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金屬離子種類對珊瑚砂微生物固化影響研究

        2017-11-21 01:17:28方祥位李洋洋申春妮
        海洋科學 2017年7期
        關鍵詞:碳酸鎂珊瑚菌液

        宋 平, 方祥位, 李洋洋, 李 捷, 申春妮

        ?

        金屬離子種類對珊瑚砂微生物固化影響研究

        宋 平1, 方祥位1, 李洋洋1, 李 捷1, 申春妮2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 重慶 401311; 2. 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重慶 401331)

        選用巴斯德芽孢桿菌, 對微生物誘導鈣離子、鎂離子以及鐵離子形成碳酸鹽固化松散珊瑚砂顆粒的效果進行對比研究。試驗結(jié)果表明, 在相同試驗方法、相同注入次數(shù)的條件下, 微生物誘導形成的碳酸鈣和碳酸鎂能將珊瑚砂松散顆粒固化成為整體, 加入鐵離子的試樣因為反應過程的原因沒有成功。通過滲透性、干密度變化、無側(cè)限抗壓強度及微觀結(jié)構(gòu)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鈣離子試樣相對于鎂離子試樣, 具有固化過程平穩(wěn)、干密度增量大、強度高、微觀顆粒包裹更好的優(yōu)點。綜合試驗結(jié)果得出, 鈣離子是現(xiàn)階段微生物固化珊瑚砂較為理想的金屬離子。本試驗首次探討了金屬離子種類對珊瑚砂微生物固化效果的影響, 為微生物固化技術提供了一定理論基礎, 對該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珊瑚砂; 微生物固化; 碳酸鈣; 碳酸鎂

        南海地理位置(0°~25°N)和海水溫度(17~28℃)適合碳酸鹽巖和造礁生物的生長和發(fā)育, 島礁以珊瑚礁為主[1]。珊瑚礁體的表層結(jié)構(gòu)通常由松散礁砂礫層占主要地位, 其中礁砂我們稱之為珊瑚砂。珊瑚砂生成于漫長的海洋過程中, 由礁珊瑚碎屑加上其他海洋生物碎屑形成。珊瑚砂特殊的物質(zhì)組成、結(jié)構(gòu)以及發(fā)育環(huán)境等導致其具有獨特的工程性質(zhì), 具有顆粒易破碎、壓縮性較大、地基承載力較低等特性[2]。土壤固化途徑包括物理作用、機械方法、化學膠結(jié)和土工織物等諸多手段與方法。這些方法用于處理遠離陸地的珊瑚砂時存在設備材料運輸困難, 環(huán)境污染嚴重等問題[3-5]。近年來, 南海工程建設及將微生物與海洋工程結(jié)合的技術手段, 受到廣泛關注[1, 5-8]。

        微生物固化技術是一種新興土壤固化技術。Whiffin[9]提出, 某些特定細菌, 在提供金屬離子和有機物的條件下, 可以生成具有膠結(jié)性質(zhì)的碳酸鹽, 這些膠結(jié)物質(zhì)可以把松散的土顆粒固化為具有一定強度和剛度的整體。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環(huán)境友好、能耗低等優(yōu)點, 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文物修復、污水處理等領域[10-11]。將微生物固化技術應用于島礁建設, 可以就地取材,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解決材料設備運輸不便等問題。

        目前, 微生物誘導碳酸鈣固化砂土的技術發(fā)展較快。國外研究者通過大量的試驗, 對細菌活性對沉淀生成、固化砂柱強度和剛度的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實現(xiàn)了從室內(nèi)小型砂柱試驗到現(xiàn)場大型試驗的進步, 并進行了初步的數(shù)值模擬[12-15]。國內(nèi)主要以室內(nèi)試驗研究為主。錢春香等[16]對微生物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系列研究, 取得了重要進展。程曉輝等[17]對微生物固化砂基的動力特性進行了研究。方祥位等[4, 18-19]率先對珊瑚砂的微生物固化技術進行研究, 為實際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金屬離子的性質(zhì), 可以與碳酸鹽反應生成沉淀的有鎂離子、鐵離子、鈣離子和鋇離子。鋇離子會使蛋白質(zhì)變性失活, 毒性較強, 不宜在工程中應用?,F(xiàn)階段采用的金屬離子以鈣離子為主。榮輝、錢春香等[20]對微生物誘導碳酸鎂膠結(jié)松散砂進行了試驗研究。對微生物誘導其他金屬離子形成碳酸鹽固化松散砂顆粒的研究還鮮有報道。在相同試驗條件下, 研究微生物誘導不同金屬離子形成碳酸鹽固化松散砂顆粒的固化效果, 對于優(yōu)選微生物固砂所用金屬離子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在相同試驗條件下研究微生物誘導鈣離子、鎂離子及鐵離子形成碳酸鹽固化珊瑚砂的效果, 從滲透特性、干密度變化、無側(cè)限抗壓強度和微觀結(jié)構(gòu)等方面對比研究金屬離子種類對微生物固化珊瑚砂的影響, 為微生物固化珊瑚砂技術提供理論基礎。

        1 試驗材料及試驗方法

        1.1 珊瑚砂

        珊瑚砂取自南海某島礁, 其成分以碳酸鈣為主。試驗中每個試樣的珊瑚砂均采用相同級配, 具體粒徑組成為: 2~5、1~2、0.5~1、0.25~0.5、0.075~0.25、<0.075 mm, 其中最大粒徑不超過5 mm。其不同顆粒的質(zhì)量占總質(zhì)量的百分比分別為11.28%、3.94%、32.64%、37.70%、11.58%、2.86%。

        1.2 細菌的選用及培養(yǎng)

        采用巴斯德芽孢桿菌, 細菌培養(yǎng)的整個過程在無菌環(huán)境中進行。具體的方法為: (1)利用平板劃線法, 培養(yǎng)挑選無雜菌的單菌落配制菌液母液100 mL, 放入震蕩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 (2)將培養(yǎng)的菌液母液倒入培養(yǎng)基中擴大培養(yǎng); (3)進行細菌活性(細菌水解尿素的能力, 即每分鐘水解尿素的量, 單位為mmol/(L·min))測試, 本次試驗培養(yǎng)的細菌活性為0.8 mmol/(L·min)以上。

        1.3 固化模具

        本文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采用模具為對開的直徑50 mm的透明有機玻璃管。將模具用環(huán)保有機雙面玻璃膠粘牢, 底部塞入纏好止水膠布的帶孔橡膠塞, 將帶有變徑接頭的橡膠管插入橡膠塞的孔中, 最后在模具上、中、下部分別加鋼制套箍。裝樣時在模具底部墊入生化棉, 防止細顆粒砂滑落, 將珊瑚砂裝入模具后, 加一層生化棉, 防止注入液體時砂土受到擾動。最后將組裝好的模具安裝在試驗架上。

        1.4 試驗方案

        為研究金屬離子種類對微生物固化珊瑚砂的影響, 本文設置了鈣離子組、鎂離子組和鐵離子組, 共計9個試樣。對每個試樣注入100 mL菌液, 關閉止水夾, 靜置0.5 h, 使菌液與珊瑚砂顆粒充分接觸。將流出的菌液再次注入珊瑚砂中, 如此往復3次, 確保細菌充分吸附到珊瑚砂顆粒表面上。然后一次性注入200 mL混合溶液, 每組試樣的混合溶液由不同溶液組成, 其具體組成成分如表1所示, 表中每種溶液的濃度均為 2 mol/L?;旌先芤鹤⑷胪戤? 立即關閉止水夾, 使反應充分進行, 2 h后打開止水夾。溶液流盡后, 再次將混合溶液倒入模具。每次混合溶液流盡時, 對每個試樣的溶液進行EDTA滴定試驗, 檢測溶液中金屬離子含量。當所有試樣的溶液中不再有金屬離子殘留時, 混合溶液無法與細菌反應生成沉淀, 更換下一組菌液和混合溶液, 重復上述過程。試驗中每次更換混合溶液后, 大多數(shù)試樣的金屬離子在第五次滴定時全部消耗, 個別試樣的金屬離子在第四次全部消耗, 為保證通入溶液的次數(shù)一致, 所有試樣均通入五次后更換菌液及混合溶液。試驗中保證每個試樣通入混合溶液總量及次數(shù)一致。整個過程利用蠕動泵控制溶液滲透速率。2周后固化結(jié)束, 拆除模具。

        圖1 試驗裝置

        表1 混合溶液組成成分

        2 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

        2.1 試驗原理

        將松散珊瑚砂裝入有機玻璃管, 注入菌液, 菌液在砂顆粒表面的吸附作用下, 大部分附著于顆粒表面。注入混合溶液時, 尿素在細菌的水解作用下水解生成碳酸根, 反應式如下:

        NH2-CO-NH2+2H2O→2NH4++CO32–(1)

        碳酸根遇到金屬離子反應生成沉淀, 反應式如下:

        CO32–-cell-Ab2+→cell-AbCO3↓ (2)

        隨著菌液和混合溶液的不斷注入, 反應不斷進行, 膠結(jié)物質(zhì)增多。膠結(jié)物質(zhì)將砂顆粒包裹或填充在孔隙中, 使松散的砂形成一個具有強度的整體。

        2.2 表觀特性

        鈣離子和鎂離子試樣反應過程平穩(wěn), 拆除模具后試樣完整, 表面較光滑, 固化效果較好, 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如圖2所示。

        圖2 固化好的砂柱

        a. 鈣離子試樣; b. 鎂離子試樣

        a. Specimens biocemented with calcium ions; b. specimens bioce-mented with magnesium ions

        圖3 鐵離子試樣產(chǎn)生大量氣泡

        鐵離子試樣在第一次通入混合溶液時, 產(chǎn)生大量氣泡, 如圖3所示; 試樣拆模后沒有成型, 珊瑚砂處于完全松散狀態(tài), 如圖4所示。這是因為菌液與三價鐵離子和尿素的混合溶液接觸時, 瞬間生成碳酸鐵, 碳酸鐵不穩(wěn)定, 快速水解, 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 同時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反應式如下:

        Fe3++cell→cell-Fe3+(3)

        3CO32–-cell-2Fe3+→cell-Fe2(CO3)3↓ (4)

        2Fe3++3CO32–+6H2O→2Fe(OH)3↓+3H2CO3(5)

        H2CO3→H2O+CO2↑ (6)

        圖4 鐵離子試樣

        氫氧化鐵可以使松散砂固化為整體。可是反應過程劇烈, 表層珊瑚砂的孔隙被快速填充, 并產(chǎn)生大量氣泡, 導致固化過程受阻并影響溶液下滲, 最終影響固化效果。如果通過適當?shù)姆椒刂品磻俾? 并導出二氧化碳, 試驗有成功的可能性, 留待以后解決。

        鐵離子試樣沒有成型, 下文將圍繞鈣離子和鎂離子固化試樣展開討論研究。

        2.3 滲透特性

        固化過程中, 隨著反應進行, 膠結(jié)物質(zhì)不斷生成, 顆粒被包裹得愈加密實, 孔隙變少、變小, 滲透性不斷降低。每次完整地注入菌液和混合溶液后, 進行下一次注入菌液前測量滲透性。圖5為滲透性變化關系。

        試驗開始后, 所有試樣的滲透性均有小幅度下降。在第三次測量時, 鎂離子試樣(4—6號)滲透性大幅度下降, 鈣離子試樣(7—9號)下降幅度始終平穩(wěn)。所有試樣在固化結(jié)束后滲透性都幾乎降低為零, 孔隙基本被填充。

        鈣離子試樣反應平穩(wěn), 固化過程持續(xù)穩(wěn)定。鎂離子試樣前期反應迅猛, 固化過程進行快, 這種情況更易導致固化不均勻性。鎂離子試樣在第三次測量時滲透性大幅降低, 影響后期固化的進行, 從而影響固化效果。

        圖5 滲透性變化關系

        2.4 干密度增量

        試驗測得各組固化試樣的干密度增量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 固化前珊瑚砂在相同條件下烘干至衡重, 干密度大致相同。固化后, 鎂離子試樣干密度增量范圍在17.2%~26.6%, 鈣離子試樣增量范圍在38.6%~41.2%。從物質(zhì)的量分析, 每立方厘米生成碳酸鎂沉淀為2.6×10–3~4.0×10–3mol, 碳酸鈣生成的量為5.1×10–3~5.6×10–3mol。從中可以看出, 在反應過程中, 鈣離子組有更多的沉淀生成, 顆粒表面包裹的膠結(jié)物質(zhì)更多。

        表2 干密度增量

        2.5 強度特性

        為進行無側(cè)限抗壓強度試驗, 對固化試樣進行磨平處理, 并將試樣完全烘干。處理后的試樣高10 cm、直徑5 cm。采用重慶科技學院電液伺服萬能試驗機對固化試樣進行無側(cè)限抗壓強度試驗, 加載速率為1 mm/min。

        圖6、圖7分別為鈣離子和鎂離子固化試樣的應力-應變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 鈣離子固化試樣無側(cè)限抗壓強度最高達6 MPa, 鎂離子固化試樣只有1 MPa左右。從圖6可以看出, 鈣離子固化試樣的應力-應變曲線分為兩段。第1段, 剪切初始階段, 應力隨應變快速增長, 試樣基本處于彈性狀態(tài); 第2段, 試樣應力達到峰值, 隨即破壞, 應力隨應變增加而下降。曲線具有明顯的破壞點。破壞的應力-應變曲線離散性較大, 這是由于試樣固化不均勻?qū)е聝?nèi)部存在薄弱結(jié)構(gòu)面, 薄弱面受壓破壞后應力降低, 內(nèi)部顆粒重新排列壓實后強度繼續(xù)發(fā)展。其中9號試樣在達到最大應力值時劈裂破壞(如圖8所示), 出現(xiàn)貫穿裂縫, 導致應力突降。從圖7可以看出, 鎂離子固化試樣應力-應變曲線分為兩段。第1段, 應力隨應變緩慢增長; 第2段, 應力達到峰值, 然后應力隨應變緩慢下降, 沒有明顯破壞點。

        圖6 鈣離子固化試樣應力-應變曲線

        圖7 鎂離子固化試樣應力-應變曲線

        圖8 破壞后的9號試樣

        2.6 微觀結(jié)構(gòu)特征

        采用Quanta200型掃描電鏡觀察微觀結(jié)構(gòu)。Quanta掃描電鏡有3種真空操作模式, 分別為高真空模式, 環(huán)境掃描模式和低真空模式, 能對多種樣品進行照相。本文試驗采用環(huán)境掃描模式, 樣品無需干燥和渡金屬膜, 能更好地反映樣品原貌。

        圖9為7號(鈣離子)和4號(鎂離子)固化試樣放大3 000倍和400倍的微觀結(jié)構(gòu)照片。從圖中可以看出, 兩個固化試樣均生成了大量的膠結(jié)物質(zhì), 顆粒表面被碳酸鹽完整包裹, 且孔隙減少, 故滲透性大幅降低; 顆粒間被膠結(jié)物質(zhì)咬合連接, 故強度大幅提高。

        圖9 微觀結(jié)構(gòu)照片

        a. 7號3 000倍的圖像; b. 4號3 000倍的圖像; c. 7號400倍的圖像; d. 4號400倍的圖像

        a. 3 000 times image of No. 7; b. 3 000 times image of No. 4; c. 400 times image of No. 7; d. 400 time image of No. 4

        鈣離子固化試樣(圖9 a、9 c), 膠結(jié)物質(zhì)為方解石型碳酸鈣, 顆粒包裹密實, 鈣離子反應充分, 顆粒已經(jīng)緊密固化在一起, 對于提高強度十分有利。鎂離子固化試樣(圖9 b、9 d), 根據(jù)文獻[20]可知生成物為菱鎂礦型碳酸鎂。通過觀察微觀圖像, 發(fā)現(xiàn)殘留大量氯化鎂、尿素等其他結(jié)晶, 說明混合溶液中的離子沒有充分利用, 細菌誘導碳酸鎂生成膠結(jié)物質(zhì)的反應不徹底。

        2.7 結(jié)果分析

        經(jīng)試驗結(jié)果可知, 鈣離子相比于鎂離子對于微生物固化珊瑚砂的效果更好。由反應環(huán)境和碳酸鎂與碳酸鈣的性質(zhì)可知, 尿素水解生成大量氨根, 碳酸鈣在氨根溶液中不會分解, 可以穩(wěn)定地存在于溶液中, 固化過程的反應不受干擾, 因此用于膠結(jié)砂顆粒的碳酸鈣更多。而碳酸鎂溶于氨根溶液, 同時有微量氣體生成, 具體反應式如下,

        MgCO3+NH4++H2O→Mg2++HCO3–+NH3·H2O (7)

        NH4++HCO3–→NH3·H2O+CO2↑ (8)

        這就使碳酸鎂不能穩(wěn)定存在, 生成的碳酸鎂不能均用于膠結(jié)砂顆粒, 一定程度上干預了固化過程的進行; 固化過程不平穩(wěn), 且用于膠結(jié)砂顆粒的碳酸鎂較少, 使得鎂離子試樣干密度增量小; 同時生成微量氣體, 氣體量少不會溢出, 觀察不到, 但是卻可以存在于砂顆粒之間, 使碳酸鎂分布不均, 孔隙不全由膠結(jié)物質(zhì)填充, 砂顆粒包裹不充分, 容易出現(xiàn)薄弱面, 導致試樣的強度進一步降低。

        3 結(jié)論

        1) 在相同條件下, 鈣離子組和鎂離子組都可以將松散的珊瑚砂固化成為一個整體, 并具有一定的強度剛度等力學特性; 鐵離子組沒有達到預期固化效果。

        2) 鈣離子試樣相比于鎂離子試樣, 反應過程平穩(wěn), 干密度增量大, 強度高, 顆粒包裹更好。

        3) 鈣離子和鎂離子試樣應力-應變曲線均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即應力隨應變上升段和下降段。但是, 鈣離子試樣具有明顯破壞點, 而鎂離子試樣無明顯破壞點。

        4) 綜合試驗結(jié)果得出, 鈣離子是現(xiàn)階段微生物固化珊瑚砂較為理想的金屬離子。

        [1] 黃昱丞, 吳時國, 王大偉, 等. 南海北部流花碳酸鹽巖儲層頻域?qū)傩苑治鯷J]. 海洋科學, 2016, 40(3): 167-177. Huang Yucheng, Wu Shiguo, Wang Dawei, et al. Spectral attribute analysis of Liuhua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Marine Sciences, 2016, 40(3): 167-177.

        [2] 孫宗勛. 南沙群島珊瑚砂工程性質(zhì)研究[J]. 熱帶海洋, 2000, 19(2): 1-8. Sun Zongxun.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coral sands in Nansha Islands[J]. Tropic Oceanology, 2000, 19(2): 1-8.

        [3] 柯結(jié)偉, 龐有師. 土壤固化劑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J]. 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 2007, 5(4): 74-77. Ke Jiewei, Pang Youshi. Soil stabiliz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J].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or National Defense, 2007, 5(4): 74-77.

        [4] 方祥位, 申春妮, 楚劍, 等. 微生物沉積碳酸鈣固化珊瑚砂的試驗研究[J]. 巖土力學, 2015, 36(10): 2773- 2779. Fang Xiangwei, Shen Chunni, Chu Jian,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ral sand enhanced through microbially-induced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15, 36(10): 2773-2779.

        [5] 李巖, 楊茹君, 張愛斌, 等. 海水中溶解有機質(zhì)對Fe 的遷移轉(zhuǎn)化的影響[J]. 海洋科學, 2014, 38(6): 94-101. Li Yan, Yang Rujun, Zhang Aibin, et al. The effect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on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Fe in seawater[J]. Marine Sciences, 2014, 38(6): 94-101.

        [6] 劉洪艷, 王紅玉, 謝麗霞, 等. 海洋沉積物中一株鐵還原細菌分離及Fe(Ⅲ) 還原性質(zhì)[J]. 海洋科學, 2016, 40(3): 65-70. Liu Hongyan, Wang Hongyu, Xie Lixia,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 (Ⅲ)-reducing bacteriumsp. KB52 from marine sediment[J]. Marine Sciences, 2016, 40(3): 65-70.

        [7] 李林, 王帥, 鄭立. 海洋微藻固碳及其培養(yǎng)技術的研究進展[J]. 海洋科學, 2015, 39(3): 135-140. Li Lin, Wang Shuai, Zheng Li. Research progress of marine microalgae on carbon dioxide biofixation and its cultivation technology[J]. Marine sciences, 2015, 39(3): 135-140.

        [8] 張麗紅, 劉艷芳, 胡青平. 中國南海一株固氮類芽孢桿菌的篩選和分離鑒定[J]. 海洋科學, 2015, 39(3): 100-105. Zhang Lihong, Liu Yanfang, Hu Qingping.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sp. producing nitrogenase activity from South China Sea[J]. Marine sciences, 2015, 39(3): 100-105.

        [9] Whiffin V S. Microbial CaCO3precipit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cement[D]. Western Australia: Murdoch University, 2004.

        [10] 李為, 劉麗萍, 曹龍, 等. 碳酸鹽生物沉積作用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地球科學進展, 2009, 24(6): 597- 605. Li Wei, Liu Liping, Cao Long, et al.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biological precipitation of carbonate[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9, 24(6): 597-605.

        [11] DeJong J T, Soga K, Kavazanjian E, et al.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geotechnical applications: progres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Geotechnique, 2013, 63(4): 287-301.

        [12] DeJong J T, Mortensen B M, Martinez B C, et al. Bio-mediated soil improvement[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0, 36(2): 197-210.

        [13] Montoya B M. Bio-mediated soil improvement and the effect of cementation on the behavior, improvement, and performance of sand[D].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2012.

        [14] Dick J, De Windt W, De Graef B, et al. Bio-deposition of a calcium carbonate layer on degraded limestone byspecies[J]. Biodegradation, 2006, 17(4): 357- 367.

        [15] Rodriguez-Navarro C, Rodriguez-Gallego M, Chekroun K B, et al. Conservation of ornamental stone by Myxo-coccus xanthus-induced carbonate biomineralization[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3, 69(4): 2182-2193.

        [16] 錢春香, 王安輝, 王欣. 微生物灌漿加固土體研究進展[J]. 巖土力學, 2015, 36(6): 1537-1548. Qian Chunxiang, Wang Anhui, Wang Xin. Advances of soil improvement with bio-grouting[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15, 36(6): 1537-1548.

        [17] 程曉輝, 麻強, 楊鉆, 等. 微生物灌漿加固液化砂土地基的動力反應研究[J]. 巖土工程學報, 2013, 35(8): 1486-1495. Cheng Xiaohui, Ma Qiang, Yang Zuan, et al. Dynamic response of liquefiable sand foundation improved by bio-grouting[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3, 35(8): 1486-1495.

        [18] 歐益希, 方祥位, 申春妮, 等. 顆粒粒徑對微生物固化珊瑚砂的影響[J].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6, 14(2): 35-39. Ou Yixi, Fang Xiangwei, Shen Chunni, et al.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s of coral sand on bio-cementation[J].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2016, 14(2): 35-39.

        [19] 歐益希, 方祥位, 張楠, 等. 溶液鹽度對微生物固化珊瑚砂的影響[J]. 后勤工程學院學報, 2016, 32(1): 78-82. Ou Yixi, Fang Xiangwei, Zhang Nan, et al. Influence of solution salinity on microbial biocementation of coral sand[J]. Journal of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6, 32(1): 78-82.

        [20] 榮輝. 微生物水泥的研制及其膠結(jié)機理[D]. 南京: 東南大學, 2014. Rong Hui. Preparation and binding mechanism of microbe cement[D].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2014.

        Influence of metal ion type on coral sand biocementation

        SONG Ping1, FANG Xiang-wei1, LI Yang-yang1, LI Jie1, SHEN Chun-ni2

        (1.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Chongqing 401311, 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Using calcium, magnesium, and iron ions withto biocement coral sand, w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 of coral sand biocementatio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metal 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ral sand can be cemented tightly by calcium carbonate and magnesium carbonate produced by, whereas in the same test conditions, the biocementation of iron ions was unsuccessful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Our analyses of permeability, dry density,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microstructure suggest that compared with specimens biocemented with magnesium ions, specimens biocemented with calcium ions undergo a more stable biocementation process, have a wider range of dry density, and better strength and particle packaging. Our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lcium ions are ideal metal ions for the biocementation of coral sand.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metal ion type on coral sand biocement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bioce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s of this technology.

        coral sand; biocementation; calcium carbonate; magnesium carbonate

        (本文編輯: 劉珊珊)

        TU 411

        A

        1000-3096(2017)07-0087-07

        10.11759/hykx20161010003

        2016-10-10;

        2016-12-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79208, 11272354); 總后勤部基建營房部資助項目(CY114C02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1271547, No.41401644;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Barracks of the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No.CY114C022]

        宋平(1992-), 男, 吉林長春人, 碩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巖土微生物技術研究, 電話: 15223209122, E-mail: 1783887621@qq.com; 方祥位(1975-), 通信作者, 男, 重慶人,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非飽和土與特殊土力學及巖土微生物技術研究, E-mail: fangxiangwei1975@163.com

        Oct. 10, 2016

        猜你喜歡
        碳酸鎂珊瑚菌液
        多糖微生物菌液對油菜吸收養(yǎng)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響
        Bonfire Night
        鼠傷寒沙門氏菌回復突變試驗中通過吸光度值測定菌液濃度的方法研究
        碧波蕩漾珊瑚海
        美麗的珊瑚
        真空碳熱還原堿式碳酸鎂制鎂實驗
        鋁碳酸鎂咀嚼片聯(lián)合奧美拉唑?qū)ξ笣兊闹委焹r值分析
        復合微生物菌液對黃瓜生長和抗病蟲性效應研究
        上海蔬菜(2015年2期)2015-12-26 05:03:40
        送你一支珊瑚花
        珊瑚是怎樣治病的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国产精品三级1区2区3区| 蜜桃传媒免费观看视频| 手机在线看片|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 国产噜噜亚洲av一二三区| 一本大道道久久综合av|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人妻av在线| 美女丝袜美腿玉足视频|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人妻在线| 97精品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地址|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午夜短视频日韩免费| 日本高清无卡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8在线新版官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 久久久亚洲精品午夜福利| 天堂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天美麻花果冻视频大全英文版| 日日骚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青青河边草免费在线看的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国产一级毛片卡|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好爽~又到高潮了毛片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按摩|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卡|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中文字幕|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