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兩個小區(qū)之間的一條小路,構(gòu)成了周圍幾個小區(qū)的生活圈子。無數(shù)個小生意人將這個空間填得滿滿的。
一個一個的店鋪,做什么生意的都有。我常想,開這么多的店,他們到底能有多少收入,足夠養(yǎng)家嗎?有家五金店,我數(shù)次經(jīng)過但從沒買過東西。后來裝修住房需要買些小五金,走進去發(fā)現(xiàn)里面別有洞天,除了五金還有各種小家電、簸箕、掃帚、垃圾桶等一切家中必備用品。兩個拖著鼻涕的小女孩兒正坐在矮凳上寫作業(yè)。老板娘蓬頭垢面,老板倒有點油頭粉面的意味。我買完五金跟店主商量是否可以幫著安裝一下。店主滿口答應(yīng),還主動攬活兒,希望我把所有跟五金有關(guān)的業(yè)務(wù)都交給他。這樣一來一往,他僅安裝費一項就從我手里拿走一兩千元。后來他不經(jīng)意間提到,這樣的活兒每個月至少有五六單,算下來月入上萬元應(yīng)該不是什么難事。我是小瞧人家了。
在各個店鋪開門納客之前,這里有一個小規(guī)模的早市,大多是賣蔬菜、蛋肉、水果和花草的,也有的在賣牛奶面包和豆花。顧客一般都是老年人。買好東西回到家,年輕人也該起床吃東西上班了。
傍晚的時候,路邊又開始熱鬧起來。這是夜市的前兆。跟早市的顧客相反,逛夜市的一般都是中年人和年輕人。最先出現(xiàn)的總是沙土攤主。這可不是一般的沙土,而是小孩子玩的沙土。攤主鋪好一大塊塑料布,把沙土倒在上面,擺上幾只花花綠綠的小鏟子、小塑料桶。一群步履蹣跚的小孩子跟頭把式地跑過來,后面還追著一堆大人。小孩兒們光著小腳丫,拿著小鏟子,把沙土鏟進塑料盒,然后再倒出來,玩得津津有味,大人們在旁邊樂哈哈地看著。每人次五塊錢,隨便玩到什么時候。沙土攤旁邊有個榨甘蔗汁的。擺一臺榨汁機,四塊錢一小杯。小孩子們玩累了,就嚷嚷著讓媽媽買甘蔗汁喝。兩個小攤挨著,有點互相照應(yīng)的意思。
隨著天色漸晚,人越聚越多,大多是附近小區(qū)飯后散步的居民。賣烤腸的、烤蠔的,賣平價涼鞋、皮鞋、衣服、裙子和襪子的攤位也漸漸熱鬧起來。我很少照顧他們的生意,只有一次,見一對情侶模樣的年輕人,很恩愛地牽著手,讓人忍不住要祝福他們。于是花六塊錢從他們那里買了一幅3D畫,畫上是一堆很萌的小狗。女兒收到這個禮物喜歡得不得了。還有一個給手機貼膜的小伙子天天坐在小桌后面,認真地拿著刀片在那里比畫。前些日子電視上說某地有個小伙子做手機貼膜生意,月收入一萬五。我眼前這個小伙子能收入多少呢?
南方的氣候適宜室外活動,街上人多,自然生意就來了。擺攤者似乎都很守規(guī)矩,按時來按時走,并不怎么吵,大家相安無事。想來,他們過得好,我們才更方便;我們過得好,他們才有生意做,這都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事。那就讓大家都好吧。
(摘自《證券時報》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