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23日發(fā)表新外交白皮書,白皮書以“機遇、安全、實力”做封面詞,并在開篇直言“強大的驅動力正在重塑國際秩序,挑戰(zhàn)澳大利亞的利益”,“在二戰(zhàn)后美國一直是澳大利亞地區(qū)的主要力量,今天中國正在挑戰(zhàn)美國的地位”。白皮書建議,澳大利亞應深化與美國的關系,確保美國在未來繼續(xù)保持領導地位。
白皮書對中國經濟前景做出的預測是,到2030年,中國GDP將比現(xiàn)在的規(guī)模翻一番。它同時暗示,澳中兩國有著“不同的利益、價值觀和政治法律制度”。白皮書還建議,澳大利亞需同時擴大與其他國家的戰(zhàn)略關系,特別是開展澳美日印四國安全對話。
雖然白皮書也強調了澳中關系的重要性,但是人們都會嗅出這份白皮書所散發(fā)的對中國的警惕味道。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份來自堪培拉很官方的、大老遠找上門來的不友好。
很多中國人對澳大利亞產生了意見,是因為那個國家在地理上幾乎像歐洲老牌的西方國家一樣遙遠,中澳之間本來在地緣上搭不上,但澳大利亞一個勁地往中國周邊的糾紛上湊。澳近年來變得像是一個設在遠處鼓動提防中國的宣傳站,呼吁美國多過來平衡,攛掇周邊國家對華強硬,而直到今天,中國沒干任何對不起澳大利亞的事情。
中國的留學生、游客每年給澳大利亞送去大量外匯,中國還是澳大利亞礦石、牛肉的主要買主,而換來的卻是澳一些議員甚至政府主要官員對中國公開或半公開的批評,就更不要說澳媒體對華充滿偏見的報道了。
澳自詡“文明”,但它的許多表現(xiàn)著實讓人困惑。它的對華態(tài)度很像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大概是西方陣營“郊區(qū)心態(tài)”的寫照,自以為是,總是忍不住想代表西方對亞洲說點什么。
澳大利亞的焦慮通過這份外交白皮書顯露無遺。美國和歐洲都有點亂,自顧不暇,特朗普的對外戰(zhàn)略呈收縮之勢,澳大利亞作為西方的邊緣,更能感受到中國崛起帶來的“沖擊”。但是它對中國崛起的定性是西方國家中最狹隘的之一,遠不及來自歐洲大國的開放。當美國政府也在公開表態(tài)歡迎中國和平崛起時,堪培拉實際在引導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
不能不說,澳大利亞的既得利益意識和陣營觀都很強烈,與澳大利亞溝通,曉之以理、安撫它都很難。好在這是個說重要就重要,說不重要就不重要的國家,中國可以把同澳大利亞的關系適當往后排,忽視它青春期一般的敏感和矯情。
澳大利亞國家的分量支撐不起一份有影響的外交白皮書,這份白皮書被注意的范圍大體是“誰寫誰看,寫誰誰看”。它煽動不了東盟國家的態(tài)度,更影響不了華盛頓。
當然了,對北京來說,澳大利亞人的不安可以看做是中國軟實力艱難爬坡的一面鏡子。那個國家哭著喊著要接受美國的領導,卻對中國影響力的自然擴大如此抵觸。一個大國崛起,會引起諸多不適的反應,這不是中國的問題,但卻是中國需要面對的現(xiàn)實。
中國一定要把同亞洲周邊國家的關系處理好,我們駕馭、化解周邊糾紛的能力要大于外部大國利用、攪動那些糾紛的能力,中國發(fā)展帶給周邊國家的好處,要壓倒它們對中國崛起的不安。只有這樣,中國的戰(zhàn)略主動才不會受到侵蝕。
澳大利亞是“假亞洲國家”,它在可爭取可不爭取之列。中國應當同時給澳大利亞準備一張熱臉和一個冷屁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