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維也納,清晨,五點半,一輪明月掛在尖頂房屋的上空,黛青色的天。我醒來了,醒來時總有幾分恍惚,不知身置何處的恍惚。定定地看著房間里的陳設(shè),然后明白過來。無法再入睡,人的生理鐘是有規(guī)律的,不能背叛,于是坐在窗前,閱讀凱爾泰斯·伊姆萊的《另一個人》。
我也成了另一個人,一個游離現(xiàn)實孤獨自我的一個人。
伊姆萊帶著憂郁的心情描述維也納, “1992年微寒的冬——我透過開向皇家莊園的窗子朝莊園院內(nèi)眺望,空氣里散發(fā)著一股酸溜溜的氣味,路上行人稀少,夜幕中黎明的色彩,一種孤獨,一縷輕煙——這一切,這一切的一切,宛如孩提時代長長的、憂傷的、夢樣的午后?!?/p>
初到維也納時,已是黃昏。飛越過俄羅斯冰封的土地、北冰洋層層疊疊的浮冰,我有些疲憊,然而轉(zhuǎn)瞬間,目力所及是良田萬頃。一條曲折生動而富有情感的河流不用猜就知道是多瑙河了。陽光能見度極高,天光云影徘徊在綠黃之間的土地上。千萬棵樹木在歌唱,音樂之都——維也納就在腳下。
我獨自行走。
我想,我是受了某種誘惑或者說指引。我充滿了能量,無所畏懼地在異鄉(xiāng)開始行走。飛機上坐在我邊上的是一對夫婦,芬蘭夫婦?飛機是在芬蘭城市赫爾辛基轉(zhuǎn)機的,他們的氣息里裹著生活的艱辛,尤其是女子,白發(fā)雜生,梳著長長的鞭子但頭發(fā)蓬亂。男子顯然是愛著她的,他們難得出游,在飛機上很興奮,合影自拍。他的手搭在夫人的腿上,輕輕敲打。我嗜睡極了,時差的緣故,飛機快要降落時仍在呼呼大睡,女子拍醒我,示意我把機艙板打開。
“我開始明白我自己。我不存在?!闭耘逅靼⒌摹恫话仓畷?。
凱爾泰斯·伊姆萊提醒我。
我告別了忙碌,從煩躁的現(xiàn)實世界抽身而出。我把不存在的自己比作云朵一樣漂浮。云游。中國詞語表達得很形象。我?guī)е眢w的疼痛一起出走。阿奇霉素分散片在我體內(nèi)消融。上海浦東機場的護士小姐煞有介事地告誡我,你的傷口已經(jīng)在化膿了,你必須找醫(yī)生開刀才能徹底療治。我咬著嘴唇,我想或許消炎片能幫助我抵抗,靜觀其變吧。
疼痛感讓我的思考變得真實,我看見機艙里的人,有的蓄著長長的胡子,像從冰屋走出的愛斯基摩人。還有藍色小眼睛眉毛上翹的小伙子異常英俊,讓人忍不住揣測莫非他是專門研究轉(zhuǎn)基因的科學(xué)家。形形色色的人,從不同經(jīng)度緯度走來,他們和我擦肩而過,和我微笑,我也微笑。我一向喜歡這樣地活著:在誰也不認識我的人群中,無所事事地瞎看。
走過南極洲,我也渴望到北極洲轉(zhuǎn)一圈,那里有原住民,不像南極茫茫冰雪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企鵝。
2
維也納,幾乎每一個迎面走來的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發(fā)型、神情、穿著、指甲、鞋子,都不可復(fù)制。
那個近五十歲的男人,瘦削、儒雅、鼻梁高挺、米黃頭發(fā),進地鐵后他并沒有找位置坐下,而是靠著,讀報紙,皮鞋尖頭向上翹,鞋尖部分有些許被磨損,但這并不影響他的品位。他可能是一個職員,但明顯帶著詩人的氣質(zhì),他關(guān)心政治嗎?卡夫卡就是完全脫離政治的人,他在日記上寫:“德國向俄國宣戰(zhàn)?!挛缬斡??!?/p>
整整一天,戴著馬頭罩在霍夫堡宮前拉手風(fēng)琴的藝人,烈日炙烤。金色大廳外面靠著墻抽煙的女人優(yōu)雅倦怠。急匆匆背著大提琴行走的大胡子男人默想著。地鐵上六十多歲的母親撫著中年兒子蜷曲的頭發(fā),一次又一次。
夜色,也是魅惑人心,大團的藍,變成錦瑟狀,潑下來,直到沉入骨髓。
街邊咖啡館,女人的睫毛很長,指甲涂得精細發(fā)亮,翹著腿抽煙,男人坐在旁邊,向女人解釋著根本不可能解釋清楚的事情。
羅素稱維特根斯坦是“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維特根斯坦是奧地利維也納出生的哲學(xué)家。他放棄唾手可得的巨大財富,他終身保持處男的形態(tài),唯有他才看清了世界。
維特根斯坦說:對于不可言說之物,必須保持沉默。
早晨五點半醒來,醒來,就讀書,寫長長的信。
寫給自己的信。
我是誰,我是另一個自己。
我印證了伊姆萊的困惑。我回到從前,回到《土耳其進行曲》的幼師生活。音樂、繪畫、舞蹈、文學(xué),一切的一切,被喚醒。天鵝在輕盈地飛翔,奧爾斯佩格音樂廳舞臺上的女演員身輕如燕,她純潔、無暇,和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黑天鵝》形成強烈反差?!独滤够M行曲》雄壯、歡快,全場的人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鼓掌歡呼,水乳交融的瞬間。
小提琴高亢悠揚的獨奏和著我的問題,如同身體中的肉欲和靈魂在交纏沖突,不斷上升,直至命懸一線。拉大提琴的樂手嚴肅沉靜,天生悲愴的音符流淌出來,讓人忍不住想到杰奎琳·杜普雷,一個癡迷、瘋狂、決絕于音樂的人。煙花如此寂寞,唯有傷情。
我希望到一個城市隨意漫步,坐下,像一個舊地重游的幽靈。
如此色彩明快的餐廳。高大的櫟樹下是藍色的遮陽傘,溫馨可愛的小花點綴著餐桌,而分離派畫家克利姆特的名著《吻》復(fù)制到墻上。噠噠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我看見一個小女孩側(cè)歪著頭,晃蕩著雙腿,在美泉山頂?shù)膭P旋門上。她好像就是年幼的茜茜公主,提著長裙在草地上奔跑,歡悅著生命中最自然的表達。而另一個初中女生用身邊的白色野花編了個花環(huán),戴在頭上,煞是好看。
我坐著,就坐在她們身邊。我也回歸到了小女孩的內(nèi)核。里爾克在寫《布里格手記》中寫到,“過去,人們知道(或者料想到)死亡在自己的身體里,就像果子里有核。孩子有一個小小的死,成人有一個長大的死?!?/p>
我的內(nèi)核就是女孩心,永遠不會老去。
微信上畢業(yè)了二十多年的同學(xué)說,“進大學(xué)第一次認識你,你在洗調(diào)色板。被你吸引,厚著臉皮跟你進宿舍,你在畫一幅畫,記得是一個女孩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如夢。那女孩戴著頂大帽子,你畫花的時候用筆蘸了顏料,在草地上戳戳戳戳,然后遍地開花了。我賴在那里看了好一會,羨慕,崇拜?!?/p>
我?guī)缀跬诉@些細節(jié),狠狠想,記起來了?,F(xiàn)在這個女孩,成長為一個女人,一個寫作的女人,帶著一個問題,游走世界。endprint
3
美泉宮里的茜茜公主。
她酷愛自由,她愛打獵、騎馬,愛行走,愛挑戰(zhàn)生命的極限,甚至愛死亡。
本質(zhì)上,她孤獨、抑郁,對奧地利皇室傳統(tǒng)禮制充滿了反抗感。她愛希臘文化,愛《荷馬史詩》,渴望自己能向奧德賽一樣終日在海上顛搖,迎接暴風(fēng)雨的襲擊。她在臥室里掛了四張詩人海涅的照片。
她的丈夫愛極了她,她卻未曾愛過她的丈夫。
當(dāng)最后死亡之神真正降臨到她身上(一個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為了一鳴驚人,把奧地利皇后選作靶子刺殺),她幾乎沒有什么痛感,或者說對死亡等待已久,主動迎接。
古典油畫把茜茜公主的美貌存留了下來。她一生展示的不是童話里的美妙,不是電影里的可愛,而是戲劇里的沖突,小說中人性的復(fù)雜。
在霍夫堡宮前的大草坪上,我茫然佇立,午后慵倦的陽光。哈布斯堡家族權(quán)力統(tǒng)治的象征至今依然可見。馬車一輛接一輛疾馳而過,搖著小旗成群的游客紛紛從眼前閃現(xiàn),還有一批批學(xué)生圍著圓圈盤腿而坐,老師做著講解,他們的課堂在行走中。我也坐下來。我想象著茜茜公主臨死前的剎那圖景,那就是伊姆萊的語言:
就在那一刻,我仿佛站在生與死的門檻上,
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理解,
身體向前沖著死亡,而頭卻回望,朝著生活的方向,
我就要邁開的腿遲疑地抬起,
將要去哪兒?去哪兒都無所謂。
因為,這個將要邁步前行的人已經(jīng)不再是我,而是另一個人。
我在美泉山的林蔭道里穿梭,微風(fēng)撼動小草,陰涼至極,這兒確實是消暑納涼的好地方。一泓泉水依然清爽。人造的羅馬廢墟,在強烈日光照射下,熠熠閃著光芒。
4
維也納大學(xué)。
一個朋友在維也納大學(xué)做研究,吃晚飯安排在美術(shù)館群建筑附近。而那里的建筑完全體現(xiàn)了維也納分離派美學(xué)特征。1897年,發(fā)起者克利姆特提出:世界各民族美術(shù)相互吸取營養(yǎng),發(fā)展藝術(shù)家個人的風(fēng)格。分離派的藝術(shù)家、建筑家和設(shè)計師聲稱要與傳統(tǒng)的美學(xué)觀決裂、與正統(tǒng)的學(xué)院派藝術(shù)分道揚鑣。
我點了維也納當(dāng)?shù)厝伺胫普诘目矩i排。
吃完晚飯后朋友提議去維也納大學(xué)轉(zhuǎn)轉(zhuǎn),我覺得再好不過了。幾天沒有說中文,我完全陷在自我感知和失語的狀態(tài)。而維也納大學(xué),是古老的德語區(qū)歷史最悠久的大學(xué),前后培養(yǎng)出了27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可謂人才濟濟。
名人堂中我邂逅了弗洛伊德的塑像。他嘴巴抿得緊緊,甚至用力在撕咬下嘴唇,目光很執(zhí)拗地盯著前方。精神分析學(xué)、夢的解析、俄狄浦斯情結(jié),一個個詞語在我腦海中閃現(xiàn),我的夢里也糾結(jié)著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我望著校園中一棵參天大樹,很想知道它的名字。
耶利內(nèi)克,畢業(yè)于維也納大學(xué),200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可惜學(xué)院中還沒有她的雕塑。朋友說,她還不夠資格一起列入這名聞遐邇的名人堂中。耶利內(nèi)克稱諾貝爾文學(xué)獎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的巨大殊榮”,然后她不愿將其視為“鑲在奧地利胸前的鮮花”,她與奧地利政府“相去甚遠”。
我想談?wù)勔麅?nèi)克,親愛的。
我喜歡她的《鋼琴教師》。在她筆下,一切規(guī)則都已分崩離析。在寫作之前,她是生活在一切規(guī)則之下,尤其是來自母親的規(guī)則。正如人們談及卡夫卡時立刻回聯(lián)想到他的父親,而耶利內(nèi)克和她的母親如影隨形。
這個黑衣女子,不羈的眼神,不羈的寫作。在《鋼琴教師》這部小說里,她清算了自己生命中的一切:維也納,母親,音樂。音樂在維也納無處不在,連廁所里都有等待上課的學(xué)生在拉小提琴。耶利內(nèi)克在小說中提到了這些廁所,小說中它們是性愛試驗的場所,身體在其中像樂器一樣遭到各種虐待和折磨。而母親,是折磨的開端。她幾乎探入了耶利內(nèi)克生活的所有空間,她為女兒打理一切。她們母女是神經(jīng)質(zhì)的一對,其關(guān)系中含有一條心照不宣的契約,即聯(lián)合起來對抗外部世界。她們像“雙生人”一樣,共處在一個屋檐下,孤獨地彼此依靠、相依為伴。
音樂和母親鉗制了耶利內(nèi)克,家已變成一個精神異常世界的演繹場。直到她操縱了“語言”,她亦瘋亦魔開始寫作。她在諾貝爾演講詞《在邊緣》中形象地描述了她的寫作境況:“在我內(nèi)心也沒有什么堅固性。既不在我心頭,也不在我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處在邊緣,那他就必須始終準(zhǔn)備著向旁邊跳一段距離,再跳一段距離,跳向緊靠著邊緣的虛無。”還有,她對語言進行詩意的表達,“語言在前面拖著我走,就像一只狗拽著繩子的主人,四處窺探。”
六年前,常州瓦屋山,荒僻,寂靜。我們一群寫作的人喝酒聊文學(xué),我許是喝多了,不停地蹦出耶利內(nèi)克的名字。座中有一位文學(xué)評論家F, 他對我的小說有如下評價:“常見的灰色語調(diào)和間或呈現(xiàn)的野性口吻,一種溫婉和粗野交混的語氣,使敘事者顯示出一種要把自己蛀空的惡作劇:她緊貼自己的在世肉身,鑿出靈與肉的間隙,對不羈的靈思與在世的肉身進行耐心的剝離。在這一過程中,一個空洞的靈魂與踏實的肉體存在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被揭示無余。小說語言因此時有創(chuàng)痛,摻雜著敘事者無所不在的自我憐惜,寫出來別有悲劇韻致?!?/p>
瓦屋山,漆黑的夜,伸手不見五指,我們在說話。語言游走,在傳達,桃花開得爛漫,但瞧不見。F的心情是憂郁的,他一直憂郁,這是骨子里的事情,沒辦法。一晃六年。
《上海文學(xué)》執(zhí)行主編金宇澄也提醒過我:母女矛盾你可以反復(fù)寫,一直推到極致,你的小說《南方有佳人》,已經(jīng)傳達出人性洞穴中的幽暗之處。
5
格拉本大街。
一出地鐵,抬頭仰望見到高聳入云的尖頂教堂,渾身有種戰(zhàn)栗感。這是圣史蒂芬大教堂,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菱形彩色琉璃瓦沉靜而炫目。而屋頂上鋪就的是彩色瓷磚,它們拼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徽章,成了“屋頂上的圖案”。天色尚早,走進教堂,做禱告的人已經(jīng)凝神諦聽神父的聲音。我屏息駐足觀看。對于西方基督教文化,我了解的并不多,但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endprint
史蒂芬,早期基督教社團的活動家 ,也是為基督教殉道的第一人——他在受審時發(fā)表的演說激怒了古代猶太人,被推出城外用石頭砸死。后來,教會追認史蒂芬為圣徒。
鴿子撲棱棱飛上教堂外墻凸出的雕塑上。耶穌在受難,光陰在流走,經(jīng)歷了800多年歷史屢遭劫難和重建的圣史蒂芬大教堂成了“維也納之心”。
一個流浪漢從圣史蒂芬大教堂走出,黑色服,提著褲腰帶,渾身骯臟。他走到格拉本大街,對正在享受咖啡、面包等吃早餐的婦人罵罵咧咧。侍者早已司空見怪視而不見。那婦人不免驚愕,雙手停留在半空。
我只是行走。教堂附近是著名的商業(yè)街,匯聚著各種奢侈品專賣店包括施華洛世奇。但好像這些和我無關(guān),我并不關(guān)心。我坐在維也納圣彼得教堂前用餐。德語菜單看不懂,我對侍者說來一份“雞肉加面條”。鄰桌是六個女孩,相談甚歡,談人生,談生活,談藝術(shù),聊著聊著哼起了歌曲,這里是音樂之都,不足為怪。
不時有馬車從教堂前駛過,渾厚的教堂鐘聲敲響,讓人不免有宗教感。高遠蔚藍的天空幾乎不見白云。在喧囂繁華的物質(zhì)世界里找到難得清靜的一隅,我靜靜呆坐,讀里爾克的詩集。
若塵世將你遺忘,對沉靜的大地說:我流動。對迅疾的流水言:我在。
6
里爾克,奧地利著名詩人。
里爾克高中畢業(yè)后,他在布拉格大學(xué)等校學(xué)習(xí)哲學(xué)、文學(xué)史和藝術(shù)史,此后曾在慕尼黑和柏林從事寫作。在文壇嶄露頭角后,里爾克在國內(nèi)、國外不停地游歷。法國巴黎,對他來說,是人生旅程中重要的一站。雖然第一次到巴黎他諸多不順,愁苦郁悶,但這也催發(fā)了他的著名的日記體長篇小說《 布里格手記》。
“我則一無所有,在這世上游蕩,一只箱子,一個書匣,根本沒有什么好奇心?!边@是小說男主人公悲哀的心理活動。和里爾克《秋日》詩中傳達的心境是一致的:
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著,讀著,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道上來回
不安地游蕩,當(dāng)著落葉紛飛
馮至翻譯的版本最受歡迎,簡約、詩意。臨行前我在五月詩會上朗誦了這一段。孤獨之心讓人選擇了遠行,遠行之中愈加孤獨,但這孤獨又是絕美的享受。伽達默爾評價《布里格手記》說,“繼尼采之后,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最美、最豐富、最成熟的德語散文,它起伏在令人身不由已的清澈節(jié)奏之上,仿佛被透明的黑暗通體著涼,承受苦難的記憶為它鋪上乳白色的微光——它喚醒了屬于小說的一切?!?/p>
7
在維也納走了不少冤枉路,為找一個地方,跟著谷歌地圖來來回回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前一個小時還在這里轉(zhuǎn)悠——實際上又繞回了老路。人生在某種境況下也是如此。你會覺得那棵樹是那么熟悉,覺得這朵對你微笑的花似曾相識,原來很多有靈性的東西,曾經(jīng)相遇過。
維也納國會大廈建筑氣勢恢弘,古希臘風(fēng)莊重、大氣。眾里尋他千百度,我看見佇立在廣場上雕塑群頂尖的雅典娜女神,她目光如炬,左手持著權(quán)杖,右手托著自由女神。基座上的四個雕塑神形生動有力量,它們分別象征了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摩爾多瓦河。這里是奧地利國民議會場所,即任何公民有權(quán)在此旁聽。兩個性感女郎在大廈羅馬柱旁徘徊良久拍美照,值班警察手插褲袋,悠閑地看著遠方。
搭上4號線地鐵,我又疾馳到卡爾教堂。巴洛克式建筑元素別有一番風(fēng)味,橢圓形的穹頂,問候著天宇。教堂內(nèi)部,金碧輝煌。一架電梯將我直送到教堂穹頂一窺究竟,直上,再直上,我分明看見天使們圍著圣鴿安詳?shù)匚⑿?。如此貼近宗教場所,我的心也漸趨柔和起來,如同我在龍門石窟見到盧舍那的微笑一樣,內(nèi)心芬芳如花,“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有一天能再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我想那天使在吟誦,一粒沙在吟誦,千萬顆沙在吟誦。
我想那多瑙河的水波在跳躍著金光,一滴水在舞蹈,千萬滴水在舞蹈。
8
請允許我再談?wù)劻硪粋€奧利地杰出的作家。
耶利內(nèi)克桀驁不馴,對奧地利文學(xué)圈很多作家她都不放在眼里,唯獨對彼得·漢德克,她說:“漢德克是活著的經(jīng)典,他比我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p>
漢德克也是桀驁不遜的,60年代時長發(fā)、墨鏡,2016年他來到中國時,盡管深邃的目光依然透著不羈,半長的灰白頭發(fā)也還保留著他那些書封上約翰·列儂般的嬉皮士式灑脫,但端著一杯白葡萄酒,談話時真摯而坦誠。漢德克,奧地利文學(xué)家、劇作家,被認為是當(dāng)代德語世界最重要的作家,這位文學(xué)大師也是畢希納文學(xué)獎、卡夫卡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
翻開他的劇本《不理性的人終將消亡》,我被第一幕中男主人公奎特的臺詞震撼住了:
“當(dāng)我看見我那穿著睡袍的太太和她那涂著指甲油的腳趾時,突然覺得自己很孤單。這種孤單是如此真切實在,以至于我現(xiàn)在都能夠不假思索地訴說一番,可是孤單讓我變得輕松,它把我揉碎,我融于其中。這種孤單是客觀存在,是世界的特性,但不是我的特性。所有的事情都以和諧的方式離我而去。上廁所的時候,我聽到自己大便的聲音就像是旁邊隔間某個陌生人的。當(dāng)我坐電車來辦公室上班的時候——”
如此富有穿透力的心理獨白直接告知當(dāng)代人內(nèi)心的迷惘和面對世界的無所適從。價值體系已經(jīng)奔潰,人性的災(zāi)難說來就來,《形同陌路的時刻》中一個又一個人無序徒勞地茫然掙扎,這些奇怪的群體想要吐露什么?“別吐露你所看見的東西,就讓它留在圖像里吧?!睗h德克又留下這樣一句箴言。
于是,回顧我在維也納見識到的一張張臉,電車上、地鐵上、火車上、馬路上匆匆奔走的、咖啡廳里坐著的——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中主人公布洛赫莫名其妙、無所事事在維也納街上游蕩,他以為自己被解雇了,他和電影院女售票員偶然之間有了一夜情。但那天他們的談話讓他越發(fā)感到煩心,他坐到她身邊。
你今天要上班嗎?她問。
突然他扼住了她脖子?!詈螅牭揭粋€什么東西裂斷一樣的聲音。
殘酷、恍惚、真實的描寫,一個病態(tài)人被現(xiàn)實生存困擾。他也可能就坐在我的對面。暗窺我。彼得·漢德克將人的生存危機袒露,他一直在深切內(nèi)省,這個世界已經(jīng)茫然不知所終,人類焦慮彷徨至今。上世紀(jì)70年代一時走紅德語文壇的《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在當(dāng)下仍舊有它的文學(xué)張力。
葛芳,1975年出生,中國作協(xié)會員,魯迅文學(xué)院十九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xué)員,獲江蘇省紫金山文學(xué)獎。小說多次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等雜志轉(zhuǎn)載。著有散文集《空庭》《隱約江南》《南極之南·遠方之遠》,中短篇小說集《紙飛機》?,F(xiàn)居蘇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