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名稱標識是古人通過具體事物的性狀,形成概念,并以此作為解釋動植物名稱的名物詞依據(jù)。以部分生肖類動物名稱稱謂考釋為例,以此說明語言作為文化的民族性基礎(chǔ),在各種動物名稱中不僅具有所指與能指功能,同時也顯示出文化的獨特性所在。
關(guān)鍵詞: 《亞魯王》史詩;生肖類動物名稱;名物詞
中圖分類號: I20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21X(2017)03-0122-06
對于名物的研究,在早期的漢文典籍中就已經(jīng)屢見不鮮,如《禮記·大學(xué)》中有稱:“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庇纱丝梢姡跐h語世界的古文獻記載中,無論是《詩經(jīng)》《楚辭》,還是《釋名》,我們都可以看到各類名物在漢語文字的表述中形成了自己的名稱體系,這樣的名物文化形態(tài)同時顯示出了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的深厚積淀。如果從學(xué)科建設(shè)的角度講,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名物學(xué)”,亦即“研究與探討名物得名由來、異名別稱、名實關(guān)系、客體淵源流變及其文化涵義的學(xué)科”[1]。事實上類似的名物學(xué)構(gòu)成特點,在以母語為傳承載體的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同樣十分豐富,如苗族創(chuàng)世史詩、遷徙史詩、婚姻史詩和英雄史詩中都有大量的名物值得我們以語言學(xué)為基礎(chǔ)、多學(xué)科多視角地進行科學(xué)的闡釋。在此,我們試以英雄史詩《亞魯王》中的動物類苗語名物為個案,通過音義訓(xùn)詁從歷史語言學(xué)等多種學(xué)科中試作一些粗淺的考析,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亞魯王》史詩中的部分苗語生肖名稱考釋
動物與人類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guān),因而無論是在日常的生活用語還是民間口頭文學(xué)中都會有大量的動物語匯。在這些動物名稱中,就苗語而言,十二生肖名稱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而且在民間口頭文學(xué)中幾乎都會提及。在《亞魯王》史詩中,這些動物名稱除了用來命名商貿(mào)集鎮(zhèn)的地點外,還會用十二生肖來對年、月、日、時的時間詞進行指代。在史詩中類似的內(nèi)容如:
Hox Buf Dangb lul qol guf ob nongb qis
火布當來造十二個集市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rangx buf nzangb ntongh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龍中間咚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nab buf nzangb qis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蛇中間集市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meinl Buf Dok gaed loh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馬卜朵路大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yangx Hongs qongl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羊鴻瓊
Hox Buf Dangb lwfqol jinx qil laeb Hongs laeb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猴鴻萊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heb Woh Leh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雞斡列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hlaed Rongl Rah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狗榕 瓤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nbat Rongl Kangl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豬榕喀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nial Aib Nbab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鼠艾芭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nggux buf nzang nzws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牛中間空曠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jod Angb Nongh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虎盎噥
Hox Buf Dangb lwf qol jinx qil lad Rongl Angb
火布當去造成集市兔榕盎
Hox Buf Dangb njes guf ob nongb nongh zat guf ob ngax sob lwf dwb nzeil
火布當扶立十二個太陽在十二牢防區(qū)域輪回轉(zhuǎn)動
Hox Buf Dangb njes guf ob nongb qis zat guf ob ngax rongl lwf dwb nzeil[2]298
火布當扶立十二個集市在十二牢防圍城 輪回轉(zhuǎn)動
以上內(nèi)容漢語意譯為:火布當來造十二個集市,/火布當在天外的中央建龍集市,/火布當?shù)绞兄虚g造蛇集市,/火布當在大路上的“卜朵”① ①“卜朵”“鴻瓊” “鴻萊” “斡列” “榕瓤” “榕喀” “艾芭” “盎噥” “榕盎”均屬于苗語音譯,指的是宇宙空間的某一地名。 建馬集市,/火布當?shù)健傍櫗偂痹煅蚣校?火布當在“鴻萊”建猴集市,/火布當?shù)健拔恿小痹祀u集市,/火布當在“榕瓤”建狗集市,/火布當?shù)健伴趴Α痹熵i集市,/火布當在“艾芭”建鼠集市,/火布當?shù)教焱獾闹醒朐炫<校?火布當在“盎噥”建虎集市,/火布當?shù)健伴虐弧痹焱眉小?火布當扶十二個太陽到十二個集市轉(zhuǎn)動,/火布當抬十二個太陽在十二個集市輪回[2]31-32。
從苗語麻山次方言區(qū)的這段史詩中我們看到,雞、狗、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都有其苗語稱謂。苗語有黔東、川黔滇和湘西三大方言,川黔滇方言內(nèi)部又還有川黔滇次方言、滇東北次方言、惠水次方言、貴陽次方言、麻山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羅泊河次方言和平塘次方言及若干個土語的劃分,因此,對這些苗語動物名稱的來源進行音義考釋,一方面可以窺視到苗族語言文化在漢藏語系中與漢族和其它少數(shù)民族語言之間的淵源關(guān)系,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苗族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山地民族,苗族語言中的動物稱謂同樣反映了這種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積淀。在此,我們試從苗語中部分動物名稱入手,就同源詞中的音義演變逐一進行簡要的考釋。endprint
1.雞。在上述《亞魯王》史詩中,“雞”稱為heb,而在其他方言區(qū),如黔東方言苗語中的凱里養(yǎng)蒿話讀gheib,湘西方言苗語中的湖南省花垣縣吉衛(wèi)話讀gheab,川黔滇次方言畢節(jié)市大南山苗語讀ghaib。在其他次方言,如羅泊河、重安江、惠水、貴陽、滇東北以及平塘等各個次方言苗語中的“雞”,其聲母均讀為[gh-],值得注意的是,麻山次方言苗語中“雞”所讀的聲母[h-]是與其它各個方言和次方言苗語中所讀“雞”的聲母[gh-]有著明顯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這從王輔世先生的《苗語古音構(gòu)擬》中所列出的例詞“雞”“星星”“甜”“后面”“屎”“葡萄”“青蛙”等就已說明[3],由此我們認為苗語各個方言中讀為“雞”這個詞的聲母[h-]和[gh-]是具有同源關(guān)系的音位變體。
據(jù)考古學(xué)與遺傳學(xué)提供的實證研究表明,“在中國黃河流域的16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都發(fā)現(xiàn)了家雞的化石,其中的一些遺址可追溯到7500年以前”[4]。這些考古遺址與苗族遠古時代的文化起源都有著一脈相承的密切關(guān)系,由此可見,家雞的馴養(yǎng)不僅在中國已經(jīng)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與苗族原始文化具有內(nèi)在的關(guān)系,因而“雞”這一名稱隨即也就沉淀在具體的語言中,同時在麻山次方言和惠水次方言苗語所唱誦的《亞魯王》史詩中都談到了“亞魯”如何馴養(yǎng)雞、用雞骨作卦預(yù)測事像以及雞怎樣才淪為祭祀用品的歷程。“雞”在漢語的古音中讀為[kie],屬古奚切,在讀音上與苗語有著明顯的同源關(guān)系。
2.狗。在《亞魯王》史詩中稱“狗”為hlaed,這一動物名稱作為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的核心詞具有同源關(guān)系?!肮贰痹谙嫖鞣窖悦缯Z稱為dab ghuoud、在黔東方言苗語中稱dlad、在川黔滇次方言中讀dled、在滇東北次方言苗語中稱dlid、在瑤族布努語中稱dleed、等等,苗語中的“狗”一詞的讀音與漢語古音中“狗”的讀音有著明顯的同源對應(yīng)關(guān)系。語言學(xué)家羅杰瑞認為,漢語中的“狗”可能是早期的苗瑤語借詞,在他們看來,“借入后,逐漸將與之同音的表示‘小獸意的‘狗擠出流通范圍?!畡t為中土固有詞。后來‘狗‘犬相爭,‘狗終于贏得通名地位,‘犬則僅在閩東地區(qū)、浙南、湖南沅陵等地使用”[5]。在史詩中,除了《亞魯王·狗經(jīng)》之外,穿插在史詩中還有《狗取糧種》等多處涉及與狗有關(guān)的敘事。狗在我國傳統(tǒng)的六畜中,“古代大者稱‘犬,小者稱‘狗,別名‘地羊‘黃耳。在動物學(xué)里屬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6]。同樣,在苗語黔東方言中也出現(xiàn)有不同的稱謂,大者稱為dlad,小者則稱為waos。如在苗語史詩中就有“Baib mongx ib dlieex dlad diol送你肥狗一只,Baib mongx ib dail waos niaos送你花犬一個”① ① 貴州省黃平縣民族事務(wù)委員會編:《苗族古歌古詞(下集·神詞)》,內(nèi)部報刊(資料),準印證黔刊資字第88-0023號,1988年,第1564頁。 的說法。在苗族民間諺語中有“Nes lul xangk tot老鳥識圈套,dlad lul xangk gid老狗知路途;Liod lul hnangd hlat老牛聽從繩擺布,dlad lul hnangd hsub老狗聞識野獵腥”,等等,反映了苗族在早期的狩獵生活中已經(jīng)對狗等動物有著較早的馴養(yǎng)歷史。
3.豬。不僅在史詩的唱誦中有關(guān)“豬”這一動物為內(nèi)容的《豬經(jīng)》,而且在各種祭祀儀式中都少不了要用豬來做犧牲。麻山次方言苗語中的《亞魯王·豬經(jīng)》稱“豬”為nbat,這一稱謂在苗語各個方言、次方言及土語中是同源詞,如湘西方言苗語稱nbeat,黔東方言苗語稱bat,川黔滇次方言稱為nbuat,滇東北次方言苗語稱為nbat。豬和狗一樣,都是人類較早馴化的家畜肉食動物,因而不僅有其專用的苗語名稱,而且還有與“豬”相關(guān)的各種原始宗教儀式。在湘西方言區(qū)苗族的祈禳鬼神的儀式中就有椎牛、椎豬、接龍、還儺愿等,其中在椎豬祭祀中,“送豬”儀式不僅有一套完整的苗語神辭,而且還有各種與儀式程序相對應(yīng)的苗語稱謂。這些稱謂如:(1)“送巴”songt nbeat,苗語直譯為“送豬”,這是將豬作為犧牲送給神靈的一個重要儀式;(2)“炯巴”jongt nbeat,苗語直譯為“坐豬”,就是請舅家的人在現(xiàn)場扮演神靈接受犧牲的一個儀式;(3)“弄釀豪”nongx nieax heub,苗語直譯為“吃忌肉”,就是在儀式結(jié)束后由舅家把一些豬肉帶回家去,舅家把帶回家來的肉要邀請與祭祀家庭不同姓氏的人家一起共享這些肉食,只是要求大家在吃肉時只能說苗語,不準講苗語以外的其它民族語言,吃肉時不準隨意讓肉掉落在地上,所吃剩余的骨頭和肉湯都要深埋在地上,并因這些儀式要求而得名;(4)“弄巴夯果”nongx nbeat hangd ghot,苗語直譯為“吃夯果豬”,“夯果”是苗族對房屋中居住有祖先神位的那一間屋子的稱謂,里面設(shè)立有祖先的神龕,儀式中要在這里設(shè)有一個祭祀壇作為供祭點,因而得名;(5)“卑巴果”beux nbeat ghot,苗語直譯為“打老豬”,由于用來祭祀的豬都比較肥大,且飼養(yǎng)的時間也比較長,因而得名[7]。在四川南部川黔滇次方言區(qū)苗語的《亞魯王》史詩中也唱道:“Nzhoul shuad nzhoul voul muax lob jaix zit dlangb柔耍柔吾要祭鬼,Zos dout nzhoul shuad nzhoul voul lob jaix zit khuat柔耍柔吾要過祭神節(jié),Nzhoul shuad nzhoul voul jaox mongt let juas fet傳信來把楊婁(亞魯)古侖請,F(xiàn)et guas yangx lous gud nenb mol ndros uat dob nzuas請亞魯去做掌廚人。Yangx lous gud nenb uat deb nkuak楊婁(亞魯)古侖滿口應(yīng)承?!盵8]殺豬祭神時,因為豬心在蒸煮過程中沉入鍋底找不到,“柔耍柔吾”便誣陷說是“亞魯古侖”偷吃了他家的豬心,為了證明情況是否屬實,便把亞魯古侖殺了剖開肚子來看有沒有,“亞魯古侖”卻因冤屈而死,于是為了討還公道,引發(fā)了一場新的戰(zhàn)爭。苗族在祭祀或民間風俗中對豬的用途不一樣,因而在分類上還有各種不同的“豬”的苗語名稱,如在川黔滇次方言區(qū)就有用于祭祀泰山神的“泰山豬”nbuat dait、祭神用的“火龍豬” nbuat dlangb drongx和“祭門豬” nbuat drongx;在結(jié)婚嫁女時由男方家送到女方家的一個整豬,即“過門豬” nbuat ndrangt;過年過節(jié)時所殺的“年豬” nbuat zhab,等等。endprint
4.鼠。史詩中對“鼠”的記述主要是在苗族歷法和每個周期輪回的集市貿(mào)易場所,如鼠年、鼠月、鼠日、鼠時、鼠場,等等,在貴州省羅甸縣平巖鄉(xiāng)使用平塘次方言的苗族中盡管也興起了“鼠節(jié)”這樣一個小范圍的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但在以動物“鼠”為主題相關(guān)敘事的史詩唱誦中依然很少。麻山次方言苗語史詩中稱“鼠”為nial,并按照苗族的人名稱謂習慣給“鼠”賦予了nial Aib Nbab(苗語諧音“鼠艾芭”)這樣一個名稱,如此的定名如“雞”也有heb Woh Leh(苗語諧音“雞斡列”)、“狗”也有hlaed Rongl Rah(苗語諧音“狗榕瓤”)、“豬”也有nbat Rongl Kangl(苗語諧音“豬榕喀”),等等。“鼠”在苗語湘西方言中稱為dab nenl,在黔東方言中稱為nangl,在川黔滇次方言中稱為nangl,在滇東北次方言中稱為nangt。這些稱謂均屬于同源詞。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對各種老鼠的名稱分類,如在川黔滇次方言中通常將nangl界定為“野鼠、山耗子”,把“水老鼠、水耗子”稱為nangl dlex,把“竹鼠、竹貍”稱為nangl gok,等等。
5.牛。麻山次方言苗族史詩中將“牛”稱為nggux,這里所稱的“?!睂嶋H上僅只是指“黃?!?,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顏色的黃牛還會有不同的稱謂,如稱黃色的“黃?!睘閚ggux lainb,稱黑色的“黃?!睘閚ggux dlongb,稱花紋較多的花色“黃?!睘閚ggux wap,稱白色的“黃?!睘閚ggux dlwb,稱白灰色的“黃?!睘閚ggux nbwk,等等,在麻山次方言的一些土語區(qū),通過同音位韻母變化的方式用nggox來作為花牛、黃牛、黑牛、白灰牛的總稱。麻山屬于喀斯特地貌,水牛飼養(yǎng)并不盛行,因而只有一個苗語稱謂,即tongl dewf,tongl是詞綴,dewf即水牛。同樣,在苗語其它方言、次方言和土語中,“黃?!焙汀八!钡姆Q謂都是有區(qū)別的。苗語黔東方言中有諺語稱“Ninx mongl ninx dangx水牛去了水牛沉沒,liod mongl liod liuf黃牛去了黃牛消失”。這里的Ninx即為水牛的稱謂,而liod則是所有黃牛的統(tǒng)稱。在黔中的貴陽高坡、龍里擺省和惠水的長田一帶使用苗語惠水次方言區(qū)的苗族,很多家族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在12年一個輪回舉辦“敲巴郎”儀式,同時吟唱包括有講述“亞魯”業(yè)績的苗族史詩《巴郎歌》,“敲巴郎”是苗語ndeb bangs langl的音義兼譯詞,ndeb翻譯成漢語有“敲、椎擊、捶打”等意思,而bangs langl則指“水牛、水牯?!?。在這支苗族中,日??谡Z中稱水牛為nggongd,當?shù)氐狞S牛稱為yel,也就是說儀式中所說的“水?!迸c日??谡Z中的稱謂是有區(qū)別的。此外,在湘西方言區(qū)苗族中,普遍盛行有椎牛祭祖習俗,在苗語唱誦的《椎牛祭祀辭》中,不僅水牛與黃牛的稱謂有區(qū)別,用于《祭祀辭》中的專用俗語詞還有許多不同的稱謂,如“水?!狈Q為dab niex,“黃?!狈Q為dab yul。在川黔滇次方言區(qū),“水牛”讀dus,“黃?!弊xnyox。
6.龍。《亞魯王》史詩中的“龍”在麻山次方言苗語中讀為rangx,在其它方言、次方言和土語中的讀音分別為:湘西方言苗語讀dab rongx、黔東方言苗語讀vongx、川黔滇次方言苗語讀rangx、滇東北次方言苗語讀rangx,等等。在《亞魯王》史詩中,由于有“龍”的出現(xiàn),這個龐然大物到處糟蹋莊稼,于是“亞魯”身藏暗處,捕獵這頭體型巨大的動物:
Dab was bub lad lanb tongf mab在烈日當頭時那只巨龍現(xiàn)身了
Dab hlongb dex bleil lanb tongf naf那又大又黑的龍移動著身軀
Yangb luf hanb yangb luf jib shongs zuob亞魯使勁拉著弓弦
Chuof bid rangb njongd bled瞄準了龍的心臟一箭放去
Bid rangb tiaf bux guob龍在瞬間就死去
Bux zhangb hnongs dix hnongs lad這個像豬一樣的龐然大物頃刻間倒下
Dab hlongb dex bleil lanb tongs naid那又黑又大的東西不再發(fā)威
Yangb luf hanb yangb luf hax jib na?f nched亞魯把弓箭再繼續(xù)刺進巨龍的軀體
Chuof bid lad dex njongd rais bid lad tiaf deb kaid這頭兇猛的公龍再也翻不了身
……
Yangb luf kongf nil qeuf jiux bob nyab angk qeuf heuf hnuof hongf qeuf hnongb ngab suob dab,亞魯?shù)?0個老婆做了70籮飯從70個村寨來到
Yangb luf kongf nil qeuf jiux bob njof angk qeuf wongs jed hongl qeuf hnongb ngab rongf lul亞魯?shù)?0個老婆抬著70壇酒從70個村寨趕來
Dab daid lans yangb luf hnuob ngeus qiangl npaik npuos Jiad sangd qiangl npaik npuof大家已經(jīng)把龍肉連骨頭都吃完了
Louf hnongb sux nyob qis zhanf只剩一個龍心還蓋在葉子下等沒有動
Louf hnongb berd nyob qis blengs剩余的龍心放在葉子下面沒有吃
Yangb luf qeuf jiux bob nyab jiongb luf jeud las mub xingf亞魯?shù)钠捩獋兡谬埿膩碇蠛瞄L時間都沒有煮熟endprint
Jif las mub npongs拿來大火中燒烤了好長時間都沒有燒壞
Berd rangb ob qis zhanf dongb npiad又煮又燒的時間長了龍心卻突然金光四射
Jid hax qis blengs dongx npias照耀著山上的樹葉亮晶晶
Yangb luf jiongb berdrangb deb reib lus daid yangb luf sangb亞魯急忙把龍心帶回寨
Yangb luf jiongb berk lak deb ref lus daib yangb luf berd亞魯急急忙忙地帶著龍心把家還
Ob yangb luf berd dongb blak他一進家門龍心就把整個房屋照得亮亮堂堂
Jid yangb luf berd dex bles他一進家整個院落就被龍心照得金壁輝煌[9]
有了“龍心”這個寶物,“亞魯”的家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興旺發(fā)達,“亞魯”家蒸蒸日上的生活引起了外族人的嫉妒,為了占有亞魯王的地域,掠奪“亞魯”的財富,在入侵者的不斷進犯中爆發(fā)了戰(zhàn)爭。這樣的“龍心”故事除了在麻山次方言區(qū)的苗族中流傳外,黔中的川黔滇次方言區(qū)、貴陽次方言區(qū)、惠水次方言區(qū)以及滇東北次方言等苗族都有類似的史詩唱誦內(nèi)容。由此可見,“龍”作為一種動物在苗族的觀念中很早就已經(jīng)存在,而其名稱也從動物的具象中固定在苗族的語言詞匯里。
《亞魯王》史詩唱誦的內(nèi)容中涉及到的苗語動物名稱很多,但苗族長期以來一直是只有本民族母語而無通用的本民族文字,再加上過去對苗語古音韻學(xué)的研究一直處于空白,因而苗語動植物名稱的訓(xùn)釋至今很少有研究者涉及。不僅史詩的研究如此,就是有關(guān)苗族的各種名物考釋也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深入的探討。
二、苗語動物名稱的分類及名物詞的形成特點
苗族是一個山地民族,由于生存環(huán)境中生長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在語言稱謂上,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苗語名稱。無論是《亞魯王》史詩還是其它的創(chuàng)世史詩,僅僅是從民間口頭學(xué)中所出現(xiàn)的動物進行討論,那是難以窮盡對苗族地區(qū)的這些動物予以完整的表述。誠然,這里所講的動物名物考釋,都是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從苗語中的動物名稱分類看,有畜牲類,有蟲類、有魚類,還有野獵類動物,等等。如在川黔滇次方言苗語中,zhax指的是“家畜、牲畜、牲口、牛馬”等,但這些zhax 還有家養(yǎng)與野獵之分,zhax nyes指的是“家畜、家獸”, zhax ghok或zhax yil則指的是“野獸”;蟲類的苗語名稱在《新苗漢詞典》中有幾十種:gangb hmaob指的是“蚜蟲”, gangb hnenk屬于毛蟲類的“毛刺蟲”, gangb juk指“蝦子”, gangb lat指“木蟲(天牛的幼蟲)”,gangb louf lenl即“蟬”, gangb nzhik即指“毛蟲”, gangb nzhouf即指“螞蟻”, gangb nzhual即指“螳螂”, gangb nzhual glot即指“尺蠖、拃步蟲”, gangb nzik即指“蝶、蛾的幼蟲”, gangb ras即指“蟋蟀”, gangb rous即指“螻蛄”(貴州當?shù)厝艘喾Q之為“土狗仔”), gangb ruas即指“蜘蛛”, gangb sib kout dlaot即“草鞋蟲、蚰蜒”, gangb sob即“蜈蚣”, gangb zed即“板栗蟲”, gangb zhaot bouk即“打屁蟲”,等等;魚類有“泥鰍”nzhel chuk或nzhel angd、“金魚” nzhel gob、“鱔魚” nzhel nangb、“鯉魚” nzhel ndif、“鯽魚” nzhel nyax,等等[10]。這樣的分類在苗語三大方言中極為明顯,一些動物如蜂類、鳥類、蛇類等都有較為豐富的細化分類,這些分類方法同時也凸顯了苗族的山地文化特征。
與漢語表達方式不同的是,苗語動物名稱的名物詞構(gòu)成特點在各個不同方言土語中都是完全相同的類型特點,即動物核心詞中的音節(jié)詞在前,作為修飾的音節(jié)詞在后。如前面以“黃?!睘槔e例詞即可說明。此外,在史詩的句式中,為了強化這些動物的神性,通常會以ABCB式去體現(xiàn)這些動物物名的原生性,如在《亞魯王·馬經(jīng)》中敘述說亞魯王開辟了江山之后,有很多跟隨者,包括很多動物都要來追隨亞魯王,史詩是這樣說的:
Nggux ywh menl yws lah ndeas lul 牛祖神馬宗親也跟來
Yangx ywh nbat yws lah ndeas lul 羊祖神豬宗親也隨來
Ok nyix ywh lah lul dand 鵝祖神也跟著來到
Haib ywh lah ndeas lul 雞宗親也來了
Ok heas ywh dlaed ywh lah ndeas lul 鴨祖神狗宗親也隨來
Qinh sangt bas yangs lul dlongl ntongh douh sengs 千種百樣來得黑壓壓
Qinh sangt bas yangs lul saod rangx ndrangs seih 千種百樣來得紫沉沉
由此可見,無論是口語還是在史詩的唱誦,苗語動物名稱的名物詞構(gòu)成可以由兩個基本類型所構(gòu)成:一是動物名稱加修飾詞組成,動物名稱在前,修飾詞在后;二是ABCB并列四音格詞結(jié)構(gòu)型,A和C分別代表動物的名稱稱謂,B是作為強化動物名稱的虛詞,AB與CB之間屬于并列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
三、結(jié)語:苗語名物詞的考釋在深化苗族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在人類學(xué)家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中,通過印第安人的親屬稱謂揭示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些規(guī)律,摩爾根的成就在于學(xué)會印第安語的同時使用語言對其文化現(xiàn)象及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xué)探討。到了后來的文化相對論學(xué)派,也是基于語言的差異提出來文化的相對價值觀。這些學(xué)術(shù)研究思想表明,語言在民族學(xué)田野調(diào)查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說,要對某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進行有效的“深描”,如果我們脫離了所調(diào)查對象的母語,僅憑一些表象就臆斷地開展“民族傳統(tǒng)文化”研究,所研究的結(jié)論未必會符合其文化的原生性形貌。由此我們認為,要深化對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在田野調(diào)查記錄中對其名物詞的考釋,不僅有利于對研究內(nèi)容的各種文化生境、社會形態(tài)、歷史概貌等通過名物詞的語義去得到全方位的了解,對我們科學(xué)地說明研究問題的真實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去界定名物詞的語義特征及其范圍呢?從事名物學(xué)的劉興均認為,“名物詞的語義特征包括:(1)它與事類相關(guān);(2)它表明一種特定的具體事物;(3)所指必須具有類屬的區(qū)別性特征。名物詞的范圍,不僅有明言其為名物的禽獸、物產(chǎn)、祭器、祭牲、冕服、幾席、玉器、卜蓍、車輦、旗物、兵器、甸邑、食物、廟宇等14類,還有作為變例出現(xiàn)的官爵、樂舞、貢賦、婦功等4類,共18類”[11]。從這些類別看,對于苗族名物學(xué)的研究,空白點還比較多、盲點也不少,怎樣才能釋讀到位,這將是一項任重道遠的重要科研任務(wù)。
參考文獻:
[1] 王強.中國古代名物學(xué)初論[J].揚州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4(6):53-57.
[2]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史詩部分)[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 王輔世.苗語古音構(gòu)擬[M].日本東京:國立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1994:37.
[4] 傅衍,牛冬,羅靜,阮暉等. 中國家雞的起源探討[J]. 遺傳學(xué)報,2001(5):411-417.
[5] 譚曉平. 漢藏語系的“狗”[J].古漢語研究,2006(4):57-61.
[6] 余孚. 古代“六畜”之一——狗[J].古今農(nóng)業(yè),1995(2):70-77.
[7] 吳曉東.苗族祭儀“送豬”神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1-12.
[8] 古玉林.四川苗族古歌[M].成都:巴蜀書社,1999:325-326.
[9] 楊正江,吳正彪.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節(jié)選1)[J].苗學(xué)研究,2009(2):25-26.
[10] 鮮松奎.新苗漢詞典[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7,234.
[11]劉興均.“名物”的定義與名物詞的確定[J]. 西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8(5):82-87.
[責任編輯:劉興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