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
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7年6月的一天早上,在河南省平頂山市一家醫(yī)院當護士的陳曉剛打開手機,就收到了數十條信息,大家都在問她同一個問題:“你怎么得罪李娟了?讓她在朋友圈里那樣罵你!”
“李娟在朋友圈里罵我?”陳曉趕緊打開微信,手機屏幕上彈出的畫面讓她極度震驚。原來,李娟將自己與陳曉的聊天記錄截圖發(fā)到了朋友圈,截圖下面還附有陳曉的照片,李娟在朋友圈里寫道:“我就是想讓大家看看你是什么樣的人!”陳曉立馬想起前幾天發(fā)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前幾日,陳曉去逛商場,偶遇李娟,兩人手挽手逛了一會兒,眼看到了午飯時間,便到附近的川菜館坐了下來。天氣熱,李娟要了兩瓶啤酒,兩人邊喝邊聊,其間,李娟提起一個叫馮萍的朋友,陳曉也認識馮萍,不過,她覺得馮萍為人張揚,與她三觀不合,兩人很少聯系,只是在一些場合吃過幾次飯。
李娟問陳曉對馮萍的印象,陳曉照實說了,說過之后也就忘了。沒想到,第三天下午,陳曉下班剛走出單位,便碰到了站在門口的馮萍。陳曉趕忙打招呼,馮萍竟劈頭蓋臉地罵起來:“我高調、張揚,礙你什么事了,你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你想高調得有那個資格!”
一開始,陳曉感到有些莫明其妙,心想自己沒招惹馮萍,馮萍怎么會來興師問罪?等她聽清馮萍罵她的內容后,才突然想起來她和李娟在飯桌上的談話。顯然,是李娟把她們聊天的內容透露給馮萍的。
馮萍發(fā)泄了一通,氣呼呼地走了。陳曉立馬給李娟發(fā)微信,指責她不該把兩人私下里的聊天內容告訴馮萍,也算交往多年的朋友了,怎么能做出這樣不靠譜的事情?對于陳曉的指責,李娟一點愧意也沒有,沒交流幾句,竟把陳曉拉黑了。
陳曉氣不過,發(fā)短信繼續(xù)和李娟理論。李娟對陳曉使用了一些粗俗、惡毒的言語。陳曉不甘受辱,也用同樣的話回敬李娟。陳曉與李娟相識7年,平時經常聯系,兩家人還一塊出去玩過幾次,關系算是不錯的。可如今,她倆翻臉了。
對于李娟的行為,陳曉一想起來,心里就堵得慌。更讓她沒想到的是,李娟竟然把她們之間的罵戰(zhàn)截圖后發(fā)到朋友圈,并把她的照片公之于眾,向她發(fā)出挑戰(zhàn),這種做法讓她深深受到了傷害。
欲私了,偏難了
更讓陳曉沒想到的是,李娟在朋友圈公開侮辱她的事情持續(xù)發(fā)酵,父母和老公都知道了這件事情,老公指責她把私人恩怨弄得天下皆知。陳曉見老公不僅不幫自己說話,反而對她橫加指責,感到委屈,于是和老公大吵了一架。那幾天,她過得相當郁悶,想來想去,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對李娟更加痛恨。李娟不僅辜負了她的信任,還把她的生活攪得一團糟。
6月8日晚,她打電話讓李娟出來解決此事,兩人約在街心公園見面??粗荒樌淠饧硬恍嫉睦罹?,陳曉強壓火氣,沉著臉說:“李娟,這件事你必須給我個交代!第一,你立馬把侮辱我的內容刪掉;第二,在朋友圈公開道歉?!?/p>
對于陳曉提出的要求,李娟說:“我既然在朋友圈發(fā)了,就沒想過刪掉,想讓我公開道歉,簡直是笑話,你想怎么來,我都接招!”
陳曉厲聲斥責道:“姓李的,你就是個無賴,我瞎了眼才跟你交朋友!”李娟說:“我才是真正瞎了眼呢!”
陳曉不是李娟的對手,沒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被激怒的她撲過去和李娟撕扯起來。兩個女人打架,引來眾多市民圍觀,有人勸架,也有人在那里起哄,有人看不下去,打了報警電話。5分鐘后,轄區(qū)民警趕來,陳曉和李娟被帶至派出所。
在派出所里,陳曉把李娟在朋友圈里辱罵她、損害她名譽權的事情講述了一遍。李娟指責陳曉專在背后講人壞話,她之所以在朋友圈發(fā)表言論和圖片,是想讓大家認清陳曉是個虛偽的女人。
一位警官告訴李娟,在朋友圈里擅自上傳別人的照片,并使用侮辱語言,已經損害了他人的名譽權,理應向對方道歉。李娟仍不屑地說:“讓我給她道歉,除非黃河水倒流!”對于李娟惡劣的態(tài)度,警察也拿不出有效的辦法,一名警察建議陳曉去法院起訴李娟。
訴諸法律討回名譽權
2017年6月12日,陳曉向法院遞交訴狀,訴被告人李娟發(fā)布的信息在原告、被告的朋友圈進行了較大范圍的傳播,其辱罵、侮辱性言論嚴重影響了原告的正常生活,給原告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傷害,因此,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當面向自己道歉,并通過當地媒體刊登道歉信和在微信平臺上為自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此外,被告還須賠償原告1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
陳曉上訴的消息很快在親友同事中傳開了,有的朋友支持她的行動,認為李娟的行為確實過分;有的朋友勸陳曉,這件事私下里協(xié)商一下就過去了,沒必要弄得滿城風雨。陳曉的父母也站在了女兒這邊,支持她用法律給自己討個說法。
法院立案后,李娟很快收到了法院送達的傳票,她仍是那種不屑一顧的作派,還在朋友圈曬出了傳票,并配文:“法院不是你家的菜園子,老娘也不是嚇大的,偏不道歉,就不道歉,絕不道歉,就喜歡看你生氣的樣子!”李娟的囂張氣焰讓陳曉更加堅定了法律討回公道的決心,并把李娟的發(fā)文截圖作為證據。
2017年7月6日,平頂山市湛河區(qū)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庭審當天,作為被告的李娟并未出庭,也未向法庭提交書面答辯意見。因為案由簡單,證據確鑿,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guī)定:“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北桓胬罹暝谂笥讶νㄟ^發(fā)布辱罵、侮辱性語言以及附上原告照片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客觀上影響了原告的社會評價,理應承擔侵權責任,原告主張的精神撫慰金也應予以支持。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李娟停止對原告的侵害行為,刪除其朋友圈內的侮辱性言論及所附上的原告照片,并在朋友圈內發(fā)布向原告的道歉函,發(fā)布天數不低于3天,同時賠償原告精神撫慰金3000元。
法院判決下達后,李娟并未上訴,也未在朋友圈進行道歉,陳曉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懾于法律的強大威力,李娟表示愿意履行法院的判決。陳曉終于為自己討回了公道,長舒了一口氣。
對于為何判令被告在微信朋友圈中道歉三天,本案主審法官解釋說,被告發(fā)布的消息主要是在自己的朋友圈傳播,而且很多人都是她和原告共同認識的朋友,傳播范圍有限。鑒于此,判被告在朋友圈向原告發(fā)布道歉函為其消除影響。
主審法官最后提醒大家,微信朋友圈并非法外之地,這個案例也是對大家的一種警示,每個人在微信朋友圈發(fā)布消息時,一定要慎重,慎言,不要對他人造成傷害,否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