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集權與分權的平衡點
近期,多個省份相繼出臺了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文件。與此同時,一度相對滯后的中央與地方權責劃分改革,也正在加速推進。
隨著省級改革文件出臺,這項改革指向更加清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正向中央和省兩級政府適度集中,中央與省執(zhí)行能力和調控能力在強化,地方支出負擔被降低。與此同時,市縣的財政事權正逐步清晰并得到保障,更多地將決策權下放給地方。不過仍挑戰(zhàn)重重。比如,相對模糊的中央、省、市縣共同事權及相應支出責任如何進一步明晰?地方改革動力和積極性能否真正被激發(fā)?
如何找到財政權力劃分的平衡點?展望未來,有幾個方面值得特別注意:一是治權宜下沉,二是須充分重視財政治理,三是須構建不同級政府之間博弈協(xié)商的機制、平臺。
治權下沉、給地方留出空間,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條寶貴經驗。提高地方財政治理水平也是特別值得強調的課題。目前財事權劃分的討論多集中在縱向的放權多少,財政治理水平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滯后,與地方社會的脫離日益嚴重,這不是單純收放權所能解決的。構建不同級政府之間博弈協(xié)商的機制、平臺,則意味著不同級政府財事權劃分關系需要一個動態(tài)調整的過程。有恰當博弈機制,方能走出“收權—放權—收權”的怪圈。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一切放大了人類的書籍,一切描摹出人的多維存在的書籍,都使我們壯大,使我們得到強化。人不僅僅是一具肉體,他還是超越塵世的另一個世界的居民,通過他的祈禱頻繁造訪。
——切斯瓦夫·米沃什,《益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