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湘
毛澤東的發(fā)妻羅氏及其家人
□ 李 湘
關(guān)于毛澤東的結(jié)發(fā)妻子,其生平材料罕為人知。毛澤東本人也從未與他人談起過她的生平和姓氏。1936年,他在陜北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采訪時,也只是簡單地說:“我14歲的時候,父母給娶了一個20歲的女子,可是我從來沒有和她一起生活過——后來也沒有。我并不認為她是我的妻子,這時也幾乎沒有想到她。”
英籍作家韓素音女士在她的《早晨的洪流——毛澤東與中國革命》一書中猜測說:“毛不肯和那位姑娘有任何聯(lián)系,這使新娘一家備受閑話與羞辱,直到今天,韶山人還不肯說出新娘姓什么。我們僅知道她比他大四五歲,‘容貌秀麗’”。
毛宇居等人于1941年第四次修訂的《韶山毛氏族譜》上記載,毛澤東的元配夫人姓羅,但沒有記下名字,這是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歧視,也是舊中國婦女的悲哀。
其實,羅氏真名叫做羅一姑,生于1889年。她依中國舊式封建婚姻,由父母包辦,于1908年嫁到韶山?jīng)_,成為毛家的大兒媳。當(dāng)時韶山尚興早婚,而且妻子往往比丈夫大幾歲,羅氏比毛澤東大4歲。他們結(jié)婚時,毛澤東15歲,羅氏19歲。毛澤東與斯諾談話時回憶為他14歲,羅氏20歲,不確。
羅一姑的祖母和毛澤東的祖父是親兄妹。那時農(nóng)村提倡親上加親。羅一姑長得清秀而豐滿,是操持家務(wù)的能手。毛澤東的母親文氏,身體一直不好。那時,毛家又沒有女兒,急需一個能干的女人來操持家務(wù)。這門婚事就這么訂下來了。
羅氏嫁到毛家時,正值毛家人丁興旺、家業(yè)發(fā)展順利之時,羅氏在毛家恪盡兒媳之責(zé),幫助婆母文氏夫人干些針線女紅之類的活計,頗為相得。
羅氏嫁到韶山后,身體一直不大好,有時便回娘家小住。1910年2月11日,不幸病逝,葬于韶山南岸土地沖。有人說,毛澤東曾與羅氏廝守10年,純屬無稽之談。
毛澤東雖然不滿意這門婚姻,但對羅一姑毫無怨言。因為她更是這門不幸婚姻的受害者。因此,在以后漫長的日子里,毛澤東對羅一姑的親屬,總是懷著一種歉疚的心理,一如既往地給予關(guān)注。
建國后不久,一封由北京郵來的交“羅鶴樓老先生啟”的信件,寄往羅家。這是毛澤東的親筆信。羅鶴樓便是羅一姑的父親。毛澤東向羅府全家表示問候,并說如羅老先生身體尚健,歡迎他去北京走走。遺憾的是,羅老先生已于1943年12月去世了。關(guān)山阻隔,毛澤東不知這個情況。
1925年2月,毛澤東回鄉(xiāng)搞農(nóng)民運動,常去楊林一帶走村串戶,訪貧問苦。羅家是去楊林的必經(jīng)之路。毛澤東因此常去羅家。這期間,毛澤東與羅老先生,還有他的侄兒羅石泉交往甚多。在毛澤東的影響下,后來羅石泉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連羅鶴樓老先生也成了農(nóng)協(xié)的積極分子。
“馬日事變”后,羅鶴樓和侄兒羅石泉自然受到牽連。國民黨反動派抄了羅鶴樓的家,逮捕了羅石泉,對他們進行了種種迫害。50多歲的羅鶴樓只好攜家?guī)Э?,遠走洞庭湖區(qū)種湖田。羅石泉被罰重款后,交人保釋出獄,也去華容當(dāng)教書先生。直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們才回到家鄉(xiāng)?;丶也痪茫_鶴樓老先生就去世了,終年72歲。
解放后,羅石泉在家鄉(xiāng)教小學(xué)。前面說到的毛澤東寫給羅鶴樓的信,因老先生已不在人世,便是由羅石泉代為復(fù)信的。毛澤東收到他的信后,即給他寫信:來信收悉,十分想念你們。承蒙關(guān)注,極表謝意。
1950年5月,毛岸英受父命回鄉(xiāng),專門約請羅石泉到毛氏公祠見面敘談。毛岸英依鄉(xiāng)例叫他“舅舅”,贈他鹿茸、茶葉及人民幣20萬元(舊幣),詳細詢問了他的家庭生活和身體狀況,轉(zhuǎn)達了父親對他的問候。
那時,羅石泉已61歲,年老多病,家口眾多。他任教的小學(xué)是族立學(xué)校,薪水沒有保證,生活困難。毛岸英回京后向父親談了羅家的情況,毛澤東當(dāng)即請人為他匯來300萬元(舊幣)。弟媳王淑蘭從北京回韶山負責(zé)招待所的工作后,毛澤東又囑咐她:要常去羅家看看,他們都是受苦人。王淑蘭記著大哥的囑托,曾多次和九弟毛澤連去羅家看望他們,并送去大米、黃豆和豆腐干等物。
(摘自人民出版社《毛澤東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