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上個世紀20年代,散文家陳西瀅從英國獲博士學位歸國,在北京大學任外文系教授。1924年,在胡適的支持下,陳西瀅與徐志摩等人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評論》雜志,任文藝部主編,并在該刊開辟《閑話》專欄,發(fā)表了許多雜文。
有一天下午,陳西瀅來到辦公室時面帶怒色,同事們問他怎么了?陳西瀅說因為雜志的印刷問題,他與印刷廠的負責人發(fā)生了爭執(zhí),對方不僅出言不遜,而且蠻不講理,氣得陳西瀅說不出話來?!八褪钦讨悬c勢力,才敢這樣無理,不如把這件事寫出來,登到報紙上罵他!”聽了事情經過,同事們都義憤填膺,陳西瀅卻擺擺手說:“算了吧?!?/p>
陳西瀅的反應讓同事們都很不解,難道他是礙于對方的勢力,害怕了嗎?可是要知道,陳西瀅是很善于打筆戰(zhàn)的。平日里,魯迅對陳西瀅的很多觀點和主張都不太認同,就寫文章駁斥他,而陳西瀅總是毫不示弱地進行回擊。這次怎么退縮了呢?
“不,我沒有任何害怕的意思。我只是覺得這樣做對他很不公平?!标愇鳛]平靜地說。“他對你不恭在先,你寫文章表達看法,這有什么不公平的呢?”同事們追問。陳西瀅說:“我之所以不懼與其他人打筆戰(zhàn),是因為我們勢均力敵,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渠道。我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總會有主觀的成分在里面,而那個印刷廠的負責人不會寫文章,所以即使他有不同意見,也很難用同樣的方式傳達,這對他來說很不公平。所以,我不能這樣做?!?/p>
柏拉圖說,一切背離了公平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當兩個人在某方面的能力上相去甚遠時,放棄這種方式,不僅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大度、睿智的體現(xiàn)。
〔原載《演講與口才》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