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詩詞儲備回歸一種教養(yǎng)
近日,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與《朗讀者》在引起收視熱潮的同時,也帶動了很多人開始重新誦讀古詩詞,關(guān)注古典文化教育,并逐漸渴望“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生。
僅就詩歌、詩詞而言,在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中,都是最為精純的部分。好像我們的基礎教育并未忽視這方面的內(nèi)容,教材連篇累牘地介紹《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高考大張旗鼓地考查古詩文默寫。而事實上,古詩文教育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早已淪為一種獲取高分的手段,變得功利化,其“賞析”的意義已經(jīng)喪失。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敝袊鴤鹘y(tǒng)文人更是追求詩、書、畫、印的統(tǒng)一。到了民國,古詩文教育也并未失勢,大師如章炳麟、梁啟超、王國維等,能夠在藝術(shù)、文學和學術(shù)上取得非凡造詣,養(yǎng)成一種蓄積而不立崖岸的品格,與深厚的古詩文沉淀密不可分。
今天,“熟讀成誦”的意義正在經(jīng)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畢竟電腦硬盤和搜索引擎比人的記憶力強大得多??稍绞沁@樣,古詩文背誦這一培養(yǎng)讀書人的傳統(tǒng)辦法越彰顯其價值。在這樣一個智能化與信息化時代,人們正在被技術(shù)工具異化著,變得不再獨立、不再思考、不再去感受其美了。
適合話題:①傳統(tǒng)文化;②注重底蘊;③智能化時代。
速用名言:教養(yǎng)就是習慣于從最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滿足而且知道為什么。—范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