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文
遠離手機游戲,讓小孩更健康成長
◎楊亮文
當今,手機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也給小孩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本文從讓小孩遠離網(wǎng)絡;父母身教重于言教;和小孩進行約定;培養(yǎng)小孩良好的興趣愛好等方面,介紹了怎樣使小孩不再沉迷于手機游戲的一些經(jīng)驗和做法。
鄰居家小剛,讀四年級的時候,父母外出打工,祖父母三人一起生活,小剛成了留守兒童。由于只有這獨苗苗,祖父母對小剛溺愛有加。小剛淘氣,老在外面玩忘了歸家,為了便于聯(lián)系,就買了一臺智能手機給他。沒自制力的小剛自從有了這臺手機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放學就抱著手機玩游戲,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身體消瘦,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小剛的祖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不管怎么勸,孩子就是不聽。
過年時,小剛的父母回來了,覺得出門找再多的錢,把子女誤在家里不劃算。為了小剛,就沒有再去打工,一心一意守在小剛身邊。
一年過去了,小剛的父母的苦心沒白費,小剛又回到了從前,不再沉迷于手機游戲,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我向小剛的爸爸討教扭轉(zhuǎn)小剛不再沉迷于手機游戲的經(jīng)驗,他向我講述了一年來的經(jīng)歷。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的。
(一)孩子一旦沉迷于手機游戲,很難自拔,家長要把孩子從手機游戲里拉出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遠離網(wǎng)絡?,F(xiàn)在家里除裝了閉路電視外,網(wǎng)線拆了,電腦關了。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小孩手機使用的費用特別高,原來還是在上網(wǎng)玩游戲,于是又控制他的零花錢。在家里很少見他玩手機了,可有時他又到其他小朋友家里玩。光靠堵的辦法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小孩沉迷手機游戲的狀況。
(二)家長身教重于言教。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許多言行舉止都模仿父母,什么樣的父母就會調(diào)教出什么樣的孩子。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染教育小孩,效果遠比從道理和道義上教育他好得多,磨破嘴皮子還不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要求小孩不遲到,首先自己必須是個守時的人;要求小孩不撒謊,自己必須是個誠信的人;要求小孩不亂花錢,自己必須是個節(jié)儉的人。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最多,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在影響著孩子,對孩子的個性、品質(zhì)和健康成長都起關鍵作用。當今,手機日益成為現(xiàn)在人越來越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情況,對自己和孩子實行雙重標準,自己可以玩,孩子就不能玩,就只能做作業(yè),不然就訓斥。父母在玩游戲,怎么好意思要求孩子去學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進行自我教育。只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才能學好?,F(xiàn)在,我除了用手機打打電話,發(fā)發(fā)短信而外,很少再摸手機。
(三)玩游戲是小孩的天性,禁止小孩玩手機游戲是絕對做不到的,只能是限制。怎樣限制?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和小孩“約法三章”,玩游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guī)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
約定時,首先就要明確地指出小孩要改進的行為,就是少玩手機游戲,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要讓他心知肚明。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完成作業(yè),家長檢查作業(yè)合格之后,目標要具體明確。
還要清楚的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么。在此過程中,盡量少說生硬命令式的“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約定父母可以陪你去公園玩羽毛球”,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父母就不陪你去公園玩羽毛球了”。兩種說法雖然意思相同,前一種說法給孩子的動力強,完成約定的可能性就大,后一種則相反。
為了提醒孩子,還要把約定書面化,并張貼在家里的明顯地方,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
監(jiān)督這一環(huán)節(jié)也要隨之跟上,每位家長都應該是監(jiān)督員。約定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相反,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懲罰時還要懲罰,做到“違法必究”。比如,罰多寫一篇鋼筆字,洗晚飯后的碗筷等一些容易做到的事。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成了一紙空文。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相信父母的話,教育起孩子就會更難。
當然,為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約定的時候,也可寫雙方可互相監(jiān)督,父母做不到也應接受處罰。小孩覺得很公平,完成約定的信心就會增強。一年來,我們很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游戲,雙方均能按約定來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努力培養(yǎng)小孩良好的興趣愛好。小孩玩手機游戲不久就會上癮,為了戒他的“毒癮”,就得把小孩的注意力轉(zhuǎn)移開,引導他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好的興趣愛好方面上。比如,假期可帶孩子外出旅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可以給孩子報培訓班,選擇他感興趣的項目,比如,畫畫、唱歌、彈琴,或游泳、足球、跆拳道等體育活動;推薦他閱讀幾本書等等。只要他認真投入這些方面,就漸漸遠離了手機游戲了。
總之,手機普及的同時也給小孩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只要多想辦法,就能使小孩不再沉迷于手機游戲,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洱源縣三營永樂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