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英
“幸福村莊”劉范窯
□ 王志英
仙閣山莊老板郭卯當開車接我們到她的家鄉(xiāng)東郭鎮(zhèn)劉范窯村去看一看。
劉范窯,幾十年前我曾去過。那時的村莊還在山上,那時的窩鋪和巷道,還臟亂差得不成樣子,如果要我說說第一印象,那就是一個典型的后進村。
可是,這次來接我們的小車在西姚至東郭鎮(zhèn)公路上只往南拐了沒幾步,郭卯當就喊道:“到了?!?/p>
“不是在山上嗎?”
“三年前就陸陸續(xù)續(xù)搬下來了。”
“都搬下來了?”
“都搬下來了。”
“現在全村多少人?”
“416人,135戶,耕地面積1820畝?!?/p>
我腦子里立即蹦出四個字:“搬遷致富”。
我抓住這個“新聞”由頭,立即遠看近瞅,上爬下走,見人就“打破砂鍋問到底”,想要揭開這個小山莊的“前世今生”。
“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為了促進村民搬遷,‘兩委’多方籌資,在涉農單位資助下,我們首先投資8萬元建成兩座水塔,埋設管道4000多米,解決了移民吃水問題;后又用4.5萬元,安裝100千瓦變壓器一臺,整改線路2800米,解決了移民生活用電問題;接著又為全村巷道安裝了55盞路燈和一套監(jiān)控設備,解決了村民夜間出行和財產安全問題;還更新機井泵3臺,埋設地下管道2000多米,擴大水澆地300余畝,這就為搬遷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贝逦魅握f。
在村“兩委”抓緊解決生產和生活緊迫問題的同時,村“兩委”又狠抓村里基本建設:一是投資5萬元搞綠化,在巷道、村邊、小花園栽植各種苗木3萬余株;二是投資45萬元鋪油硬化了全村的大街小巷;三是投資4萬元為新村建立了照壁和路牌;四是仙閣山莊捐資興建了一座“躍進門”牌坊;五是家家戶戶在“村委”統(tǒng)一規(guī)劃下蓋起了一間間平房,一座座小院,從坡下往上看,新巷一條條,新房一排排,每家的大紅鐵門在陽光下發(fā)出閃閃發(fā)亮的紅光,這紅光映紅了天,映紅了地,也映紅了村民奔小康的心。
順著中心大道再往南走,路東有座氣派的建筑。進去一看,原來是“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里面有廚房、庫房、餐廳、健身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洗澡間,衛(wèi)生間等。村黨支書說:“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白天都在這里吃飯。這里還有圖書室和文化活動中心,里面有報刊雜志,還有電視、象棋、撲克、麻將等娛樂設施,供老年人飯后茶余盡情享用?!币晃焕先艘姵抢锶藖砹?,說出了心里話:“萬萬沒有想到,老了老了,還能享受到皇上一樣的待遇!”
從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出來往東,下坡,就是劉范窯的舞臺,當地有名的臨猗眉戶劇團正在唱戲。原來的東郭鎮(zhèn)黨委書記喬呈祥告訴我們:“這是劉范窯有史以來建造的第一座舞臺,也是村“兩委”給群眾請來的第一臺大戲?!辨?zhèn)領導相秋喜說:“這兩年劉范窯人有錢了,就開始注重文化生活,根據群眾意愿,村委蓋成了這座舞臺,唱戲時是舞臺,平時是文化活動中心和文體娛樂廣場,村民有紅白喜事時就又成了聚餐地點。為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村委還成立了鑼鼓隊和舞蹈隊,安裝了籃球架等文體健身器材18套?!?/p>
村“兩委”還請我們看了戲。戲臺底下,人山人海,但秩序井然。凡老年人,不管是本村的還是外村的,都坐在長長的高凳上,估計總有一百余條。我坐在高凳上向四面望去,這里就和大劇院一樣,臺上有影視背景、彩燈和大型音響,臺下有高臂活動攝影機,有固定大型拍攝機,還有飛來飛去的“小型遙控航拍機”,我雖然經常到農村去,但這樣的場面,在農村還是第一次看到。
眼見這個小山莊之巨變,我感慨萬千;回來后,又欣聞劉范窯已被評為“幸福村莊”,更是驚喜萬分。
(責編:郭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