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
家住河西的龍江,常聽周圍人報怨,說這菜價昂貴。我一向好多管閑事,聽到這樣的議論,立刻到處傳播。好頂真的人就頂真,口說無憑,硬逼著我拿出具體數(shù)字,我一時嘴拙,只好向老婆請教。請教有時候并不是好事,不恥下問也會蒙人,虛心弄不好會變成心虛。你把不知道的事藏在肚里,別人也不能把你怎么樣,說出來反而露怯,自取其辱,是把嘴臉伸出去叫人抽。老婆說要想知道梨子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要想知道菜價,最好的辦法便是自己去買菜。在一篇文章里,我無意中說到了老婆沒文化,她因此耿耿于懷,逮到機會非要報復兩句,隨手就是一記冷拳,她說你們這些有文化的人瞎起什么哄,為什么非要討論那些自己不清楚的事情。
起哄是文化人的毛病,文化人最好一個起哄。文化人在一起,不僅會談菜價,談股票,談房地產(chǎn),而且喜歡各種小道消息。有文化人的地方就有熱鬧,就有是非,一位容易憤怒的朋友私下抱怨,說如今文化人手機里,全是不堪入目的段子。他的話足以讓人汗顏,我是幾乎不用手機的,平時很少有人發(fā)短信過來,前幾天參加一個會議,上面作報告,下面就用手機互發(fā)短信,結果我那手機立刻有些不堪入目。
文化人還有一個毛病,是喜歡說別人沒文化,標榜自己有文化。我總是提醒自己,要別有用心地顛倒過來,寧可自己沒文化,一定不要說別人沒文化。像老婆沒文化這樣的話,以后絕對不要說,當然也不能說她有文化,真這樣露骨地拍馬屁,更會招罵。最好的辦法,就是跟老婆別提到文化這個詞,夫妻之間談文化,跟第三者插足一樣麻煩。
文化這破玩意,從來不是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平心而論,龍江這邊的菜價昂貴,也是咎由自取。南京人都知道,住在這里的,多是學校的老師和機關的干部。這年頭,只有文化人,才配當老師當干部。此地已被譽為本市的“高尚文化住宅區(qū)”,高尚加上文化,如此動聽悅耳,菜價不上去也得上去。
文化人和菜販子,幾乎同時成了文化的受害者。千萬不要誤認為在這當菜販子,就可以賺大錢,這里的攤位貴得離譜。同樣道理,說這兒的居民有錢,真正有錢的肯定捂嘴竊笑。會叫的狗不咬人,會嚷嚷的文化人,注定也發(fā)不了大財。我認識的發(fā)了財?shù)奈幕耍紡倪@兒搬走了。
說句煞風景的話,別看今天這里熱鬧高雅,日后成為文化人的貧民區(qū),也不是不可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天下大勢,憑什么就老是應該文化人占便宜。當然,事實的真相,是文化人也沒占著什么大便宜。 (摘自《馬放南山》中國華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