日子想通了,八路軍最好的武器就是部隊民主,官兵一致,大伙出主意打仗,為什么不勝利呢?”
責任編輯 / 馬永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