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又到了果蔬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價格和銷路成為農戶的“心頭大事”。對于山東濰坊周邊農戶而言,這個收獲季終于能夠松下一口氣。他們不需要再四處打聽收購商的信息,轉而代之的是運到附近集散中心的大型冷庫,拍好照片上傳網絡,隨時等待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
這個集散中心叫“中國食品谷”。在這里,新收獲的果蔬通過品質檢測,貼上品牌標識,進入冷庫保鮮。隨后,通過一根網線,它們在各類電商平臺“露臉”,小村莊的農產品與外面大市場相連,濰坊農民實現了增產又增收。
一套看似簡單的交易流程,折射出濰坊在搶抓農商互聯新機遇,構建農產品流通新模式上的種種探索。去年9月,農業(yè)部、商務部印發(fā)《關于開展“農商互聯”工作的通知》,作為重要試點之一,濰坊先行先試,圍繞聯產品、聯標準、聯數據、聯設施、聯市場,發(fā)力優(yōu)質供給和高效流通,延伸產出鏈、提升價值鏈、暢通供應鏈,釋放出產業(yè)發(fā)展倍增效應。
延伸產出鏈:打通線上線下農產品變商品
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的濰坊,是山東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和“蔬菜之鄉(xiāng)”。早在上世紀90年代,濰坊在全國較早提出并全面組織實施了農業(yè)產業(yè)化戰(zhàn)略。如今,靠著企業(yè)、市場、科技帶動,農業(yè)產業(yè)化開花結果,贏得了“全國農業(yè)看山東,山東農業(yè)看濰坊”的美譽。
產業(yè)化基礎硬實,為發(fā)展農商互聯提供了機遇和土壤。“在打通上中下游、連接一二三產的完整產業(yè)鏈中,依靠龍頭企業(yè)帶動,農商互聯能夠獲得更多實質性的探索?!睘H坊市農業(yè)局有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濰坊一些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已經開始試圖以不同的方式搭上農商互聯的快車。走進位于“中國食品谷”的“中百大廚房”內,水果蔬菜被清洗得干干凈凈,分類包裝后等待裝車外運。大豆、面粉、雞蛋則被送上一條條熟食加工生產線,“變身”豆制品、中式面點、西式面點等數百種美味食品。從“中百大廚房”端出的果蔬和食品,除了供應本地600多家直營店、連鎖店,還越來越多地通過佳樂家在線商城直達消費者的餐桌。
登錄佳樂家在線商城,隨意點開已售出1319件的黃瓜頁面,評論區(qū)內用戶留言踴躍——“送貨快,品質都不錯”“很新鮮,很方便,贊”“沒有不好的,跟自己去挑差不多”。
從“聯產品”入手,依托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拓寬線上渠道,本地果蔬“觸網”對接千家萬戶,讓產出鏈相加,實現大宗供給與多樣供給“雙收益”,濰坊的農商互聯實踐邁出重要一步。
提升價值鏈:上可追溯來源下能查證去向
互聯網時代,聯上新商路,關鍵在優(yōu)質優(yōu)價。讓網上“菜籃子”裝滿“放心菜”,還得從源頭追溯。對于安丘市興安街道四海社區(qū)大近戈村蒜農李娟而言,借助小小的二維碼,這一步就能輕松實現。幾天前,街道農產品質量檢測員到她家的1畝大蒜田里作了取樣,送回社區(qū)檢測站檢測合格后,免費發(fā)放一套帶有二維碼的農產品質量追溯標簽。用手機掃一掃,農事操作、施肥用藥、農殘檢測等種植信息一目了然。
“從源頭追溯,靠的是聯標準和聯數據?!卑睬鹗信d安街道四海社區(qū)黨總支書記程兆德介紹,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四海社區(qū)摸索出一套二維碼產地準出辦法。簡單地說,每村選出一名農產品質量監(jiān)測員,定期對村里果蔬種植情況開展品種普查和樣品抽取,樣品農殘檢測合格后,生成二維碼上傳系統(tǒng),供產地認證和購買查詢。
有了二維碼產地準出體系,種植過程中一系列零散的數據串珠成鏈,帶動中小種植戶融入標準化生產,提升了價值鏈,為濰坊農產品順暢“觸網”提前鋪平了道路。
農產品可追溯,不僅讓種植戶嘗到了甜頭,加工企業(yè)同樣受益。7月初,濰坊市瑞福油脂公司獲得首枚農商互聯“電商碼”使用權。掃掃這枚“電商碼”,可以實現產品辨真?zhèn)巍⒖伤菰?、聯市場、能促銷、享信息等功能。
“賦上電商碼,可以推動農產品上行,實現雙向追溯,同時幫助企業(yè)獲取市場信息,拓寬銷售渠道,實現精準營銷?!睘H坊市商務局局長白衛(wèi)明介紹,為了推動農產品生產流通標準化、可追溯,濰坊商務主管部門設立了電商碼賦碼中心,首批擬引入賦碼企業(yè)200家。
暢通供應鏈:破解信息不對稱豐盈農民“錢袋子”
線上,循環(huán)滾動大姜現貨交易合同及市場價格,下單支付一站式完成;線下,剛收獲的生姜經清洗包裝后送進恒溫冷庫,姜農隨時簽約掛牌。在濰坊市峽山生態(tài)經濟開發(fā)區(qū),買賣生姜這項傳統(tǒng)的生意,卻做出了“大門道”。
這樣的轉變,得益于剛剛上線的大姜購銷B2B平臺“神州姜窖”。濰坊是國內主要大姜產區(qū),種植面積占到全國種植總面積近一半。以往,生姜交易隨行就市,姜農收益經常跟著姜價起伏坐上“過山車”。如今,借助“神州姜窖”在線平臺,姜農隨時知曉市場價格,價低時入窖儲存,價高時掛單買賣,運用市場機制告別“價賤傷農”。目前,平臺擁有長期入駐商戶200余家,生姜日均交易量達400噸,3年之后預計達到1000噸。
打通供應鏈,填平信息差,是濰坊推進農商互聯的又一創(chuàng)新?!稗r商互聯并不是簡單把農產品掛到網上賣,而是要用現代化手段改造傳統(tǒng)生產方式,讓農戶直接面對消費者,打破信息的不對等,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提高效率與收益?!薄吧裰萁选笨偨浝韽堢嬲f。
網上交易往往需要長距離配送,生鮮農產品不易儲存怎么辦?濰坊加快建設產地預冷、冷鏈加工配送設施,逐步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倉儲加工間的冷鏈化。爭取到2019年,全市每個農產品主產區(qū)鄉(xiāng)鎮(zhèn)至少建成1處2000平方米以上標準化產地預冷庫、冷鏈配送中心、冷鏈集散交易中心。
聯上市場,暢通儲運,農商互聯為濰坊開辟出一條農產品流通新路,不僅破解了果蔬產銷難題,還讓農民的“錢袋子”更加豐盈:截至去年底,全市近200家農業(yè)龍頭企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入駐各大電商平臺,各類農產品網上交易金額近13億元,帶動農民就業(yè)近4.9萬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