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云桂+林鸞芳+黃麗春
摘要 為了篩選出適宜閩東地區(qū)牡丹春節(jié)催花栽培的基質(zhì),試驗選擇當?shù)厝〔姆奖恪⒊杀镜土牟藞@土、香菇廢菌筒渣、煤炭渣、樹皮4種栽培基質(zhì),進行了催花栽培基質(zhì)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小批量生產(chǎn),用當?shù)氐牟藞@土作為催花栽培基質(zhì),催花效果最好。用當?shù)氐南愎綇U菌筒渣作為催花栽培基質(zhì),大批量生產(chǎn),生產(chǎn)成本最低,有利于植株恢復和再利用。
關鍵詞 牡丹;春節(jié)催花,基質(zhì)篩選
中圖分類號 S68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9-0131-02
牡丹(Paeonia suffrut1cosa Andr.)是芍藥科芍藥屬的落葉亞灌木,是我國特產(chǎn)的傳統(tǒng)名花,是世界上園藝化最早、栽培技術較高的花卉之一[1-3]。牡丹因其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品種繁多,歷來被視作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征[4-5]。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花卉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春節(jié)催花牡丹作為年霄盆栽高檔花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栽培基質(zhì)在牡丹催花過程中十分重要,各地栽培基質(zhì)都是因地制宜采用當?shù)爻R姷膬r格低廉的材料,如煤炭渣、腐殖土、塘泥土等。同時,目前催花牡丹觀賞后大都丟棄,因為催花后的牡丹不能再成活,牡丹的綜合利用率一直較低,形成了催花牡丹生產(chǎn)一次性消費的狀況[6],造成牡丹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本試驗通過對香菇廢菌筒渣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4種栽培基質(zhì)的篩選試驗,旨在選擇一種催花效果好、能保持花后植株旺盛生長的栽培基質(zhì),有利于催花觀賞后牡丹植株的恢復栽培和再利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牡丹品種:魯菏紅,于2013年11月引自山東菏澤,種植在寧德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高山引種試驗基地(海拔800 m),從中挑選花芽飽滿、形狀整齊的植株,未晾,移植當天上盆。
供試基質(zhì):試驗選擇當?shù)厝〔姆奖?、成本低廉的栽培基質(zhì),分別為菜園土、香菇廢菌筒渣、煤炭渣、樹皮4種,其中香菇廢菌筒渣提前1個月堆漚。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以山東菏澤催花常用的基質(zhì)煤炭渣+腐殖土(本試驗用富含腐殖質(zhì)的菜園土替代腐殖土)為對照,分別為CK:煤炭渣50%+菜園土50%(pH值7.5);處理T1:煤炭渣100%(pH值8.0);處理T2:煤炭渣50%+樹皮50%(pH值8.0);處理T3:菜園土100%(pH值6.5);處理T4:香菇廢菌筒渣100%(pH值7.0)。試驗使用38 cm×30 cm塑料盆,每個品種5株,每盆1株,共25盆,隨機排列。于2016年12月13日在寧德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普通溫室玻璃室內(nèi)進行春節(jié)催花試驗,移栽上盆后進行日常管理,花后移植室外。
1.3 試驗管理
1.3.1 上盆方法。上盆前剪去植株病根、斷根及影響盆栽的粗長根。上盆時將根系在盆中散開,均勻分布,先將基質(zhì)往根部中間塞,避免中空,然后邊填土邊晃動花盆,使根系與基質(zhì)緊密結觸。栽植深度以基質(zhì)略高于根莖部,并使基質(zhì)面低于盆面為宜,以便于澆水。
1.3.2 水肥管理。移栽上盆當天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生根粉1 000倍液澆透,3 d后再用清水澆透1次,同時每天噴霧清水3~5次,保持枝條濕潤。晴天蒸發(fā)量大,更要增加噴霧次數(shù)。1周后進行常規(guī)栽培管理,減少噴水次數(shù)至2次,2周左右開始顯蕾。牡丹催花是根據(jù)促成栽培學原理使牡丹在非自然花期提前開放,其催花過程中生長發(fā)育所需養(yǎng)分主要來自植株自身的貯存養(yǎng)分[7]。因此,催花牡丹利用自身貯存養(yǎng)分就可以滿足開花需要,一般不要施肥。但為了開花后植株再利用,本試驗在花前花后各施1次復合肥,每次施肥量10 g,有利于花后恢復生長。
1.3.3 溫度和光照管理。催花栽培過程要求溫度前低后高,本地催花前期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中旬,有時白天氣溫還比較高,這時要加強通風。若氣溫過高可以采用遮陽網(wǎng)降溫,并盡量開窗通風,晚上溫度保持在10 ℃以下,白天氣溫不要超過25 ℃,短期不超過30 ℃;后期接近春節(jié),特別是陰雨天和夜晚的溫度較低,晚上溫度保持在10 ℃以上,盡量不打開窗戶,白天溫度為15~22 ℃,短時間不要超過25 ℃。牡丹是喜陽植物,催花過程如果光照不足,花朵顏色明顯變淡,不鮮艷。因此,催花過程保證充足的光照非常重要,特別是催花后期(圓桃期后),如果遇連續(xù)陰雨,需要人工補充光照1~2 h。
1.3.4 室外種植管理。將催花觀賞后植株,帶盆運輸,于2017年3月移植到壽寧縣農(nóng)科所牡丹引種試驗地里,種植時盡量保持花盆基質(zhì)完整,植后澆透水。每3 d噴1次全量營養(yǎng)液,共10次;每15 d澆施1次1%復合肥液,共3次。
1.4 調(diào)查指標
觀測開花時間、開花性狀、植株長勢、植株成活率等指標,分析不同栽培基質(zhì)對催花牡丹的開花和樹體生長的影響。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栽培基質(zhì)對牡丹催花花期和花朵大小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栽培基質(zhì)對催花栽培牡丹的花期早晚有影響。開花最早的是處理T3,42 d就開花,處理T3比CK提早5 d;然后依次為處理T4、T2、T1,其中處理T4 46 d開花,比CK提早1 d;處理T2 47 d開花,與CK一樣;處理T1 48 d開花,比CK推遲1 d。處理T3開花時間明顯早于CK,處理T4、T2和T1開花時間與CK差距不大。因此,以菜園土基質(zhì)(處理T3)開花時間最早。
另外,不同的栽培基質(zhì)對催花栽培牡丹的花瓣大小影響不明顯。測量花朵完全展開后花瓣直徑,處理T3為116.0 mm、處理T4為115.2 mm,均與CK相當;處理T1、T2分別為105.8、101.1 mm,分別比CK小10.1、14.8 mm,差距不太明顯。說明栽培基質(zhì)對花瓣直徑大小沒有明顯影響。此外,還測量了各個處理催花植株的枝條大小,結果表明花瓣大小與枝條大小沒有明顯關系。
2.2 不同栽培基質(zhì)對催花牡丹成蕾數(shù)量和敗蕾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栽培基質(zhì)對催花栽培牡丹的成蕾數(shù)量和敗蕾率有影響。成蕾數(shù)量最多的是處理T3,達9朵,比CK多3朵、增加50%;然后依次是處理T4、T2、T1,其中處理T4為8朵,比CK多2朵,增加33%;處理T2(7朵)比CK多1朵,增加17%;處理T1只有5朵,比CK少1朵,減少17%。處理T3、T4、T2成蕾數(shù)量都多于CK,其中處理T3、T4明顯多于CK;處理T1成蕾數(shù)量最少,低于CK。因此,菜園土(處理T3)和香菇廢菌筒渣(處理T4)作為催花栽培基質(zhì),花蕾數(shù)量最多。
敗蕾率方面,處理T3和處理T4的敗蕾率均為0,亦即全部成蕾,均顯著高于CK;處理T2敗蕾率為14%,比CK略低;處理T1為20%,比CK略高。說明菜園土(處理T3)和香菇廢菌筒渣基質(zhì)(處理T4)能很好地促進花蕾發(fā)育,表現(xiàn)最好。
2.3 不同栽培基質(zhì)對催花牡丹后期長勢和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栽培基質(zhì)對催花栽培牡丹的長勢影響很大。從葉片大小來看,處理T3葉長、葉寬和葉柄最大,即葉面積最大;其次為處理T4,其他依次為處理T2、T1,CK最??;處理T3、T4均顯著大于CK,處理T2、T1略大于CK。
從長勢來看,處理T3葉片深綠、樹勢旺盛,處理T4葉色稍淺、但樹勢旺盛,處理T1、T2及CK葉色稍淺、長勢較弱且有部分枯萎;處理T3、T4樹勢生長均顯著好于CK,處理T1、T2與CK相當。
從須根生長量來看,處理T4最多,其次為處理T3,處理T1、T2及CK均極少或沒有須根,處理T3、T4均顯著多于CK。
從移植試驗地成活率來看,處理T3、T4成活率達100%,處理T1、T2和CK全部死亡。
綜合來看,總體長勢方面,處理T3葉大色綠、須根較多、長勢最旺,種植試驗地里全部成活,但有部分葉片焦枯。處理T4須根最多,葉片大小葉色正常,長勢良好,種植試驗地里全部成活,但也有少量葉片焦枯。處理T1、T2和CK葉片枯黃,長勢弱,幾乎不長細根,樹體長勢很弱,葉片焦枯,種植試驗地里全部死亡。因此,香菇廢菌筒渣(處理T4)和菜園土(處理T3)作為催花栽培基質(zhì)能促進樹勢良好生長,種植大田后全部成活,雖然葉片有部分和少量焦枯,但整體長勢正常,作為催花栽培基質(zhì)有利于植株恢復和再利用。
3 結論與討論
(1)從綜合表現(xiàn)來看,菜園土和香菇廢菌筒渣基質(zhì)的催花效果、植株長勢、移植成活率均明顯優(yōu)于煤炭渣及其混合物,即煤炭渣+菜園土(CK)、煤炭渣、煤炭渣+樹皮。菜園土雖然催花效果比香菇廢菌筒渣基質(zhì)略好,但香菇廢菌筒渣基質(zhì)植株根系比菜園土多,移植后長勢優(yōu)于菜園土。由于半干濕狀態(tài)下,香菇廢菌筒渣的重量只有菜園土的1/3,如果考慮到大量催花生產(chǎn)中搬運便捷方便、降低成本,以及催花牡丹植株的恢復再利用,首選香菇廢菌筒渣作為催花栽培替代基質(zhì),其次是菜園土基質(zhì)。煤炭爐渣及其混合物不僅催花效果不理想,而且植株長勢差,花后植株全部死亡,不利于植株恢復和再利用,因而不大適合作催花栽培基質(zhì)。
(2)香菇廢菌筒渣是當?shù)叵愎酱显耘嘟Y束后的廢棄菌基,主要有木屑、棉籽殼、麥皮等代料殘余及菌絲體,經(jīng)堆漚后基質(zhì)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是一種很好的栽培基質(zhì)。福建省寧德市是全國著名的食用菌之鄉(xiāng),廢棄菌基數(shù)量很大,隨便廢棄,甚為可惜。因此,將廢棄菌基堆漚處理后,作為春節(jié)催花栽培的優(yōu)良基質(zhì),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牡丹開花和長勢良好、利于花后恢復再利用等優(yōu)點,對食用菌生產(chǎn)廢棄物變廢為寶、發(fā)展當?shù)卮汗?jié)牡丹催花生產(chǎn)均具有重要意義。
(3)香菇廢菌筒渣基質(zhì)在催花牡丹開花階段表現(xiàn)不如菜園土,可能的原因是堆漚時間不足,只有1個月,而一般基質(zhì)的堆漚時間一般都要3個月以上。同時在堆漚前沒有粉碎或敲細,造成基質(zhì)顆粒比較大、孔隙度太大,影響種植后根部水分吸收。因為牡丹上盆后需要快速補充水分,促使盡快生根,由于空隙度太大,基質(zhì)與根不能緊密結合,造成新根發(fā)根生長變慢,影響了前期樹勢的恢復和生長。香菇廢菌筒渣基質(zhì)在后期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須根多,與廢菌筒渣基質(zhì)疏松、透氣、肥沃有關。如何對香菇廢菌筒渣基質(zhì)進行更細致的堆漚處理,提高物理性狀,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在今后的試驗中去改進。
4 參考文獻
[1] 王蓮英.中國牡丹品種圖譜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社,1997.
[2] 王蓮英,袁濤.牡丹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3] 李嘉玨.中國牡丹與芍藥[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8.
[4] 趙利群,翁國盛,高秀琴.牡丹花期控制技術研究[J].陜北林業(yè)科技,2006(1):87-89.
[5] 武榮花,史彥鵬,孫亮.牡丹冬季催花技術研究[J].園林綠化,2008,11(12):40-41.
[6] 凌燕,高海林.牡丹冬季催花新技術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3(1):123-124.
[7] 高志民,王蓮英.牡丹催花后復壯栽培根系生長及光合特性研究[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4,17(4):479-4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