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李瑩:舞動我心上的蘇州
記者 向煜
十年七部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這是蘇州芭蕾舞團為蘇州市民交出的成績單。
2006年,我告別了芭蕾舞臺,但并沒有放棄自己的芭蕾舞事業(yè)。2007年,我離開了生活了十多年的美國來到蘇州,踏足園區(qū),這里的發(fā)展讓我驚嘆不已。我在電話中告知先生蘇州如今的面貌,土生土長的他也難以置信,小橋流水的家鄉(xiāng)竟會有如此別樣的模樣——充滿了現代化和國際化,擁有著無限未來發(fā)展的空間。這些也堅定了我們留下發(fā)展的決心。
十年前組建芭蕾舞團是辛苦的,特別蘇州這方面還是一片空白。同時,從舞者到組團者這一角色的轉變,也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辛苦和堅持。十年后回頭來看,我為當初的選擇感到欣慰,我榮幸可以為園區(qū)文化發(fā)展盡一份力,也很開心地看到,蘇州的芭蕾氛圍越來越濃厚。
作為江蘇省唯一的專業(yè)芭蕾舞團,蘇州芭蕾舞團走過了十年。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專業(yè)芭蕾舞團,蘇芭自成立之初就不斷進行著藝術探索與創(chuàng)新,“中西結合的原創(chuàng)性”正是舞團的一大特色。
芭蕾是舶來品,我們希望創(chuàng)作出中國人自己的芭蕾舞作品,在舞蹈中不用再扮演別人,到那時,西方人看中國的芭蕾作品不再是一種獵奇的心態(tài)。我們相信,只要平心靜氣,一點點做,一定可以做出一部部令世界矚目的中國的芭蕾作品。
從原創(chuàng)中式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開始,幾乎每年蘇芭都會推出一部原創(chuàng)舞劇。熟悉我們舞團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團隊年輕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較之于一般作品的獨立原則,我們的原創(chuàng)性不僅僅體現在編舞、舞美等專業(yè)層面,更時時滲透進服裝、道具、音樂、劇本等作品的方方面面。這也保證了蘇芭的原創(chuàng)作品難以被復制和模仿。
我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觀眾愿意買票走進劇場,欣賞芭蕾舞劇,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將孩子送去學習芭蕾舞,整座城市的芭蕾氛圍也變得越來越好。從長遠來看,我們積極地想把蘇芭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國際性芭蕾舞團。無論是從其運行模式,還是專業(yè)表演,我們都希望用蘇芭的努力讓大家離藝術更近,離世界更近。
十年,蘇州芭蕾舞團從無到有,一步步走來,飽含了太多人的努力,沒有這些人在硬件亦或軟件上的支持,我們無法取得今天的成績。感謝所有為舞團付出的人們,作為一個開拓者,我也相信舞團的明天會更好。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對于這份事業(yè)都充滿著熱情。
李瑩,著名芭蕾舞表演藝術家,擁有20多年舞臺經驗。2006年告別舞臺后,來到蘇州擔任蘇州芭蕾舞團藝術總監(jiān),并開始投入到芭蕾舞的創(chuàng)編工作。蘇芭成立十年,她與團隊共同編排了七部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均受到業(yè)界極大關注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