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燕
2016年秋,新版語文教材試運行,2017年秋,部編語文教材全面推行。幾輪培訓下來,感覺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環(huán)節(jié)簡化了:每一單元都是人文主題與語文素養(yǎng)的雙線組織,每一單元乃至每一課都有非常明確的要求,且一如既往地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這樣,既讓教師在教學指導上有了“抓手”,也讓教師教學有了一定的自由度,為教師個性特色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統(tǒng)編教材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強調(diào)“活動、體驗”,重視讓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中獲得語文能力。也就是說,自主、合作、探究依然是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抓住核心價值目標的前提下,要發(fā)揮教學機智,通過多種形式的激發(fā)、引導,使學生的思維之花不期然地盛開在課堂之上。
一、雙邊質(zhì)疑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啟發(fā)、引導。課堂上瑣碎的提問,那種頻繁的一問一答,不但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無多大幫助,而且還霸占了課堂上學生寶貴的思考、理解的時間。課堂上,教師應該提出一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事物、命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特別是抓住文中最能點燃學生創(chuàng)造性火花的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聯(lián)想搜素,旁及其他?;蛩阉飨嚓P的閱讀資料,或回憶過去的知識,或挖掘自己曾有過的相似經(jīng)驗,打開歲月塵封的大門,獲得新的知識。當然,也可以翻轉課堂,讓學生先自學,事先查閱相關資料,試圖解決問題,不理解的大膽質(zhì)疑,使學生不唯書,不唯師。
二、集中思考
讓教師和學生的多種思想和觀點相互激蕩,引起連鎖反應,聚集起來,形成新思想和觀點,以解決問題。如,《天凈沙·秋思》中,可以讓學生思考:“‘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幕美好、平靜、溫馨,而‘我當時‘斷腸人在天涯,心情是很凄涼、孤獨的,兩者和諧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這樣的自相矛盾,學生就會積極思考,然后擺出自己的理由。
三、多樣活動
課堂不能一成不變,課文教法不可以千篇一律。老面孔、老套路誰都不喜歡,更不用說學生了。可以開展多樣的語文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1)角色置換。課堂上,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角色換位。比如,在教師示范分析一段文字之后,或者遇到自讀課文,對學生說“現(xiàn)在你是教師,我是學生,你來講講課文”,這樣,學生不僅思維處于積極狀態(tài),有利于他們掌握和運用學習方法,更會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思考、發(fā)現(xiàn)新見解的能力。
(2)聯(lián)想想象。讀詩學文,沒有想象,就不能把握作品中的形象,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然也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想象特點,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探索同一問題,或者按照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學生想象未來,去創(chuàng)造作者沒有創(chuàng)造的東西,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可以讓學生進行改寫、續(xù)寫、補寫、擴寫練習。如,學習《愚公移山》,可以啟發(fā)學生“如果不以神話結尾,愚公移山會是什么結果”,然后讓學生進行改寫。再如,學了《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后,當赫爾墨斯聽說自己只能做個“添頭”后,他們心里和表情會怎樣,讓學生補寫出來。這些拓展性訓練,有一定的自由度,能讓學生在原著主題、情節(jié)、環(huán)境所允許的范圍內(nèi),充分發(fā)揮想象,把自己的個性化思維方式盡善盡美地展示出來。這就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創(chuàng)設畫面。這比較適合詩歌和散文教學,利用詩歌和繪畫的相通之處,可以將語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畫面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如,《望岳》(李白)、《歸園田居》(陶淵明)等,都可以引導學生朗讀詩句,想象畫面,隨筆勾勒,使學生的心智得以和諧發(fā)展。
(4)編課本劇。如,《石壕吏》的人物形象很豐滿,就可以在課堂上隨機表演。
此外,還有評比、辯論、演講等多種形式,不一而足。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喚醒學生天賦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課堂成為啟迪學生思維的溫床,以此養(yǎng)成學生時時處處留意、有所發(fā)現(xiàn)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