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紅
調節(jié)心態(tài)助長壽
程 紅
最近我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總結出一套長壽秘訣: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由此可見,心理作用對人長壽的影響。所以我所認識的長壽秘訣,其實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的保持。
季羨林老先生在他90歲高齡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縱浪大化中,不喜亦無懼。季老站在人生的頂點,用談笑風生的姿態(tài)宣誓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在風起云涌的造化中,永遠保持一顆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其實細想一下,這樣的人生境界,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所以,長壽同時也是心智不斷成熟的修習過程。
《皇帝內經(jīng)》是一本醫(yī)學書籍,同時也是一本帶有中醫(yī)養(yǎng)生哲學的秘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醫(yī)不僅僅是醫(yī)學,同時也包含了對文學典故、辯證思想、民俗文化等等一系列的學問。《黃帝內經(jīng)》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錄了“壓力激素”對身體的損傷。“白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所以醫(yī)病先醫(yī)“心”。這也就反向的告訴我們,想要長壽,一定要保持心情的舒暢。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人類65%~90%的疾病和心理的壓抑感有關。
無論你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之下,在什么樣的情景下,都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沖昏了頭腦。因為只有在情緒穩(wěn)定的情況下,你做出的決定才是正確的。同時,情緒的穩(wěn)定也會讓你的壓力變小。心理學發(fā)現(xiàn):“一個人在大發(fā)雷霆時,身體產(chǎn)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而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松,產(chǎn)生快感,這種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狀態(tài),可使人體各機能相互協(xié)調、平衡,促進健康。
正是基于這個層次的原因,我現(xiàn)在盡力去避免那些瑣碎事情的情緒牽制,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叵肫鹪缒旯ぷ鲿r,對上司的不滿的情緒積壓和生活中和家人的情緒碰撞,不僅讓我在人際交往中損失慘重,而且身體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經(jīng)常會感覺渾渾噩噩提不起精神。
“目標”能激發(fā)生命活力,“目標感”很強的人對健康十分有益。因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tài),進而決定其生理狀態(tài)。英國科學家實驗發(fā)現(xiàn):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比有明確生活目標的,病死或自殺的人數(shù),足足高了一倍;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shù),也多了一倍。我在這里特別告誡那些已退休的老年人,目標感消失后的人生,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會急劇下降。因此,即使在退休后,也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長期的目標,或鍛煉或興趣愛好,只要有目標就會比沒目標更加刺激生命活力,讓身心健康得到發(fā)展。
人是群體動物,活著,就是活在人際關系中。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的人生需求,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五類。
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際關系有關,“需求”獲得滿足,即會收獲快樂!
“付出友善”會“收獲友善”。美國一位心理學家介紹了一個女病人的故事:艾麗斯幾年前因失戀得了抑郁癥,離開東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中西部生活節(jié)奏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溫情。好幾次,艾麗斯從停車場出來上車道,盡管車道上排著長長的車隊,但總是有人給她讓道。這種彬彬有禮、先人后己的行為,讓艾麗斯深受感動。時間一久,艾麗斯也養(yǎng)成了給停車場出來的車讓道的習慣,她喜歡這種友善的行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會給她帶來一種無可名狀的快樂。一年以后,艾麗斯的抑郁癥不治而愈了。
為何這個女病人的抑郁癥會好了?因為,“付出友善”,哪怕是對別人付出一個微笑,傳遞一個幽默的表情,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就會增加,這種抗體能增強人的免疫功能。
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說:“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于戈兵?!比伺c人之間的關系和反應,如同人在山間呼喊發(fā)出的回聲?!澳闵啤?,回聲則“善”;“你惡”,回聲則“惡”。有些人人際關系差,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斗的結果。
美國有位生命倫理學教授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回聲”的本質:“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的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有利人際關系和諧的“付出”包括——贊美、幽默、微笑、尊重、禮讓、隨和、包容、寬恕、體諒、同情、忠誠、傾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