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唯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漢 430000)
體育舞蹈體能訓練構思
周唯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漢 430000)
體育舞蹈(Dance sports)是國際化運動項目。從字面上來看:“舞蹈”與“體育”是緊密相連的兩個部分,它既須要舞蹈的表現力和藝術性,也須要體育的速度,力量和耐力;既包括了舞蹈“美”,也包含了體育“力”。體育舞蹈是技能主導類難美性項群體育運動項目。在國內外,體育舞蹈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偏重于技能訓練,提高選手的技能素質水平是其根本目的。而國際大賽跟隨世界列國體育舞蹈程度水漲船高,相應的對體育舞蹈選手各方面的要求也愈高。賽場上,須要選手不斷提高綜合競技能力,以體能作為基礎,不斷挑戰(zhàn)自我,站上更高、更強、更好的競技舞臺。
體育舞蹈 體能訓練 競技能力
體育舞蹈選手只有增進有機體各組織、系統(tǒng)功能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專項體能訓練,才能擁有更為科學、豐富、合理全面的專項技術,擁有更好的專項技能。
近年來,我國體能訓練越發(fā)受到各界人士高度重視。在單人項目或是群體項目中,體能訓練都為其服務,使專項技能更加優(yōu)異。但無論是體能訓練投入,還是專業(yè)人員研究,儲備水平,我國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水平與體育舞蹈發(fā)達國家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
體育舞蹈在我國發(fā)展歷史較短,體育舞蹈的專項教練人員太少且不全面,以至于雖然我國選手的技能水平有一定高度,但最后導致綜合競技實力很難有顯著進步與體能訓練的缺乏不無關系。
2.1 身體形態(tài)結構特征
體育舞蹈藝術與體育的融合,是美與健的體現,要求選手以高超的專項技能、默契的配合、過硬的舞蹈基礎,細膩的編排去展現體育舞蹈獨特的美,因此,選手勻稱優(yōu)美的身體線條形態(tài)是形成第一印象首要客觀條件,更是發(fā)展體育舞蹈技能的客觀要求。
2.2 身體機能與心率
身體機能是身體各系統(tǒng)、器官的基本功能。而記錄運動員身體機能的相關指標是訓練科學化標志,是進行體能訓練負荷評定的重要手段,為科學訓練提高競技能力提供有力支持。衡量運動生理負荷強度的常用指標是心率。拉丁舞與標準舞是風格完全不同的兩種舞系,標準舞更注重架型和氣質內涵的展現,而拉丁舞則是外在奔放和爆發(fā)力的展示,拉丁舞運動負荷強度普遍高于標準舞。拉丁舞與標準舞各五支舞運動負荷大致可分為三種供能特點。
(1)對選手體能需求比較高的恰恰恰、桑巴和牛仔舞以無氧供能為主,心率主要分布在180 bmp以上;(2)以有氧和無氧的混合供能為主的斗牛舞、探戈、維也納華爾茲和快步舞,有氧無氧混合的代謝比例較大,心率主要分布為170~180 bmp;(3)以有氧和無氧的混合供能為主華爾茲、狐步舞和倫巴,其中有氧代謝所占比例較大,要求選手有較強的有氧能力,心率主要分布為160~179 bmp。
2.3 優(yōu)秀的力量耐力、速度力量和控制力
力量素質關乎全身的骨骼肌,需要全面發(fā)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四肢力量和核心力量。身體在舞蹈運行時的穩(wěn)固平滑(造型的穩(wěn)定和單腿的平衡、旋轉),以及舞伴配合時維持“架型”的穩(wěn)定和空間美感,須要強有力的身體控制力;發(fā)展速度力量能為選手帶來穩(wěn)定的擺蕩和輕松的跳躍。神經控制肌肉的能力與爆發(fā)力結合的力量素質,是體育舞蹈選手所必備的,能讓自身專項技能水平提升的優(yōu)秀素質。
2.3.1 良好的柔韌性
體育舞蹈技能提高也依賴于柔韌性,對選手的肢體柔韌性(包括頭、肩、胸、腰、胯的柔韌度,髖關節(jié)的外開度,前旁后腿、繃腳背的幅度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并且理應到達較高水準。
2.3.2 高度的協(xié)調性
協(xié)調性是指機體不同系統(tǒng)、部位、器官協(xié)同配合完成練習動作的能力,有內分泌、供能與神經肌肉系統(tǒng)工作的協(xié)同;神經與肌肉系統(tǒng)工作的協(xié)同;感知覺與運動系統(tǒng)工作的協(xié)同不同肢體不同肌群工作的協(xié)同。選手完成舞蹈動作的質感及技能競技水平與協(xié)同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3.1 體育舞蹈供能特點
身體能量代謝通過三大供能系統(tǒng)來完成,分別是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糖無氧酵解供能系統(tǒng)、有氧代謝供能系統(tǒng)。這三大供能系統(tǒng)同樣支持體育舞蹈的能量代謝,并根據舞種不同能量代謝各有不同。
提高運動員有氧和無氧工作能力:第一,可以提高體育舞蹈專項體能;第二,可提升無氧供能效率,增進最大攝氧量,使身體各性能到達最理想狀況。
3.2 體育舞蹈體能訓練的特色以及訓練方式及手段
不同的技術動作都應有相對應的專項體能方式來訓練。比如:肢體干凈利落的擰轉、彈跳、踢腿等就須要腹部核心力量、大小腿肌肉群的肌肉耐力、速度力量和柔韌性以及髖關節(jié)柔韌性來成就。專項體能訓練可使選手有機體各器官系統(tǒng)功能共同協(xié)作發(fā)展,擁有完整掌握技能動作的綜合能力。專項力量、專項耐力、專項速度、專項柔韌這幾種專項素質,是專項體能訓練時必不可少的內容。
3.2.1 專項力量
發(fā)展專項力量需要抗阻力訓練,而專項動作中如探戈舞迅速地擺動頭與轉身、快步舞的靈巧跳躍、桑巴舞的快速擺胯等都須要爆發(fā)力。
發(fā)展專項力量的方法:(1)重復用力方法,借助器械,低負荷強度下快速并最大限度完成規(guī)定次數;(2)超等長訓練法,快速連續(xù)的完成規(guī)定次數的訓練動作。
3.2.2 專項耐力
訓練方法:在規(guī)定時刻內勻稱的完成訓練,在規(guī)定少量時間內多次重復的練習,期間休息1 min,重復次數根據訓練與休息持續(xù)時間的改變而變化。
手段:(1)以基本技術動作為主,以同一風格一整首曲目音樂的時間長短來進行訓練,鞏固基本動作的同事增強耐力;(2)競技成品套路不間斷重復訓練;(3)減短訓練歇息時間;(4)負重輕于自身重量來進行準確的專項技能動作。也可用其他方式來進行專項耐力訓練,如:加速跑、變速跑、間歇跑,在自然條件下讓舞者一直跑到機體較累但未到筋疲力盡即可,以145~190次/min的速度堅持30~60 min以上。
3.2.3 專項柔韌
發(fā)展柔韌性的方法與手段,一般根據一定比例遞增訓練反復彈性動作,被動或主動地維持最大幅度動作,逐漸增加幅度的擺動。以靜力拉伸和動力拉伸為主。在開始柔韌性練習之前必須得有完善的預熱動作,防止身體受到傷害;結束練習時理應留出恢復性訓練的時間。柔韌性訓練一方面對提高某些復合素質、其他基本素質以及技戰(zhàn)術有顯著效果外,更對避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有重要意義。
3.2.4 專項速度
訓練方法:要求對活動和傳遞中的器材能靈巧自若的完成練習并做出敏捷的反應;用自身能發(fā)揮最快的速度,對規(guī)定練習連續(xù)重復性訓練;在不舒服情況下和突然移動情況下訓練;進行比賽或游戲練習。訓練手段:快速反應的練習;(1)在速度變換運動時,身體動作做出不同水平的控制,如:驟停、迅速啟動等。(2)選擇性根據教練的要求完成訓練。
從進行體育舞蹈的體能結構和供能系統(tǒng)來看,體育舞蹈屬于大負荷的運動項目,且標準舞低于拉丁舞訓練負荷強度。在教授體育舞蹈與練習實戰(zhàn)中,要從體育舞蹈各項目的特性著手,把握專項體能特點,正確了解和全面領會體育舞蹈體能訓練的含義,在全新的概念下對體育舞蹈進行科學而系統(tǒng)化的體能訓練。
[1]劉偉校.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內容的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1.
[2]徐芳.體育院校體育舞蹈專項學生體能特征及評價體系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
G806
:A
:2095-2813(2017)03(c)-00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