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捷
如何降低“借錢”法律風險
林捷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和“借錢”打交道,或是出借錢給別人,或是向別人借錢。但由于熟人社會的思維習慣和法律觀念的缺乏,很多人無法掌握正確的借錢方式,極易在出借和借錢時面臨法律風險。筆者以案例形式介紹關于借錢的基本法律知識,幫助大家增強法律觀念,降低法律風險。
陳某與林某系親家關系。陳某訴稱,林某因生活需要向陳某借款10萬元,陳某分幾次向林某打款,林某承諾經(jīng)濟條件好轉后歸還。后經(jīng)陳某多次催要,林某至今未歸還借款?,F(xiàn)陳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林某歸還借款10萬余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林某認可收到上述款項,但不認可雙方存在借貸關系,主張上述款項是用于雙方兒女結婚購買房屋及裝修。
庭審中,陳某向法院提交銀行轉賬明細,林某則向法院提交向某房產(chǎn)公司轉賬購房款的證明、購房合同、裝修單據(jù)等材料。經(jīng)審理,法院駁回原告陳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jù)?!泵耖g借貸具有實踐性特征,出借人行使債權請求權要求借款人償還借款的,應當對是否已形成借貸合意、借貸內容以及是否已將款項交付給借款人等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本案中,原告僅提交款項交付憑證,未提交借貸合意憑證,且被告就雙方不存在借貸關系進行抗辯,原告對此應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同時綜合被告提出的抗辯事項及其證據(jù),根據(jù)證據(jù)的高度蓋然性標準,被告的陳述更加令人信服。原告僅依據(jù)轉款憑證主張權利,依據(jù)不足。
大家在生活中出借金錢時,即使面對的是朋友親人,也一定要留存相應的借貸合意憑證,即通常所說的“借條”。出具借條時應當注意相關的細節(jié),正是這些細節(jié)決定了自身權利保護。打借條時最好標注借款用途,防止借款人提出該筆借款系賭債等奇葩理由;出借人的全名一定要寫,千萬不要寫綽號、簡稱、英文名等等,要與身份證一致;借款金額一定要有大寫,小心借條持有人修改金額;逾期利息和正常的借款利息不是一回事,所以要分開寫;如果是銀行轉賬交付借款的話,要保留轉賬憑證?,F(xiàn)金交付的話,一定要讓借款人打收條。當然建議都采用銀行轉賬方式,不然,是否實際交付,會在訴訟中增加維權成本。
趙先生與李先生系朋友關系。2016年3月,李先生向趙先生提出借款,用于生意周轉。后趙先生向李先生轉賬19.1萬元,雙方口頭約定借款于同年4月9日前還清。還款期限屆滿后,李先生未按期還款。同年4月28日,李先生出具借條,載明:“今借趙先生人民幣貳拾萬元整,本人將身份證抵押在趙先生處,此款定于2016年5月8日前還清。”同年5月19日,李先生再次向趙先生出具承諾書,載明:“欠趙先生的貳拾萬元人民幣會在5月21日歸還。注:至今日利息20%。”還款期限屆至,李先生未歸還借款。故趙先生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李先生償還借款本金20萬元及相應利息。
訴訟中,李先生稱出具的借條和承諾書中的欠款金額包括預扣的利息9000元,實際借款金額為19.1萬元。由于雙方約定的利息明顯高于法律規(guī)定,后原告趙某自愿將要求被告償還的借款本金調整為19.1萬元,利息的計算標準調整為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經(jīng)審理,法院判決支持原告變更后的訴訟請求。
《合同法》第二百條明確規(guī)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在本金中預先扣除的,應按照實際借款數(shù)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惫时景傅慕杩畋窘饝斦J定為19.1萬元。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以不超過年利率24%為限……(二)約定了借期內的利率但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內的利率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p>
本案中,因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利息標準明顯高于法律規(guī)定,原告自愿將利息的計算標準調整為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符合法律規(guī)定,其訴訟請求應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