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中國的戲曲表演藝術在世界藝壇中獨樹一幟,它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具有頗為豐富的表演手段,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體系。
關鍵詞:戲曲;表演藝術;程式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11-01
一、前言
戲曲起源于人類對自身行為的模仿,起源于原始歌舞。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到宋元之際成熟。此后,戲曲成為極其重要的文學形式,與稍候繁榮起來的長篇小說一同雄踞文壇,取代了古代詩詞附文的地位,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又一重大變革。可以說,一部中國文學史在元之前,是詩歌韻文史;元之后,是小說戲劇史。實際上,從元以后,古代文學一流水平的作家基本上是小說戲曲作家,詩文作家已無法與之匹敵。
戲曲是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舞臺藝術?!拔琛?,既是戲曲中的做、打。戲曲就是這樣一種以唱念做打的城市化表演為基礎的載歌載舞的舞臺藝術。戲曲的表演、行為、音樂、裝扮無一不是程式,可以說程式“全方位”的呈現(xiàn)在戲曲舞臺之上。戲曲演員也是以這種程式化的藝術手段去塑造人物形象的。戲曲演員要掌握繁難的表演程式,必須有扎實的基本功,凡有作為的演員都懂得“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藝多不壓身”是建立在“博大”的基礎上,而且,凡優(yōu)秀的藝術家,都沒有門戶之見,善于吸收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不斷地學習同行的記憶。而現(xiàn)在有些青年演員只學文或武,基本功不扎實,因此,表演手段貧乏,“肚子不寬”影響以后的藝術創(chuàng)造。
二、戲曲表演藝術的特征
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表演為中心,演員則通過舞臺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帶給廣大觀眾以審美愉悅,提供精神食糧。戲曲表演藝術是行動藝術,也就是說,演員既是角色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角色的體現(xiàn)者,演員通過他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外在行動,把內(nèi)心體驗傳達給觀眾,引起觀眾內(nèi)心產(chǎn)生同樣的體驗。中國戲曲表演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程式性,戲曲表演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式規(guī)則,舞臺上不允許有自然形態(tài)的原貌出現(xiàn)。一切自然形態(tài)的戲劇素材,都要按照美的原則予以提煉、概括、夸張、變形,使之成為節(jié)奏鮮明,格律嚴整的技術格式,即程式。演唱中的板式,曲牌,鑼鼓經(jīng);念白中的韻味,聲調(diào);表演中的身段,手式,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種套子,以至喜怒哀樂,苦笑驚嘆等感情的表現(xiàn)形式等等,無一不是生活中的語言聲調(diào),心理變化和形體動作的規(guī)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現(xiàn)。
中國戲曲表演的主要之點,就是善于組織程式性的藝術語言,賦予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意態(tài)乃至精神氣質(zhì)以鮮明的外部形象,有助于表現(xiàn)千姿百態(tài)的生活,對人物進行褒貶,塑造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調(diào)動了觀眾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戲曲表演中,有著“一套程式,萬千性格”的諺語。這就是說,一個演員要從人物形象為出發(fā)點,去掌握程式動作。根據(jù)人物身份,年齡,性格,性別的差異,賦予程式一定的內(nèi)容。要有飽滿豐富的熱情,要演人物,不要演戲,要從人物出發(fā),而不是一招一式,一腔一板或從爭取掌聲出發(fā),要以演員自己的感情去理解,去體會劇中人的感情,使人物與演員自己的情感融為一體,化為角色的人物感情,讓觀眾感到藝術的真實。由于戲曲藝術通過歌舞和演唱來演繹故事的,因此,唱、念、做、打便是表演藝術進行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戲曲程式。
三、戲曲藝術的表演技巧
當一個演員擔任劇中某一個角色時,首先要領會劇中人的人物身份、人物性格,然后將自己刻畫成劇中的人物,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逐步完善。觀眾希望看到演員對角色有準確體驗、把握、表現(xiàn),他們更希望看到演員有東西去表現(xiàn)角色內(nèi)涵。應該說表演技巧的運用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很有特色又非常獨到的表現(xiàn)方法。?
戲曲表演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戲曲的形式綜合各種藝術門類包括舞蹈雜技武術等表演元素。歷代戲曲表演藝術家也不斷借鑒吸收別的藝術門類中的表演手段,把別的表演元素有機地融合起來帶人戲中,帶到人物塑造和情感表達之中。把“熱鬧”的形態(tài)形式化為創(chuàng)造角色,傳達感情的手段把“技”升華為“藝”。對“技”和“戲”的把握是優(yōu)秀戲曲演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由戲曲的表演,我們聯(lián)想到戲曲的魅力,而戲曲的魅力與觀眾是分不開的。在中國戲曲觀眾中。很多戲迷朋友們喜歡一些傳統(tǒng)名劇,往往一看就是幾十年,樂此不瘦地走進劇場反復觀賞。由于觀眾長期觀賞對劇情熟悉得倒背如流,甚至還能自己唱上幾句,表演兩段,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劇中,英臺的唱詞是“書房門前一支梅,樹上的鳥兒對打?qū)Α?,戲曲愛好者是人人皆知。這些說明戲曲的魅力與演員的表演藝術是分不開的。
關于戲曲表演中“情”“理”“技”的關系,朱文祥老師有一段精辟的語言,我想以它作為這篇文章的結束語――“情”是心魂,“理”為筋骨,“技”猶血肉?!扒椤迸c“理”諧,則生骨健神豐的意境美;“神”與“技”合,乃具賞心飛翔性的形式美。意境美與形式美和諧統(tǒng)一,觀眾所獲之美感才深刻、強烈而俊雋美!
參考文獻:
[1]梁伯龍.戲劇表演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張?zhí)?戲曲表演藝術的虛實感[J].當代戲劇,20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