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荷花的親密接觸自童年即始。小時候西湖還沒建公園,叫西湖塘。數(shù)十畝的大塘,邊上是西館,旁邊有個龍王廟,通過小徑進入湖中心有座蘇公亭,年長日久的風雨剝蝕使它很是破敗,雖是孤苦伶仃卻傲然挺立于凄風苦雨里?;蛟S是上天不忍蘇公的幽靈孤獨,讓哪位不知其名的人間使者無意之間將一些藕節(jié)芽頭或者蓮子之類丟棄塘中吧,池塘的水面上竟然冒出幾株蓮葉,不久又伸出幾柄荷蕾,沒幾天功夫竟然開出艷麗的荷花,白里透紅,更兼淡淡的紫藍,修修婷婷,艷而不妖,迎風搖曳,多姿婀娜,隨風飄來習習的馨香,讓人情不自禁駐足流連。更有甚者,荷的藕莖深植于過膝的瘀泥,除了向深處扎根之外,還向廣度擴展,形成一個個新的蓮節(jié),不斷生成新藕,似榕樹的根須以“獨木成林”的方式繁衍,沒幾年功夫,整個西湖塘都被荷花復蓋,成了一方名副其實的荷塘而蔚為壯觀,伴陪著蘇公的幽靈低吟淺唱,煞是風流!
然而,物競天擇,荷藕的命運畢竟得接受人的擺布。于是,記不得是什么原因,也記不得什么時候了,人們對荷塘大動撻伐,將荷塘毀了。然而蓮藕并不屈服,通過深植于瘀泥深處的殘根散莖,頑強地再生再長,很是倔強地抵抗了好幾年,在人們堅持不懈的挖掘之下才不得不歸于沉寂,銘記于我腦海深處的荷花終于化成了心中的記憶。
當時光跨進2015年,西湖塘荷花的美好記憶已經隨著漫長歲月淡淡逝去,留在心頭的,仍有一絲賞不到荷花的傷愁。 7月3日忽然接到《湛江日報》百花版鄧亞明主任電話,讓我趕赴湛江,為在湛江市承辦的省運會期間開幕的坡頭區(qū)乾塘荷花節(jié)采風。霎時,沉寂于心靈深處的那抹馨香倏然泛起,同時,四十年前乾塘村一個叫做“蓮”的姑娘倩影牽動著我的心緒。當乾塘還沒有成為今天的蓮鄉(xiāng)的時候,她就給自己起名為“蓮”,是巧合,還是冥冥中的一種必然?我不得而知。但是,這位叫做“蓮”的姑娘,她的形象氣質,與大自然的蓮花竟然是那么地吻合。這么多年過去,明知蓮早已是婆婆輩的老嫗,可是心中卻仍然牽掛,她的風采是否依然,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趕赴湛江。
1974年秋天,我在雷州市衛(wèi)生學校進修,臨開學的時候從湛江市乾塘來了一位叫做蓮的姑娘。她的到來,霎時就在學校里引起了轟動。
蓮很耐看。濃濃的黑發(fā)柔柔地披散,似一簾黑色的瀑布垂至腰際,白里透紅的肌膚,柳葉眉下那雙黑眸水靈靈的會說話一般,看誰都會讓人心跳,修婷勻稱的身體配上臉蛋上那甜甜的笑靨,圣女一般美得讓人自卑而不敢直視。幾個月下來盡管大量的男生有色心卻沒人有色膽,敢向這位圣女一般的美人敞開自己的玫瑰心。
蓮就是這么一種清純、優(yōu)雅、耐審、耐看,給人美麗享受的圣潔女人。
對于采訪,我有一個習慣,進入采訪區(qū)之后思維便進入構思,一切景物都有可能進入主題的構筑,并且隨時都會被新的景物所替代。所以,當采訪車進入乾塘之后,捕捉創(chuàng)作靈感的火花已經成為壓倒一切的當務之急,蓮的形象早已從我的腦海中隱去,代之而來的是滿目盡碧的蓮荷。
主觀上的揣測,乾塘應該有一方一望無際的大塘,并且水深泥瘀,才有可能出現(xiàn)“接天荷葉無窮碧”的壯觀。然而,當車子駛進乾塘區(qū)的那一刻我便發(fā)現(xiàn),乾塘的蓮藕竟然種到了大路邊的農田里。我一頭霧水,經了解,才知道這是乾塘人在農業(yè)經濟產業(yè)化進程中的一項壯舉!
原來,乾塘地處沿海,農民以種水稻和花生為主,且有部分土地是咸酸地,不適宜種農作物,大量土地丟荒,農業(yè)產業(yè)化基本沒有出路。1993年,退伍軍人陳昶寧在鎮(zhèn)政府的支持下,從廣西引回蓮藕種苗在農田中試種取得成功,并且蓮藕質量良好。1995年,乾塘鎮(zhèn)政府和村干部研究,決定在原本丟荒的坡地上鋪上一層薄膜,抽取30-40cm的泥巴置于薄膜再造“泥塘”種植蓮藕,取得成功,并在全鎮(zhèn)推廣,不但解決了土地嚴重丟荒、農民生計難的問題,還讓蓮藕成了隨處可種的農作物,大受農戶歡迎,蓮藕種植面積發(fā)展到一萬多畝。2005年,乾塘蓮藕被國家農業(yè)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乾塘鎮(zhèn)被廣東省農業(yè)廳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乾塘蓮藕的引種成功,在為乾塘的農業(yè)產業(yè)化闖出了一片新天地的同時,打造了乾塘的“荷文化”,催生了乾塘荷花旅游文化節(jié),在湛江市承辦省全運會期間進行隆重的文化推介,乾塘的奇跡原來是這樣產生的!
車至南寨,滿目盡碧,萬荷綻放。微風過處,荷香縷縷,滿地清芬碧綠的荷葉與含粉帶笑的荷花一起隨風起舞,搖曳生姿。從觀荷臺往下看,翠綠荷葉掩映下星點般的芙蓉點綴美到極至,賞之令人浮想連翩,用“荷花仙子凌碧?!?、“萬綠叢中星點紅”甚至“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樣的佳句也未必就能把這番景致描寫得透徹,想必此刻,更加瑰麗的妙吟正在文壇高友們“遠近高低各不同”文學構想的胸臆中澎湃吧。及至登上村干部臨荷塘而建的那幢優(yōu)雅別致的三層小樓,放眼四望,“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感覺撲面而來,荷香融匯在和風里,把客廳中那淡淡的文化書香與荷塘的意境、情趣合二為一沁入心脾,輕描淡寫間將閑情致逸和荷花文化解析得如此透徹!
其實荷花的審美,正如我在衛(wèi)生學校的那位美女同學蓮一樣,她的美是審不透,看不厭的!
我們說荷花的色調,那白如果是單純的潔白,你能一眼看透,就是一種純潔的象征。那紅如果是單純的火紅,你也能一眼看透,就是一種熱烈的象征。問題是白里透紅,而且那白、那紅,調配得那樣恰當,她的內涵和風韻就別具一格了,夠人品一輩子的。還有那淡淡的紫藍呢,是不是打上了圣潔的符號?
清晨我們去看荷花,那濃夜的霧露滋布在荷葉上,如水銀落地,絕不松散,而是匯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如珍珠般地點綴在荷葉的中心,在陽光的照射下,成千上萬顆的露珠折射出的七彩光譜就猶如成千上萬顆夜明珠在炫目閃光。而荷花,則如出水的芙蓉,婷婷佇立,一塵不染的清純,含粉帶笑地看著你,洗出你心靈的寧靜。
白天我們去看荷花,密密匝匝的荷葉迎風搖曳,彈奏著歡樂的曲調。含苞欲放的尖尖荷角,一副童真未知天高地厚。芬芳四溢的新開荷蕾,半抱琵琶難遮羞澀的美。腰身婀娜的艷荷如儀態(tài)方方的仕女紅裝素裹,翩翩起舞直教人心旌搖曳。碧綠與粉紅,在濃淡的相宜中交織出多姿多彩的畫卷,令人嘆為觀止,心曠神怡。
夜里,我們去看荷花,把自己隱沒于夜幕,遙看村莊錯落有致的萬家燈火,在淡淡的荷花香中聽清風低吟、蛙蟲求偶、夜鶯輕啼,豈不慕煞天上的星星?
采訪車在乾塘的田野里奔馳,我攸然發(fā)現(xiàn)荷花之于乾塘的另一種美:她不似芙蓉國里三湘四水無涯的碧綠,萬畝荷塘卻是插花式地散布于全鎮(zhèn)一百多條村莊的農田坡地、屋后房前,一畝八分、十畝八畝、一百畝、三五百畝……星星散散地點綴著乾塘的大地,小塊的如花瓶,裝飾著村莊的民居高樓,大塊的如荷海,五彩繽紛,滋潤著乾塘人的生活,承載著乾塘人的夢想,描繪著乾塘人的笑臉。
乾塘是富饒的,多元化的經濟結構,讓這里的農民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乾塘是美麗的,荷花以她美不勝收的倩影,以及用她的絢麗打造出來的荷文化使她的品位更上一層樓。我想,隨著省運會在湛江的召開,隨著與之相應的乾塘荷花會的開幕,乾塘將以她如同荷花一般婀娜的身姿態(tài)走出深閨,吸引著天下來人到此觀光旅游,而名震天下。
當然,乾塘的魁力所不同凡響的是,她的美麗,正如我的那位美女學友,清純、優(yōu)雅、圣潔、耐審、耐看。雖然此行沒有看到她,但是我看到了乾塘,看到了如同她一樣美麗的故鄉(xiāng)。只是今天的故鄉(xiāng),小河已經不再彎彎,人們已經不唱過去的歌謠,在《我們的田野》歡快的旋律中,村莊已經變得富庶,生活已經更加美好,她的文化底蘊讓人永遠也審不透,她的長駐容顏讓人永遠也看不厭,讓游人來了還想來,看了還想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