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的關系:積極應對的中介作用

        2017-11-24 03:09:35孫敏
        護理研究 2017年33期
        關鍵詞:彈性效能量表

        ,孫敏

        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的關系:積極應對的中介作用

        袁慧,孫慧敏

        [目的]探索積極應對在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韌性量表簡易版(CD-RISC1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對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180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彈性總分為(24.83±7.58)分,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44±0.63)分,積極應對方式得分為(1.92±0.51)分,消極應對方式得分為(1.27±0.48)分;心理彈性得分與自我效能感及積極應對呈正相關(P<0.01);自我效能感對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具有正向的預測作用,自我效能感通過積極應對的中介效應影響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中介效應量達33.60%。[結論]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彈性處于中等水平,其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密切相關,積極應對在照顧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老年癡呆;照顧者;心理彈性;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中介作用;積極應對;消極應對

        老年癡呆(dementia)是一種多發(fā)于老年人,以進行性遺忘為主的大腦退行性疾病[1],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癡呆的患病率也隨之增高,預計至203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癡呆人口將是2010年的2.8倍[2]。目前,老年癡呆病人及其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面對長時間、高負荷的照顧壓力,如何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是提高照顧者心理健康水平的關鍵。心理彈性是個體面對逆境、創(chuàng)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過程,即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3],提高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有利于改善照顧者的生活質量[4]。有研究發(fā)現,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等是影響心理彈性的重要因素[5],其中,積極應對對于心理彈性具有正性影響作用,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個體產生良好的自我評價,從而提高個體的心理彈性水平[6]。因此,本研究探討積極應對在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間的中介作用,進一步了解照顧者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及心理彈性之間的關系,為制定相關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在武漢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神經內科記憶門診就診、神經內科病房住院治療,以及在湖北省癡呆與認知障礙醫(yī)學研究中心照顧者網絡平臺登錄的180例老年癡呆病人主要照顧者為研究對象。照顧者納入標準:照顧的病人符合老年癡呆的診斷標準;照顧者為病人的主要照顧者,可為配偶、子女或其他親屬,連續(xù)承擔照顧任務達3個月以上;年齡≥18歲,意識正常;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家庭照顧者;領取報酬的照顧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自編一般情況調查問卷 包括病人和照顧者的一般情況,如病人的性別、年齡、癡呆類型、病情程度等;照顧者的性別、年齡、與病人的關系、婚姻狀況、工作狀況等一般人口學資料。

        1.2.1.2 Connor-Davidson韌性量表簡易版(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10 item,CD-RISC 10) 原量表共25個條目,分為5個維度,由Connor等[7]編制,Campbell-Sills等[8]根據原量表進行了簡化,形成了CD-RISC 10,信效度較好。中文版CD-RISC簡易版由Wang等[9]翻譯,為單一維度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1,采用5級評分法,量表總分即為受試者心理彈性得分。

        1.2.1.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由Schwarzer等[10]編制,并有不少學者應用于癡呆病人照顧者的調查研究中,中文版量表由Zhang等[11]修訂,為單維度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9,間隔10 d后重測信度為0.83,信效度較好。量表共有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分~4分評分,總分相加除以10即為量表得分。

        1.2.1.4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由解亞寧[12]編制,采用Likert 4級評分,量表共有20個條目,其中條目1~條目12組成積極應對維度,條目13~條目20組成消極應對維度,積極應對分數越高,說明受試者越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消極應對分數越高,說明受試者越傾向于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

        1.2.2 調查方法 采用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相結合

        的方式,在征得所在科室負責人同意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后發(fā)放問卷。紙質問卷的發(fā)放收集由研究者在醫(yī)院神經內科記憶門診及病房完成。首先取得受試者的知情同意后,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說明問卷的內容及填寫方法,對不能獨立完成問卷的受試者,由研究者根據照顧者的回答代為填寫。同時,研究者在湖北省癡呆與認知障礙醫(yī)學研究中心照顧者網絡平臺發(fā)放邀請函,征集符合納入標準的照顧者參與電子問卷的調查,通過網絡通信工具實時進行電子問卷的發(fā)放及內容的解釋。共發(fā)放問卷187份,回收有效問卷180份,其中紙質問卷38份,電子問卷142份,有效回收率為96.26%。

        2 結果

        2.1 老年癡呆病人及家庭照顧者一般資料情況 180例老年癡呆病人中男81例,女99例;年齡(73.86±9.60)歲;阿爾茨海默癥102例,血管性癡呆33例,混合性癡呆29例,其他16例;病情嚴重程度:輕度34例,中度96例,重度50例;完全自理者30例,部分自理者98例,完全不能自理者52例。家庭照顧者中男69人,女111人;年齡(50.52±13.88)歲;工作狀況:在業(yè)者81人,不在業(yè)者99人;婚姻狀況:有配偶153人,無配偶27人;與病人關系:配偶46人,子女122人,其他12人;每日照顧時長為(14.39±7.50)h;照顧時間為(33.66±25.05)個月。

        2.2 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心理彈性、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得分情況 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彈性得分為(24.83±7.58)分,與國內其他人群[9]心理彈性得分(24.83分±7.42分)相似,處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44±0.63)分,積極應對方式得分為(1.92±0.51)分,消極應對方式得分為(1.27±0.48)分。按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前后27%的標準將照顧者自我效能感分為高自我效能感組和低自我效能感組,不同自我效能感的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應對方式和心理彈性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應對方式和心理彈性得分比較 分

        2.3 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心理彈性與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對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與自我效能感得分、應對方式得分進行相關性分析顯示,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彈性與自我效能感及積極應對呈正相關(P<0.01);積極應對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P<0.01);消極應對與照顧者自我效能感、積極應對呈正相關(P<0.01),與照顧者心理彈性的相關關系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r值)

        項目自我效能感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心理彈性 0.6981)0.6631)0.124 自我效能感0.6381)0.2501)積極應對 0.2861) 1)P<0.01。

        2.4 積極應對在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間的中介作用 為進一步分析積極應對在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間的中介作用,以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為自變量,積極應對得分為中介變量,心理彈性得分為應變量,建立簡單中介效應模型。按照中介效應分析程序[14],參照Preacher等[13]提出的Bootstrap方法,樣本量選擇5 000,設置置信區(qū)間為95%,對模型進行中介效應檢驗。模型中各變量的回歸分析表明,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正向預測其心理彈性水平(P<0.001);自我效能感能直接正向預測其積極應對(P<0.001);當自我效能感、積極應對同時進入回歸方程預測心理彈性水平,兩者路徑系數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即自我效能感、積極應對分別正向預測心理彈性水平,具體結果見表3。積極應對的中介效應結果顯示,積極應對在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之間的間接效應大小為2.808,Bootstrap 95%CI為(1.820,3.977),上下限區(qū)間內不包括0,表明積極應對的中介效應顯著。同時,照顧者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彈性的直接影響效應也顯著(P<0.001),表明積極應對在照顧者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彈性水平的影響中起著重要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量的33.60%。積極應對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見表4。

        表3 中介模型中各變量的回歸分析

        表4 積極應對的中介效應分析

        3 討論

        作為積極心理學的新熱點,心理彈性在臨床疾病人群的應用中逐漸增多,然而在有關心理彈性的報道中,亞洲人群心理彈性水平明顯低于西方國家人群[15]。有學者認為,彈性因素是否同樣作用于其他文化種族群體的照顧者仍需要進一步討論[16]。目前,國家長期照護體系尚在探索之中,針對癡呆照顧者有效的干預模式較少,心理彈性及其影響因素可以作為其中一個切入點,減輕照顧者的照顧負擔,提高照顧者的心理健康狀況。

        3.1 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偏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彈性得分為(24.83±7.58)分,處于中等水平,這可能與長期的照護有關。而相較于國外社區(qū)人群[17]來說,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偏低,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照護的負擔較重。雖然養(yǎng)老機構已經開始為大眾接受,但由于普通養(yǎng)老院缺乏專業(yè)的照護人員,而專業(yè)照護機構費用相對昂貴,因此,我國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主要還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而目前我國有關老年癡呆的福利政策支持及照護模式尚未完善,除了面臨生理、心理及社會性負擔之外,照顧者還需要面臨藥物及護理等方面帶來的經濟負擔,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照護難度,導致照顧者負性情緒增加,影響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

        3.2 自我效能感是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的預測因子 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挑戰(zhàn)或任務,實現目標的信念[18]。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r=0.698,P<0.01),且自我效能感對照顧者的心理彈性具有正向預測的作用,說明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心理彈性水平越好。自我效能感高的照顧者,面臨照護任務時有較強的自信心,更容易從挫折中恢復[19],并能夠主動去學習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有效的照護技能,從而提高照顧的質量,增強其照護過程中的積極體驗。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44±0.63)分,處于中等水平,但相較國內阿爾茨海默病病人護理者自我效能感得分(3.05分±0.75分)[20]低??赡苁菢颖静町悓е碌慕Y果,本研究中照顧者主要以子女為主,照顧病人的經驗不足,在面臨照顧過程中的突發(fā)狀況時可能會表現出不自信的態(tài)度;同時,照顧者還承擔著其他社會角色,需要平衡工作與生活、家庭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醫(yī)護人員需要提供照顧者相關的疾病知識與照顧經驗,鼓勵照顧者發(fā)現在照護過程中成功的經歷,挖掘照顧者潛在的能力,提高其照顧的積極性及信心,從而提高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

        3.3 積極應對在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間起中介作用 應對方式是個體在面臨應激事件時為減少壓力或傷害所做出的認知或行為方式[21]。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與積極應對呈正相關,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22-23]一致;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積極應對在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間具有中介效應,中介效應量達33.60%,表明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不僅能正向預測其心理彈性水平,并且能通過積極應對間接影響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高自我效能感的照顧者心理彈性和積極應對的得分高于低自我效能感的照顧者。自我效能感高的照顧者自信心較強,在面對問題的態(tài)度上更樂觀,往往傾向于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主動尋求可以排解照護壓力的方法,如向親友傾訴、培養(yǎng)興趣愛好、參加業(yè)余活動等,并積極尋找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其在照顧過程中的適應能力,增強照顧者的心理彈性。因此,醫(yī)護人員在與照顧者的溝通交流中,應引導照顧者掌握正確的應對技巧,采取健康有效的應對方式,提高照顧者在照護過程中的應對能力。

        4 小結

        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有待提高,而作為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醫(yī)護人員可以從自我效能感和應對方式兩方面著手,開展相關的干預項目,提供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照顧者的應對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樣本量有限,后續(xù)的研究需要擴大調查的范圍,開展縱向的研究,進一步探討在不同時期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的變化,探索心理彈性動態(tài)發(fā)展的作用機制。

        [1] 周盛年,李曙遠,李智深,等.實用老年病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

        [2] 李昂,殷淑琴,徐勇,等.2010—2030年中國老年癡呆的預測[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3):3708-3711.

        [3] The road to resilience[EB/OL].[2016-04-23].http://www.apa.org/helpcenter/road-resilience.aspx,2016/6/13.

        [4] Las Hayas C,López De Arroyabe E,Calvete E.Resilience in family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acquired brain injury[J].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2015,60(3):295-302.

        [5] 劉莉莉,林平,趙振娟.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彈性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21-25.

        [6] 任雅欣,周英,黃美凌,等.護士心理彈性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4,23(3):258-260.

        [7] Connor KM,Davidson J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8] Campbell-Sills L,Stein MB.Psychometric analysis and refinement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validation of a 10-item measure of resilience[J].J Trauma Stress,2007,20(6):1019-1028.

        [9] Wang L,Shi Z,Zhang Y,et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in Chinese earthquake victims[J].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2010,64(5):499-504.

        [10] 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 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11] Zhang JX,Schwarzer 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1995,38(3):174-181.

        [12] 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2):53-54.

        [13] Preacher KJ,Hayes AF.SPSS and SAS procedures for estimating indirect effects in simple mediation models[J].Behav Res Methods Instrum Comput,2004,36(4):717-731.

        [14] 陳瑞,鄭毓煌,劉文靜.中介效應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應用[J].營銷科學學報,2013,9(4):120-135.

        [15] Connor KM,Davidson J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16] Harmell AL,Chattillion EA,Roepke SK,etal.A review of the psychobiology of dementia caregiving:a focus on resilience factors[J].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2011,13(3):219-224.

        [17] Campbell-Sills L,Forde DR,Stein MB.Demographic and childhood environmental predictors of resilience in a community sampl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2009,43(12):1007-1012.

        [18] Bandura A,Barbaranelli C,Caprara GV,etal.Multifaceted impac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academic functioning[J].Child Development,1996,67(3):1206-1222.

        [19] 梅永霞,張振香,林蓓蕾,等.社區(qū)腦卒中主要照顧者自我效能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4,31(2):146-149.

        [20] 臧爽,劉麗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護理者一般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8):3978-3980.

        [21] 朱翠英,凌宇,銀小蘭.積極心理學之維:幸福與幸福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5.

        [22] 嚴夏舒,周英,楚翠蘭,等.失能老人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狀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6):11-14.

        [23] 王慧榮,尹心紅,周麗,等.大腸癌病人照顧者心理彈性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C):288-290.

        2016-09-06;

        2017-10-18)

        (本文編輯 蘇琳)

        Relationshipbetweenselfefficacyandresilienceofcaregiversofseniledementiapatients:themediatingroleofpositivecoping

        YuanHui,SunHuimin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Hubei 43007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positive coping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efficacy and resilience of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Methods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80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by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imple version of Scale-10 item(CD-RISC 10),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resilience of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s was(24.83±7.58),self efficacy score was(2.44±0.63),score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was(1.92±0.51),score of negative coping style was(1.27±0.48),resilience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efficacy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s(P<0.01).Self efficacy had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level of caregiver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fficacy on the resilience of caregivers was mediated by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ositive coping,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was 33.60%.ConclusionsThe mental resilience of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s was at a moderate level,and their self-efficacy needed to be improved.The self-efficacy of caregiver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resilience,and positive coping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self-efficacy and resilience of caregivers.

        dementia;caregivers;resilience;self-efficacy;coping style;mediating role;positive coping;negative coping

        R473.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3.013

        1009-6493(2017)33-4226-05

        袁慧,碩士研究生,單位:430071,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孫慧敏(通訊作者)單位:430071,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信息袁慧,孫慧敏.老年癡呆病人家庭照顧者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彈性的關系:積極應對的中介作用[J].護理研究,2017,31(33):4226-4230.

        猜你喜歡
        彈性效能量表
        遷移探究 發(fā)揮效能
        為什么橡膠有彈性?
        軍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12
        為什么橡膠有彈性?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充分激發(fā)“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注重低頻的細節(jié)與彈性 KEF KF92
        彈性夾箍折彎模的改進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40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心理學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當代經濟(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
        久热香蕉视频|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丰满熟妇乱又伦| 无码国产精品第100页|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中国老熟妇506070|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产九九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在线观看| 高清午夜福利电影在线| www国产无套内射com|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 | 中国黄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偷拍网站| av一区二区不卡久久| 国产嫩草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视频|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 一区二区三区黄色一级片|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日本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高清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级淫片免费啪啪| 日本人妻伦理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 亚洲VA不卡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少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小说| 久久久午夜毛片免费| 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