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政
(揚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9)
?
淺析電影《孔子》中儒家文化的仁愛精神
張 政
(揚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9)
電影《孔子》作為一部歷史人物傳記片,選取了孔子51歲到73歲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來構(gòu)成整部影片,塑造了一個為自己仁愛治國政治理想一直不懈努力的孔子形象。本文將通過電影內(nèi)容的簡介,電影中儒家文化的仁愛精神的表現(xiàn)以及儒家仁愛精神對現(xiàn)代社會的啟示三個方面來對電影《孔子》進行解讀。
《孔子》;儒家;仁愛
電影《孔子》展現(xiàn)了孔子51歲到73歲的人生經(jīng)歷,綜合來看,影片主要通過季氏葬禮、夾谷會盟、隳三都、子見南子、宋國遭驅(qū)、鄭國遭嘲、陳蔡絕糧、修訂六經(jīng)這幾個事件來表現(xiàn)孔子的政治理想和精神境界,塑造孔子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孔子思想中“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本文將通過電影情節(jié)著重分析一下這部電影中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的表現(xiàn)。
“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在孔子看來“仁”是一個人最主要的道德修養(yǎng)標準。只有具備了“仁”德,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只有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才有資格從政,才有資格去管理國家和人民。執(zhí)政者也只有具備了“仁”的思想,才能推己及人,才有可能施行仁政,如此,社會才能穩(wěn)定和諧,百姓才可以安居樂業(yè),所謂“推恩足以保四?!???鬃拥摹叭省逼鋵嵤且环N人道主義,提倡對百姓的仁愛,影片中的孔子正是推行他的仁愛政治理念。在《中庸》里,孔子答魯哀公問政時說:“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1]這段就是說,修道要用仁。因為仁是人生行為準則的最根本的、唯一的出發(fā)點?!叭收呷艘病保示褪侨?,仁是要用人心對待人,仁的范圍包括全人類。影片中魯定公問孔子魯國想要強大是否可以效法齊國,孔子說“如果人們不犯法是因為講禮義,知廉恥,有品格,選賢能,修信用,賊不做,謀不用,人不但只愛護自己的父母子女,也愛護別人的,男人安本分,女人有歸宿,不論是孤兒寡母,老弱病殘,都能得到照顧和供養(yǎng),這樣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yè),才是天下大同”。這樣一幅太平盛世的畫面,正是孔子向魯定公,也相當于直接向受眾傳達的自己的仁愛治國的政治理想,也是與前文《中庸》中這一段孔子思想的契合,關(guān)鍵還是要做到仁道。
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也奉行仁愛之道,在大事小事上都力求以身作則,做到仁愛之行,幫助弱小,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因此,在電影中我們常??吹娇鬃訛榱藥椭傩斩恍概χ菩械娜蕫壑螄恼卫砟钜彩菫榱私o百姓營造一個安穩(wěn)、祥和的社會環(huán)境。
電影《孔子》將儒家的仁愛精神表現(xiàn)的十分精彩。筆者認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歷史上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傳播和演變,是一種動態(tài)的發(fā)展,想要將其囊括在一部125分鐘的電影里面又傳達的面面俱到幾乎是不可能的。胡玫導演的這部電影可將其看作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過媒介傳播的一種試驗和探索,從某種程度來說,《孔子》為華語影壇真正開啟了人物傳記和戰(zhàn)爭史詩的大門,而用電影來塑造孔子也不失為一種新的敘事視角和解讀方式。
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每天都會有無數(shù)的信息通過電視網(wǎng)絡(luò)等進入人的眼簾,各路媒體也是各顯神通,每天搜集各種新聞推送給普羅大眾。在商業(yè)化的沖擊下,為了點擊率和金錢利益,媒體想盡辦法迎合受眾的低俗趣味以博人眼球,爆料出許多奇葩新聞,大都涉及倫理、暴力之類,而這些新聞事實也傳達出世風日下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人類精神文明的消隕。儒家仁愛精神中講中“親親”,即愛自己的親人。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講的是一名不孝養(yǎng)女將養(yǎng)父告上法庭要與其脫離關(guān)系。這個女孩可以說是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如果她受到儒家仁愛文化的教化,懂得這個道理,那么她就不會干出這種不仁不義不孝之事,要與她的養(yǎng)父脫離關(guān)系了。還有一些隨意殺害陌生人的新聞,和電影中所傳達的儒家文化中的仁者愛人相去甚遠,只有人的內(nèi)心空虛、無聊,沒有信仰和文化道德的束縛才能干出如此禽獸之事。這些人所缺乏的正是仁愛之心,他們不要說去愛陌生人,對富有同情心,更不會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們今天講的《孔子》這部電影上映的那年,我國掀起了一陣國學熱,《百家講壇》這個節(jié)目火爆一時,大學學者登上電視舞臺,給普通老百姓講述我國傳統(tǒng)文化故事,易中天品三國、于丹論語心得等,但據(jù)這些年的社會現(xiàn)象來看,這些似乎只是治標不治本,并沒有真正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很多人都在高呼著自由,然而沒有限制的自由不成為自由,如果每個人都自由了,隨意想要怎樣就怎樣,那么天下豈不是大亂,又何來自由之說,況且當自由這個思想傳入中國來,有一些人對于它的理解也狹隘化、片面化了,在密爾的論自由里面說“唯一應得自由之名的,便是按照我們自己的利益的自由,只要我們并不試圖剝奪他人的其它利益,或者試圖妨礙他們獲得此利益的努力”[2]所以我們的自由還是不應該妨礙其他人的??稍趧偛庞懻摰男侣劕F(xiàn)象中,這些人都隨意殺害了陌生人。
因此這個時候我們迫切需要回歸傳統(tǒng)文化,用老祖宗的東西來規(guī)范教化人的心靈,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值得現(xiàn)代人學習的地方,電影是文化傳播和輸出的主力軍,具有服務社會的功能,傳統(tǒng)文化需要大眾媒體和視聽媒介來進行傳播。電影《孔子》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對孔子和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宣傳和引導,去通過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更多的人去讀《論語》,讀《史記·孔子世家》,去了解歷史上真正的孔子。首先人們通過電影這種媒介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興趣,才能更進一步的去學習和了解傳統(tǒng)文化。從而進一步教化人們的思想,將儒家文化中的仁愛精神與現(xiàn)代思想相結(jié)合,融入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心靈中去,使“仁愛”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在當代重新閃爍出璀璨的光輝,并成為我們中國向世界傳遞的普適價值。
[1] 趙征.中庸[M].線裝書局出版社,2013.
[2] 約翰·密爾.論自由[M].商務印書館,2015.
張政(1993-),女,漢族,山東人,碩士,揚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方向:戲劇影視學廣電方向。
B222
A
1672-5832(2017)07-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