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良
用性情豐盈藝術——記書法、篆刻家尹軍
徐秋良
不久前的一個上午,我采訪了從湘潭縣山區(qū)農(nóng)村走出來,即將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畢業(yè)的書法、篆刻家尹軍。
尹軍早年就讀于湘鄉(xiāng)師范。受書法老師許自明,美術老師王立人的熏陶、引導,他愛上了書法、篆刻。那時,他把家里給的零花錢,生活費全部用來買字帖,紙張,筆墨。開始臨摹《勤禮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大唐中興頌》《散氏盤》《毛公鼎》《石鼓文》《秦篆二刻石》等名帖。尹軍自己說一度癡迷,不能自拔。年屆90歲的許自明先生收藏了27年前尹軍的一件書法習作,就是對尹軍癡迷書法的充分肯定。美術老師王立人先生這樣評價當年的尹軍:“他是我眾多學生中的一員……不太做聲,隔三差五拿一疊書法作品給我看,我每看一次心里溫暖一次,這小子有才,有鉆勁,有韌性,將來一定有成就?!?/p>
在旁人看來,一個十五六歲的熱血青年怎么會對古人的字帖,對那一塊塊冰冷的石頭那么癡戀?尹軍就是這樣一個人。從湘鄉(xiāng)師范畢業(yè)分配到姜畬鎮(zhèn)的大池小學教書,一個環(huán)境換成另一個環(huán)境,尹軍在校期間滋養(yǎng)的對藝術的欲望產(chǎn)生慣性,讓他更是“變本加厲”,他把業(yè)余時間全部用來臨寫《石門頌》《鄭文公碑》等摩崖刻石。
2013年7月,一個火辣辣的日子里,尹軍在齊白石紀念館舉辦了個人書法、篆刻作品展。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進京學習兩年成果匯報展。尹軍說:“組織上給我進修學習的機會,我應該對組織有交代,有匯報。”尹軍對單位和組織甚為感念。此次一共展出42件作品。展覽由中共雨湖區(qū)委、雨湖區(qū)人民政府,市文學藝術家聯(lián)合會共同主辦,由雨湖區(qū)宣傳部、雨湖區(qū)文體局、雨湖區(qū)文聯(lián)、雨湖區(qū)文化館共同承辦。各級領導、各界嘉賓,業(yè)內(nèi)專家、知名學者二百余人云集。大家傾聽尹軍的答謝詞,細看展覽的前言后記,品味筆墨的意趣,朱白間的靈性,也在觸摸尹軍的心路歷程。
尹軍的老師,著名花鳥畫家何雷衡先生是這樣評價的:敦實、雍容、老辣、根深。平實豐盈、氣息內(nèi)斂、不乖不張、舉重若輕。
其實,此次展出的作品于2012年已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展出。此院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每屆學員中特別優(yōu)秀的學員可獲得個展的殊榮。尹軍獲此殊榮。著名書法家王鏞先生為其題簽“尹軍書法篆刻”。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曾翔先生為其展覽寫前言。曾先生這樣評價尹軍的作品:“拙雅中充滿野逸,安靜里透出寬博,古雅中蘊含新韻?!弊x尹軍的作品能夠“峻切曠達”亦能夠“淡定從容”。曾先生評價尹軍的篆刻“出入秦漢而唐宋而明清流派,對今人亦有廣泛的借鑒和認識,線條或婉暢,或勁健,或圓潤,或生辣,都統(tǒng)一在他的寬綽、靜謐的印境里,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規(guī),不恣意妄為,新意迭顯?!?/p>
這一評價很恰當,中肯,也很高揚。獲得這一評價付出的艱辛和汗水是鮮為人知的。
1993年,年方二十歲的尹軍在齊白石紀念館已辦過一次書法、篆刻展。二十年的時間里,尹軍從事過多個行業(yè)多個職業(yè),先后在大池小學、姜畬鎮(zhèn)一中學、湘潭師范學校任教,2004年到報社當記者,2005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調(diào)雨湖區(qū)文化館。無論在哪里,無論干什么,尹軍對藝術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伴隨左右。尹軍說書法、篆刻已成為其生命的一部分。尹軍這一時期用于練習書法的紙張,用于刻印章的石頭可用卡車來拖。在學校教書時工資低,一個月工資有一半是用來購買紙張和石頭。大熱天,沒有風扇,他穿個褲衩把自己關在屋里練字,刻印。冬天,手被凍得冰冷僵硬,他在炭火上烤暖后再伏案。2012年底在北京學校期間,尹軍背了幾箱已刻和待刻的石頭回湘潭,身上僅留二百元回家過年。尹軍說,經(jīng)濟雖緊張,但精神很富裕。
如果說二十歲時那次展覽有些青澀,那二十年后的這次展覽就彰顯成熟、老辣、淡定和沉穩(wěn)。
尹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進修兩年后,2014年參加全國統(tǒng)考,正式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讀研究生,今年即將畢業(yè)。步入不惑之年的尹軍,內(nèi)心深處想些什么呢?前年底他寫了一首詩:三十多年前,我心里住著一只乳虎,陽光下打滾,山坡上嬉戲,偶爾抬頭數(shù)星星。二十多年前,我心里住著一頭雄獅,叩打欄桿,沖撞籬笆,發(fā)出洪鐘的吼。如今,我心里住著一架轆轤,碧海青天,吱吱呀呀,在我的靈魂深井,夜夜汲水。
談及京城學習,尹軍說收獲有三:其一是對師道有更深的認識。尹軍講的不僅僅是尊師之道,求師之道,而更要緊的是為師之道。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傳道、解惑,更為人楷模,教學生技藝時,更要引導學生如何做人。京城四年學習,尹軍的任課老師書法有王鏞、石開、曾翔、劉彥湖,篆刻有韓天衡、駱芃芃、李剛田、孫慰祖、劉一聞等。他們都是當今藝術界重量級人物,造詣極深,治學嚴謹,學養(yǎng)豐厚,為人心善。尹軍的導師是駱芃芃,對尹軍的為藝為人影響深遠。尹軍說從老師身上他悟到了什么是做人要實在,做藝要樸實。有次聽了老師的講課后,尹軍寫了首詩自勉:人人皆為蛙,各頂一方天。識得其中理,始能真卑謙。
其二是對藝術本身有了更深的認識。藝術從精神層面來講,它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是與宗教、哲學、倫理并列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但與其他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在于他具審美價值。藝術家用自己的藝術作品表現(xiàn)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藝術家如何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則取決于藝術家的藝術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只是反映藝術家的知識和技能水平,而人格修養(yǎng)則是藝術家心靈深處符合人類審美規(guī)律的思考、判斷和修煉。尹軍認為人格修養(yǎng)比藝術修養(yǎng)更重要。他說這話的時候,顯得很沉重,像一個壯勞力負擔跋涉,行進中歇腳時說出來的話。他在一本書法、篆刻作品集的后記中這樣寫道:我開始相信,在石頭上鐫刻文字或花紋,不僅僅是對古老文化的靠近與膜拜,也不僅僅是對中華文明做一種虔誠的禮贊和驕傲的發(fā)揚,更不是一種技巧的炫耀和智力的賣弄。它應該是一種生命對另一種生命的呼喚與招魂。
其三是對自己今后的道路如何走有了更深的認識。京城學習,開闊了尹軍的視野,強化了他的信念,堅定了他的信心。他認為方寸之內(nèi)乾坤大,朱白之間天地寬。無論遇到什么情況,是禍是福,是憂是喜,或成功或失敗,尹軍都不會回頭,勇敢地走下去。藝術是他心中的信仰。
尹軍 作品
▲ 尹軍 書
▲ 尹軍 書
▲ 尹軍 篆刻
藝術家檔案
尹軍,1973年生于湖南湘潭,系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篆刻創(chuàng)作與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師從駱芃芃導師。1993年于湘潭齊白石紀念館舉辦個展;2012年于中國書法院展覽館舉辦個展;2013年于湘潭齊白石紀念館舉辦個展,出版:《戊子書》《己丑印》《庚寅書》《辛卯印》《尹軍書法篆刻》《尹軍書法篆刻2》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