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章中林
溝通不是翻墻
文/安徽·章中林
妹妹章丹又和兒子李子君吵架了。這次吵得更兇,李子君干脆三天沒回家。我們發(fā)動了所有的親戚,找遍了縣城的每一個賓館和網(wǎng)吧,還驚動了警察,但是李子君就像人間蒸發(fā)了一樣。自從兒子失蹤之后,章丹就一直在哭,眼睛都腫成了桃子。
李子君今年上初二。他的成績本來不錯,但這學期就像坐了過山車一樣,一個勁地往下躥。章丹急得不行,限令,李子君電視不能看,小說不能看,還被攆去補課。一回家就做作業(yè),幾乎沒有空閑的時間。這還不算,李子君和女同學說話她管,日記也偷看,就連回家的時間她也掐得準準的。如果李子君沒按時到家,她就馬上到學校找。
為此,李子君和母親斗過,吵過。吵過之后,章丹安靜不了幾天,就又像樹藤一樣纏上來,兩人的戰(zhàn)爭就又發(fā)生了。此前,李子君就因為母親偷看他的日記跑了一回。那次,只是嚇嚇母親,不到半天就回來了。這次期末考試,兒子考得連隔壁的水生都不如——那可是個天天玩,不學習的主。章丹被徹底激怒了,厲聲斥責著李子君,李子君怒目相向,拉開門沖了出去。而章丹對著他的背影吼著:你跑?有本事,一輩子別回來。結(jié)果,李子君真的就不回來了。
“子君,回來吧,媽媽再也不逼你了——”面對著丈夫的訴說,章丹充耳不聞,只是啞著嗓子,低低地抽泣著。既知如此,何必當初呢?我心里不禁輕嘆一聲。
對于妹妹,她的想法就是:希望兒子抓住一切可能的時間來學習。自己是為兒子好,兒子應(yīng)該理解自己。從她的做法來看,兒子聽自己的,就是溝通,不聽自己的,就是沒溝通。其實,這就是一種專制,哪里還有什么溝通呢?孩子不是機器,你怎么能這樣簡單粗暴地對待他呢?他可是一個有思想有獨立意識的人啊。
你的想法是好的,孩子肯定也知道,但是你怎么知道孩子就不努力呢?成績只是一個方面,學習的關(guān)鍵還是學會做人啊。你們平時相處不是很融洽嗎?你說自己累了,他就跑來給你捶背揉肩;你說自己忙了,他就幫你打下手;你說老人可憐,他就把零花錢給了老人;你說兒子堅強,他就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這些時候,你們似乎沒有溝通,但是為什么幾乎達到了心領(lǐng)神會的地步呢?因為平時你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之中,你們達成了一種默契啊。
其實,你就是用盡了偷看日記,跟蹤上學之類的翻墻術(shù),看到了他的問題,但他不接受,你還是不能走進他的內(nèi)心。
第四天的早晨,李子君在老橋下被找到了。我們問他為什么不回家,他不說話。我們問他這幾天是怎么過的,他說,就在大橋下用拾荒人丟的破棉絮裹著過夜。聽到這里,妹妹直抓自己的頭發(fā),嚎啕大哭起來。
有了這次深刻的教訓,希望妹妹能清醒起來,改一改自己的做法——溝通是橋梁,只有它才能消融彼此之間的高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