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jié)目中,一對母子正在很激烈地爭吵。這是一個單親家庭,兒子十歲那年,父母離異,兒子一直跟母親生活。母親說道:“我一個人把你從小拉扯大容易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呀!真是和你爸一樣的沒良心!”
好多事情就是這樣,你為對方做事,只做不說和邊做邊說,其效果是不一樣的。尤其體現(xiàn)在家人之間,許多時候其實付出和索取都是愛的一種方式。但如果因為自己付出就高高在上,抑或總以功臣自居,并要求對方一定要領情,而且最好是加倍付出回報,看不到或者得不到就抱怨、憤恨甚至懷疑指責對方的感情,這無疑就是把付出當成了繩索去勒索對方,而且這樣一來,自己還極易被一葉障目,而完全看不到對方的付出。
其實節(jié)目中的兒子并非像母親說的那么不懂事。兒子說,其實父親雖然不跟他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但這些年他覺得并沒有缺失了父愛,父親對他的關懷從未間斷過。除了生活費按時打給母親,另外爺倆也常常小聚并給他一些零花錢,有時候他會用這些零花錢給母親買點禮物,又擔心母親不肯接受,就謊稱是自己做兼職賺的錢。僅憑這件小事,就足以看出,這個90后的孩子其實是懂感恩的。而且,父親那邊的條件遠遠優(yōu)于母親這邊,他之所以沒有“嫌貧愛富”,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其實也是一種孝行。而這些,他的母親卻恰恰看不到,甚至熟視無睹,反而老想著自己是如何如何地為你犧牲為你付出,也就是她口中喋喋不休的“苦勞”。
苦勞是什么?僅從字面上講,它是一種極其被動,甚至違背自己意愿的勞動,即便你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在心里并不一定覺得違背自己意愿,但做過之后卻頻繁提及而且怨聲載道,那就有點變味了。試想,原本你對兒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母性的一種本能,當初定是心甘情愿,不求回報的,而兒子自然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赡氵@一“苦勞”,便讓對方接受得有點沉重甚至還會有一種負罪感。因為你在說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話時,無形中就等于向對方展示了一副不情愿的模樣。他會想,你既然那么不情愿,當初又何必那么做呢?又沒人逼你!繼而那些原本留存于心的感激也漸漸被稀釋了。而更悲催的是,你所說的那些苦勞還真就有可能慢慢變成了徒勞。
還有一種愛將“苦勞”掛嘴邊的人,就是婚姻中的那些怨婦。之所以男人嬌寵不再,恐怕與自己平日里不厭其煩的絮叨也不無關系。
我的一個表姐有一套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這些年跟你容易嗎?給你生兒育女,給你做飯洗衣,自己卻連套貴點的化妝品都不舍得買,等等,總之極盡委屈。我常說她,你這本身就是概念和認知上的錯誤:生兒女不光是給他生,他們也是你的;你做飯洗衣的同時,這個男人也沒閑著,他在工作,上班掙錢和你操持家務一樣,都是在為這個家付出,而這個家是你們倆的。還有化妝品是你自己心疼錢不舍得買,卻反過來怪罪老公,就委實有點胡攪蠻纏了。
所以不管是親人之間,還是夫妻相處,乃至朋友交往,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雙方都在付出,而且彼此也都能清晰地收到對方付出的信號,又釋放出認可對方的信號,這才能讓彼此的關系更穩(wěn)定,也更舒服。
(摘自“劉世河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