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 沫
咖啡時光
■ 子 沫
一提起“黑咖啡”幾個字,我便兩眼發(fā)光,喝咖啡到最后,只喝黑咖啡,原汁原味,奶、糖統(tǒng)統(tǒng)不要,只對豆子有要求,要新鮮、出品有保證的。至于沖泡,大概各花入各眼,感覺沒太大的差別。何況,像我這樣對心情比對表象、形式有更多要求的人,氛圍自當是首要的。
我從未研究過咖啡,也從沒有用過高檔的咖啡器具,很原始,很野。前幾年,去咖啡館喝咖啡較多,后來,倒是自己做得較多。最初想做咖啡,緣于看了一部有關(guān)咖啡的日本劇集:開在北海道森林里的咖啡屋,店里配有數(shù)個手工磨豆機,下雪天,店里有個大火爐,客人坐在長吧臺后,面對一窗風景,自己動手磨豆,香氣四溢。那種氛圍,讓人對小小的手工磨豆機有了最原始的向往。后來,我四處搜尋,終于買到一個,是深咖色,簡便好用,磨豆子的聲音和香味讓人欲罷不能,至今沒有覺得麻煩。后來,友人送了我一只意大利摩卡壺,也簡單好用,方便清洗,成了手工磨豆機的神搭,加水,加咖啡粉,三兩分鐘后,咖啡就好了。咖啡點心隨心情搭配,搭配過芝士、餅干,還曾配過小碟野山椒泡蘿卜和自制泡鳳爪,很野。
關(guān)于咖啡的話,三天三夜我也講不完,喝咖啡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后,反而無話可說,只是一往情深。一杯咖啡,一份小吃,再加一本書,一窗風景,便是一個局了。心情好,一杯咖啡可以再加分;心情不好,一杯咖啡加上一本喜歡的書,便可以轉(zhuǎn)換心情。
前幾年,因為深度熱愛,我寫過一本關(guān)于咖啡館的書,借咖啡館說點人生的熱愛。如今,去咖啡館不再那么頻繁了。一個階段過了,便自動轉(zhuǎn)換,倒是越發(fā)喜歡隨時隨地來一杯,家里,或戶外。比如,這個春天,若有空,天氣好,我便買一杯隨手杯黑咖啡,去空曠的地方或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曬曬太陽,看看書,記點筆記,享受大自然的春光。春光中的黑咖啡有無限氛圍,抵達之謎,越過表象到本質(zhì)。
有一次,一位也是咖啡控的經(jīng)濟學家提到咖啡,他說自己去星巴克或是其他連鎖咖啡店,永遠只點黑咖啡,因為口感最純正,其他各種花式咖啡,不過是為了討巧喜歡新花樣的年輕人罷了,我深有同感。在外,我也只點黑咖啡,純正的黑,單品咖啡,如同基本款。記得曾有一位資深咖啡業(yè)主說,其實麥當勞和肯德基的黑咖啡又便宜又好喝,也不錯。當時我就很刮目相看,這是很客觀的評價。萬事回歸簡單,新鮮加純正,便是好喝了,不要被附加之物迷了眼便好。
年歲漸長,越來越不喜歡花哨和形式化的東西,明白不過是附加和多余,可有可無。對于裝黑咖啡的杯子,我很喜歡無印良品的一款白色闊口骨瓷咖啡杯,因為常用,曾經(jīng)不小心摔碎,又補買過一次,看上去不起眼,用起來手感很好,跟黑咖啡絕配。后來,我還買過一個無印玻璃杯喝果汁,也很喜歡,大概經(jīng)典就是如此吧,看起來不起眼,卻越用越喜歡,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人和事,很多表象和附著如過眼云煙,讓人不會眷戀,倒是越來越注重本質(zhì),如一杯黑咖啡,簡便純正,意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