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
(湖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職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
李嵐
(湖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課堂教學是高職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效關(guān)鍵在于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好壞。文章通過對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因素的分析研究,構(gòu)建了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根據(jù)各項指標對教學質(zhì)量影響的輕重,采用層次法科學地計算出指標的權(quán)重系數(shù);最終設計了一個比較科學完整的課堂教學評價表。
層次分析法;高職;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研究
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能夠及時診斷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和不足,反饋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的需求,而且能使教師不斷反思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更新教學方法、手段,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部【教高(2016)16號《關(guān)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文指出:“把工學結(jié)合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yè)調(diào)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圍繞教學改革這一目標,各高職院校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引入MOOC、翻轉(zhuǎn)課堂、微課、在線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shù),提高教學效果。
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最終目標。正如華東師范大學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學會副會長兼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石偉平教授所說的那樣:“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設計,最終落地于課堂;課程改革關(guān)鍵在教師,決戰(zhàn)在課堂”[1]。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礎,而課堂教學評價是衡量課堂教學優(yōu)劣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課前準備、課中教學、課后作業(yè)這三個階段的評價活動,其評價對象為教師與學生,評價內(nèi)容包括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為確??茖W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使評價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是科學的、規(guī)范的、有效的、可行的。因此在構(gòu)建評價體系指標的過程中,需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可行性。課堂評價指標要考慮評價指標在實際教學中的適用度。評價指標體系是否便于實施和操作,是否客觀。
(2)全面性。評價指標必須能正確反映課堂教學的多面性,防止僅從某一個方面片面進行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效果有許多直接或間接的因素,例如教學內(nèi)容、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學生狀態(tài)、學生學習能力等,在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要結(jié)合各方的意見,抓住課堂教學中的關(guān)鍵點和主要矛盾,全面綜合地考慮問題。
(3)發(fā)展性。評價指標應著眼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以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為目標。
(4)普適性。評價指標應具有一定的普適性,能適應不同類型的課程,滿足不同的實際應用需求。
(5)客觀性。評價指標應能客觀反映真實的狀態(tài)與教學實施情況。
課堂教學的評價是一個多層次、多準則、多因素、多維度的復雜問題,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人的主觀判斷,定性判斷居多,難以完全用定量的數(shù)學模型解決。而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jié)合,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shù)量形式進行表達和處理的方法。本文所討論的課堂教學評價基于高職教學,課堂教學融“教、學、做”為一體,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shù),實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教師、教學督管、企業(yè)兼職教師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方式,制訂評價指標,用層次分析法將評價標準進行量化,科學準確地確定權(quán)重系數(shù)。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最終是對課堂教學結(jié)果進行評價,應從多方面來構(gòu)建指標體系,而不能僅僅通過某個方面的指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主要是教師和學生,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既有教師層面,又有學生層面。從教師層面分析,重點是教學內(nèi)容、教學能力、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同時還應包括教學態(tài)度、教學素質(zhì);從學生層面分析,主要是學習目標、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從師生結(jié)合層面分析,包括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師生互動以及教學情境設計、教學組織形式等。根據(jù)上述課堂教學評價的特征,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按以下流程進行:第一步,以原有評價指標為模板,抽取出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并結(jié)合一線教師、教學督管人員建議,列出初步評價指標體系;第二步,用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征求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在對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分析之后,刪除一些不合理的指標,反復幾輪修改與刪減,使得指標滿足各方的要求;第三步,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具體的指標設計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指標設計流程圖
按照上述流程設置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四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下面包含若干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nèi)容如表1所示。
表1 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
表2 標度定義及說明
著名的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記AHP)是綜合評價法中的一種,由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薩迪(T.L.Seaty)教授提出,“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jié)合的決策分析方法”[2]。用AHP決策時,可分為三個步驟:①將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二級指標與一級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gòu)造判斷矩陣;②計算各級指標相對于上一級指標的相對權(quán)重;③進行一致性的檢驗。標度(1—9)的定義和說明,如表2[3]所示。
用AHP方法為上述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確定權(quán)重。
(1)評價指標體系判斷矩陣構(gòu)建
表3是評價指標體系中各二級指標B1,B2,B3,B4分別對所屬上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
表3 課堂評價指標的判斷矩陣
(2)計算矩陣的特征向量
先計算矩陣M(i,j)(i,j=1,2,3……)中各行的乘積,再對乘積開j次方
即B1、B2、B3、B4的權(quán)重為ω=[0.128,0.481,0.291,0.10]T
(3)計算矩陣的特征根
按公式計算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
(4)進行一致性檢驗
根據(jù)層次法原理,利用理論最大特征值λmax與n之差檢驗一致性
當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反之則應當對判斷矩陣作適當修正。
同理,用相同的辦法計算其余各項指標的權(quán)重,權(quán)重如表4所示。
表4 各項評價指標權(quán)重表
對各項指標權(quán)重進行修正后,最終課堂教學評價表如表5所示。
表5 課堂教學評價表
通過對課堂教學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到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借助判斷矩陣來設計、計算指標權(quán)重,使得整個評價體系更為科學化和合理化。但是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和變化,指標體系中的一些評價指標也隨之發(fā)生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對評價指標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以符合實際情況為準則,進行適當?shù)男薷摹?/p>
[1] 丁家玲,葉金華.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在教師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應用[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241-245.
[2] 郭亞軍.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3] 趙煥臣,許樹析,和金生.層次分析法——一種簡易的新決策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Li Lan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ogan 432000,Hubei)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 is an important stage to cultivat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promot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The ke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es in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classroom teaching.According to the impact of the indicators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indicators.Finally,a comparative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evaluation 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design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higher vocational;classroom teaching;evaluation system;research
G718.5
A
1008-6609(2017)09-0008-04
李嵐(1971-),女,湖北孝感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軟件。
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