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花
(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幼兒園,遼寧鐵嶺 112000)
淺談幼兒感恩教育的現(xiàn)狀和改進方法
金英花
(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幼兒園,遼寧鐵嶺 112000)
幼兒感恩教育是一項德育教育,本文針對現(xiàn)狀改進方法,提高幼兒感恩教育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感恩教育方法;活動;分享和環(huán)境
幼兒感恩教育是啟發(fā)和引導幼兒的感恩心,是教育幼兒懂得付出與回報的道理。但目前,由于獨生子女群體的特殊性,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孝道文化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沒有跟上,多數(shù)家長重智輕德,感恩的意識在家長和孩子心中已經(jīng)到了令人擔憂的局面。所以,分析研究幼兒感恩教育是當前形勢下一項重要的教研課題。
幼兒面對衣食無虞的生活條件,不知道感恩的概念,不了解感恩的含義,感恩教育也很少有家長或老師觸及這方面內(nèi)容,幼兒對感恩行為知之甚少,缺乏起碼的常識。一些家長傳輸?shù)亩嗍呛⒆訉懋斒裁础⒆鍪裁?,不知道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把傳統(tǒng)理念教育丟失了,這樣的現(xiàn)實的狀況,應當引起教育部門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現(xiàn)在的家長處處給孩子創(chuàng)造優(yōu)厚的生活條件,他們不愿意讓孩子體驗現(xiàn)實生活的艱辛,不愿意讓孩子了解家長的壓力和艱難,對孩子感恩無要求。長此以往,孩子自然感受不到生活的艱辛,體會不到他人付出的恩情。嬌生慣養(yǎng)和溺愛,在孩子的心靈上埋下了先天不足的種子,這些家庭育人理念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冷漠和自私的一代”。
當今的社會,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不良影響范圍廣,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差異,孩子們的攀比、炫富心理,使他們漠視了身邊寶貴的親情、同學情和師生情。價值的取向,很大程度上也使孩子的感恩意識日趨淡化,看見同班的小朋友坐汽車接送、穿戴名牌,一些經(jīng)濟條件差的幼兒在心里留下了一定的陰影。社會風氣和社會環(huán)境對家長的思想也產(chǎn)生了波動,同時讓他們也對幼兒的教育意識隨波逐流,面對社會現(xiàn)實的心理作用占了上風。
當前幼兒園有公辦和個體兩部分組成,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進入門檻標準不高,在管理上和師資配備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正規(guī)的幼兒園在課程安排上這方面內(nèi)容也不多,個體幼兒園則都沒有這方面的教材,使幼兒感恩理念在啟蒙階段留下空白。在大中城市正規(guī)幼兒園,感恩教育做得較好,像上海實行的《中幼兒守則》增加了學會感恩條款,填補了這一教育內(nèi)容空白。所以,感恩教育工作,在幼兒園的教學教材制定上,應增加感恩教育內(nèi)容,給孩子的德育發(fā)展奠定好的基礎(chǔ)。
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感恩過程。學會感恩,要從文明禮貌用語開始,首先學習17個文明用語:“請進、謝謝、老師好、請坐、晚安、對不起、沒關(guān)系”等等,讓幼兒知道孝順父母,懂得孝敬才是感恩。作為教師要因勢利導,隨時啟發(fā)點撥,尤其孩子在使用文明用語的過程中,老師要展開聯(lián)想,例如:“謝謝”的使用,當一個小朋友幫助另一個小朋友搬了一個椅子,被幫助的小朋友應說:謝謝!這時,老師要及時表揚做好事的孩子,同時,說明謝謝與感恩的關(guān)系。如小朋友摔倒了,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來,啟發(fā)扶人的小朋友現(xiàn)身說法,為什么扶他???關(guān)愛他人是美德,被扶的小朋友要明白,回報他人應是謝意和感恩。經(jīng)常對孩子們講,假如爺爺奶奶病了誰去照顧啊?教育孩子晚輩伺候長輩是感恩行動,孩子們的照顧是應盡的責任,從而讓孩子真正理解感恩。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開辟感恩的課程,通過開展活動和游戲引導幼兒學會感恩。組織幼兒學習感恩的傳統(tǒng)故事,如《跪羊圖》、《烏鴉反哺》、學唱《魯冰花》、《父母親》等孝道歌曲,喚醒幼兒心靈深處的情感,促使幼兒感恩情感的養(yǎng)成。利用重陽節(jié)、教師節(jié)等節(jié)日,組織開展感恩長輩和老師的活動,指導幼兒做一些賀卡,為父母及長輩唱歌,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給孩子布置一些特殊的愛心作業(yè),給父母、長輩擁抱、親昵、捶捶背等等。每年開展一次感恩活動,在幼兒園里,向老師敬禮,小朋友團結(jié)拉手跳舞,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包餃子等多項活動,通過這些具體的活動,讓幼兒學會愛他(她)人,懂得愛的付出。告訴幼兒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素質(zhì)。
舉辦幾次集體分享活動,動員家長和小朋友從家里帶來圖書和玩具,一起共同玩樂,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享受付出帶來的快樂。小朋友過生日,老師要引導孩子把蛋糕分給全班的幼兒分享。老師和小朋友都會祝福你生日快樂!小朋友們也會把各種小禮物送給過生日小朋友,會給他心靈上留下難忘的印象。老師要說明分享是高興的事。把愛給了別人,也是給了自己,這就是愛的真諦,感恩的源泉。
幼兒對感恩的要求和條件,由于年齡原因,理解有限,家長和老師要滲透指導,要用生動的例子進行講解。對父母的感恩是什么?讓孩子體會說感受,父母為什么愛他(她),這是父母的責任。那孩子怎樣回報呢?回報也是孩子的應盡義務,這就是感恩。老師教你知識,是老師的職責和使命。你好好學習,聽話,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愛小朋友也是應該起碼的條件。告訴孩子真誠待人,別人也會真誠待你。
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老師要善于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如擦桌子、掃地、學穿衣服、系鞋帶等勞動,這樣,既鍛煉幼兒做事的能力,又培養(yǎng)幼兒獨立生活。要表揚好的行為,例如,幫小朋友拿東西,幫助他人蓋被,替身體弱小的小朋友搬凳子吃飯等等。對于幼兒出錯要及時給予幫助,告訴出錯的原因,保護幼兒自尊心。要引導幼兒在家里做家務,做小幫手,讓幼兒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從中體會父母的勞動艱辛,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需要好的家庭環(huán)境、幼兒園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雖然幼兒園是教育的主陣地,但還是遠遠不夠的。幼兒生活的區(qū)域是家庭和幼兒園,家庭的影響起到重要因素,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是看著聽著,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長要注意行為檢點,給孩子做出榜樣,家長要改變重智輕德的思想,充分認識教育的力量。老師更要把良好的自我修養(yǎng)和行動傳給孩子,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正確指導孩子的行為,把孩子的感恩的心培養(yǎng)出來。這樣孩子才能有利于茁壯成長。
(1)幼兒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是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大人的行為舉止,對幼兒影響很大。所以,文明的言傳身教是每位家長必須注意的準則。父母的素質(zhì)主要表現(xiàn)在,良好的修養(yǎng),高尚的品格,勤奮的勞動,干凈的生活習慣,接人待物的用語,對尊老愛親的態(tài)度,時刻給幼兒做出標準。健康文明的家庭是在給幼兒做出好的示范和榜樣。不合格父母是使幼兒感到失望和迷茫,在各方面產(chǎn)生負面消極影響。所以,家長的表現(xiàn)與老師共同攜手教育成為關(guān)鍵,事關(guān)幼兒的價值取向,對此,啟蒙階段教育需要老師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
(2)感恩教育需要家長做的基礎(chǔ)工作。這項工作就是老師要與家長進行協(xié)調(diào),對家長提出園外教育的要求。及時反映幼兒的家庭表現(xiàn),了解幼兒在家中的成長情況,發(fā)現(xiàn)家長教育存在錯誤和偏差,及時糾正。大力提倡幼兒在家里實踐教育活動,比如,生活的體驗,自然的接觸,到農(nóng)村、敬老院、市場不同的環(huán)境下,認知社會,講解知識,樹立一些正確的觀念,給幼兒提供淺顯的分辨能力。
(3)感恩教育需要家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生活當中,家長怎么做,幼兒是看在心里,父母孝敬長輩,給孩子做出樣子,孩子就會模仿,加上家長的鼓勵,幼兒就會對長輩更加尊敬和貼近。逢年過節(jié),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時機,看望長輩,啟發(fā)幼兒內(nèi)心的想法,埋下感恩的思想種子,給孩子正確的感恩方法及行動。反之,幼兒就會跟隨父母,不聽話,不孝敬老人,甚至發(fā)生令人痛心的事情。
(1)感恩教育要避免單純說教式灌輸。行為靠養(yǎng)成,做一件事勝過說十件。要在生活中培育感恩,公共場所的文明禮貌教育,行為的約束。幼兒乘車時對老人的讓座、在外面對服務行業(yè)人員服務致以感謝、對長輩的愛稱、對老師的禮節(jié)、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宣傳等等,都需要長期的教育和積累。
(2)感恩教育絕不能偏離正確方向,幼兒的愛國教育不可缺失。雖然,幼兒不懂什么是思想,但是要知道中國人的概念,老師也要有政治的理念,把愛國愛黨的知識進行傳播教育,介紹中國的成就,教育幼兒當前的美好生活來歷,激發(fā)幼兒的好奇,留下好的印象。
(3)感恩教育不能追求短平快,需要長期的教育。我們國家的幼教事業(yè)關(guān)系到未來接班人的素質(zhì)好壞,沒有良好的道德力量支撐,民族精神是不會長久的。所以,作為一名幼教老師,一定要把孝道文化,感恩教育納入教育教學日程,培育未來一代有知識,更有品德。讓他們健康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國家發(fā)展的棟梁和人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力量。
[1] 張秀玲.淺談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shù)版,2007,(4):82-83.
[2] 魯華星.淺談幼兒的感恩教育[J].科技致富向?qū)?2010,(9X):234.
[3] 楊新平.淺談幼兒園小班感恩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3,(14):272.
G611
A
1003-2177(2017)10-0057-02
金英花(1976—),女,朝鮮族,遼寧鐵嶺人,本科,畢業(yè)于遼寧師范大學,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