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歌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00)
教育 EDUCATION
高等教育普及化比較研究
張玉歌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00)
我國預計在2018-2022年迎來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F今世界上已有多個國家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美國是最早迎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國家,韓國是最早迎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發(fā)展中國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他國高等教育普及化中的經驗,是我國更好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捷徑。
美國高等教育普及化;韓國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國高等教育;比較研究
Abstract:
China is expected to usher in the era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2018-2022. Today,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enter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first to usher in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untry, South Korea is the first to usher in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tone of his mountain can attack Jade. The experience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is a shortcut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Key words: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Korea; Comparative study美國教育經濟學家馬丁·特羅教授曾提出著名的高等教育三階段理論,他指出:入學率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與18-22歲年齡段總人口之比。從數量上來看,入學率小于15%為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階段,入學率在15%-50%之間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入學率超過50%則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馬丁·特羅關于高等教育的三階段理論作為國際通用的高等教育階段判斷方法已沿用至今。
1971年美國高等教育入學人數超過適齡總人口的50%,最先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在全世界的擴展,世界開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的進程也明顯加快。韓國是第一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家。1995年,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就達到了52%。美、韓兩國都是在二十世紀較短時間內快速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的。
我國為發(fā)展經濟和促進就業(yè),于1999年頒布了《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決定實行高等教育擴招。據《2006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統(tǒng)計,我國199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9.8%,2006年已經上升到22%,早在2002年就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并獲得國際認可。另有研究表明,2015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40%,預計在2018-2022年間突破50%,迎來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
我們應吸取先進入普及化高等教育階段國家的經驗與教訓,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更好地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下面以美國和韓國為例,分析它們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過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供我國借鑒。
美國雖然為發(fā)達國家,但僅有三百年的高等教育發(fā)展史,它沒有中古高等教育史,卻在世界上最早普及高等教育。它吸收歐洲古典文化傳統(tǒng),創(chuàng)造出符合本國的大學理念。諾貝爾獎得主中三分之二出自于美國大學,使我們不得不感嘆美國高等教育發(fā)達程度。
十七世紀前美國還處于印第安人的混沌時代,后被英國收為殖民地,并建立了幾所宗教色彩濃郁的殖民地學院,如哈佛學院、威廉瑪麗學院等,雖然目的是培養(yǎng)教士,卻使美國蒙昧初開,民主思想極大傳播,但是依舊屬于精英的教育。隨后獨立戰(zhàn)爭使美國擺脫殖民統(tǒng)治,建立聯邦政府,頒布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各州開始設立州立大學,1785年建立的佐治亞大學是美國第一所州立大學,之后各州大學蜂擁而起。
1862年聯邦政府頒布《莫雷爾法案》,以聯邦議會中各州議員人數為標準贈予各州土地,供各州建立農、工學院,又稱“贈地法案”。這項法案的頒布促進高等教育的大發(fā)展。二十世紀,由于中學生的增多,各地紛紛開始建立二年制社區(qū)學院,為中學生提供進入大學之前的預科課程或就業(yè)前的半專業(yè)性教育。社區(qū)學院的興起與火爆直接促成1940年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
美國借助二戰(zhàn)積聚實力,戰(zhàn)后表彰士兵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也為緩解戰(zhàn)后士兵退役造成的就業(yè)問題,從而頒布“軍人權利法案”,決定給在部隊服役超過九十天的退役士兵提供為期一年,最多四年的高等教育。頒布后的十年間,共有225萬士兵進入大學,這對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和國家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1957年蘇聯人造衛(wèi)星上天,震驚美國朝野。聯邦政府制定《國防教育法》,聲稱是美國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法案之一,采取各種措施吸引更多青年人進入學校進行國防教育,這使高等教育在學人數比之前增加將近三倍,就此看來,在1971年,美國高等教育已經到達普及化時代。
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離不開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各項政策的頒布使高等教育逐步發(fā)展,成為最先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國家。當然,經濟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美國向來非常注重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共同發(fā)展,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在高等教育經費中各有分擔。但是即便公立高校,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僅占一半,另一半來自于高校的市場收入和社會捐贈,私立高校更是如此。高校經費來源多樣化是美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特點,有效保證高校教育持續(xù)高質量進行。綜合大學、州立大學和社區(qū)學院三種不同的高校類型滿足了不同人群對高等教育的不同要求,是美國高等教育多樣性的重要體現。
韓國與我國同處亞洲,隔黃海相望。韓國與我國一樣,都是高等教育僅有百余年發(fā)展的國家,它在二戰(zhàn)剛結束時經濟凋零,全國只有一所綜合性大學,全國在校生數僅有不到一萬人,被美國人稱為“無底的無希望的深淵”。而就是這樣的起點,韓國高等教育卻在戰(zhàn)后短短35年的時間里突飛猛進,到198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4.7%,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到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52%,一躍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韓國雖不是地理意義上的大國,卻是高等教育強國,是亞洲高等教育發(fā)展最快、也是世界上最先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家。
作為世界上后發(fā)國家追趕的典型,是什么使韓國在短時間內獲得高等教育巨大成就呢?這值得我們深思: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崇尚“教育立國”。韓國憑借政策和經濟等方面因素推動高等教育發(fā)展。韓國高等教育主要經歷三個時期:戰(zhàn)后混亂膨脹期、國家整頓規(guī)劃期、扶持與控制并行期。1945-1960年戰(zhàn)后混亂膨脹期,國家剛剛經歷二戰(zhàn),百廢待興,高等教育在混亂中無序發(fā)展,民間辦學熱情高漲,與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情況類似;政府適時頒布了《大學生延期服兵役法》,使大批逃避兵役者進入高校學習。1960-1969年國家整頓規(guī)劃期,韓國經濟增長勢頭不足,就業(yè)危機加深,一半以上大學生畢業(yè)后都成為“高等游民”,韓國政府開始加強對高等教育的管控:整頓大學,控制私立大學數量,調整高校層次結構和類型等;在1969年開始實行通過全國統(tǒng)一考試進入大學,類似于我國的現行高考制度,控制高校學生數量的同時,還可以選拔優(yōu)質生源。1970-1995年扶持與控制并行期,七十年代,韓國政府在嚴格控制之后開始放權,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鼓勵高校參與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來,推行高校個性化改革,政府還設立多種研究機構,對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討論,制定出更加適合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高等教育政策;八十年代,經濟出現波動,韓國政府重視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第一次將“終身教育”寫入國家憲法,同時鼓勵民間辦學,私立高校占比再創(chuàng)新高;九十年代,韓國“少子化”問題嚴重,政府在高等教育適齡人口不足的情況下開展了面向社會的終身教育體系,確立了自學獲得學位的法律,并日漸重視研究生教育。1995年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也證明了韓國政府對于高等教育的正確決策。
實際上經濟因素與政策因素是同時存在的,經濟的分期也同政策劃分的分期相一致。韓國經濟發(fā)展方向使政府制定政策引導高等教育向該方向傾斜,韓國的“五年計劃”每個都相應制定了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例如,1972年政府制定了著重發(fā)展重工業(yè)的韓國第三個經濟開發(fā)五年計劃,相應制定了《加強重化工業(yè)教育方案》。另外,重視高等教育投資也是韓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迅速的一大原因。韓國政府對于高等教育的投資比例一直很高,且并不以當年經濟是否景氣為投資依據,其高等教育投資比例排名可以排到世界前幾位。
另外,民間辦學也在韓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不同時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韓國戰(zhàn)后混亂期中,私立高校教育先行,極大推動了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才有了后期的改革局面。且在韓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私立高校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保證了韓國高等教育入學率量的增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韓兩國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對于推動普及化時代的到來功不可沒,在我國即將應該普及化的時刻,更要吸取他國的經驗教訓,為高等教育健康發(fā)展而努力。
我國應始終堅持“科教興國”戰(zhàn)略,重視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始終將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放在重要位置。只有通過政策支持、引導高等教育健康發(fā)展,才能使我國的人口紅利變成人才優(yōu)勢,為經濟發(fā)展服務,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提高綜合國力。那么何謂“重視”?即始終將高等教育真正納入到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中,并根據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情況相應做出調整,以“變”應“變”,才能成為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常青樹”。
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是國家的財政撥款,教育經費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證,我國政府應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保障高等教育經費的持續(xù)發(fā)放;且每年應以一定比例有所增長。此外,還應學習美國優(yōu)良的捐贈傳統(tǒng),建立健全我國高校的捐贈制度;鼓勵高校創(chuàng)辦校辦企業(yè),增加市場收入,擴充高等教育的經費來源。
單一的公有制辦學形式已經無法適應逐漸擴大的高等教育數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時代定是各種高等教育形式共同發(fā)展的時代。因此,在政府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應充分開發(fā)高等教育資源,進一步鼓勵民間辦學,校企合作,中外合作辦學等形式,形成公立高校和民辦高校相互補充,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和職業(yè)技術學院共同發(fā)展的格局,進一步釋放我國的高等教育潛力。
[1][美]馬丁·特羅.從精英向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J].王香麗,譯.謝作栩,校.外國高等教育資料,1999(1):62.
[2]李捷.普及化后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09):61-65.
[3]佚名.我國高等教育穩(wěn)步發(fā)展,毛入學率達22%[N].中國教育報,2007,06,07(2).
[4]易夢春.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進程及其影響因素——基于時間序列趨勢外推模型的預測[J].中國高教研究,2016,(03):47-55.
[5]陳學飛.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
[6]張繼平,余丹丹.美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制度邏輯[J].高等理科教育,2010,(01):107-111.
[7]江瑩.美國高等教育普及化對我國的啟迪[J].煤炭高等教育,2001,(02):16-18.
[8]馮蕓.韓國高等教育對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2,(04):104-105.
[9]米紅,李晶.戰(zhàn)后韓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與普及化動力透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04):1-4.
[10]孫啟林.戰(zhàn)后韓國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Zhang Yuge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G642.0
A
1003-2177(2017)05-0014-03
張玉歌(1993—),女,漢族,河北辛集人,河北科技大學2016級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