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瑋,李 園,劉 閃,門文欣,李獻朋,宗再興,趙婷婷,于宏偉
(石家莊學院化工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35)
棉纖維變溫紅外光譜研究
劉子瑋,李 園,劉 閃,門文欣,李獻朋,宗再興,趙婷婷,于宏偉
(石家莊學院化工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35)
采用變溫傅里葉變換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技術(ATR-FTIR),分別研究了棉纖維的紅外光譜。實驗發(fā)現(xiàn)在 2950 cm-1~ 2830 cm-1、1450 cm-1~ 1400 cm-1、1350 cm-1~ 1300 cm-1和 1100 cm-1~ 1000 cm-1等四個頻率區(qū)間內,棉纖維同時存在著 CH2不對稱伸縮振動模式(νasCH2)、CH2對稱伸縮振動模式(νsCH2)、OH 變形振動模式(δOH)和 C-O 伸縮振動模式(νC-O)等四種紅外吸收模式。
實驗結果: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νasCH2和νsCH2對應的紅外吸收頻率增加,而棉纖維δOH(包括:δOH-1和δOH-2)和 νC-O(包括:νC-O-1、νC-O-2、νC-O-3和 νC-O-4)對應的紅外吸收頻率減少。本項研究開拓了變溫 ATR-FTIR 技術在棉纖維結構分析方面的研究范圍。
棉纖維 紅外光譜 結構
棉纖維廣泛應用紡織行業(yè)領域中[1-2]。棉纖維通常采用透射電鏡法研究其結構[3-6],而傳統(tǒng)的紅外光譜法由于制樣繁瑣,相關研究少見報道。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ATR-FTIR)則不需要對于樣品進行任何處理。因此本研究采用 ATR-FTIR術結合變溫附件,研究了棉纖維變溫紅外光譜(包括一維、二階及四階導數(shù)光譜),進一步探索研究溫度變化對于棉纖維微觀結構的影響。
1.1 材料
棉纖維(石抗 126 號),石家莊學院藥物制劑2013級本科陳月彎同學友情提供)。
1.2 儀器
紅外光譜儀(Spectrum 100); ATR-FTIR 變溫附件(Golden Gate);ATR-FTIR 變溫控件(WEST 6100+)。
1.3 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參考文獻[7]。
a 棉纖維一維光譜
c 棉纖維四階導數(shù)光譜
在 4000 cm-1~ 600 cm-1頻率范圍內,開展了棉纖維的紅外光譜研究。根據(jù)文獻報道[7-9],棉纖維的特征紅外吸收頻率主要集中在 1100 cm-1~ 1000 cm-1、1350 cm-1~ 1300 cm-1、1450 cm-1~ 1400 cm-1和 2950 cm-1~ 2830 cm-1等四個頻率區(qū)間,因此本文重點在這四個頻率區(qū)間開展棉纖維變溫紅外光譜的研究。
2.1 棉纖維紅外光譜研究
2.1.1 2950 cm-1~ 2830 cm-1頻率范圍內棉纖維紅外光譜研究
a 棉纖維 νCH2 一維光譜
b 棉纖維 νCH2 二階導數(shù)光譜
c 棉纖維 νCH2 四階導數(shù)光譜
在 2950 cm-1~ 2830 cm-1頻率范圍內首先展開了棉纖維的一維光譜的研究工作(圖 2a),由于其分辨能力不高,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光譜信息。而棉纖維的二階導數(shù)光譜的分辨能力則有了明顯的提高(圖 2b),其中 2918 cm-1頻率處(293 K)的紅外吸收峰歸屬于棉纖維 CH2不對稱伸縮振動模式(νasCH2),而 2850 cm-1(293 K)頻率處的紅外吸收峰則歸屬于棉纖維 CH2對稱伸縮振動模式(νsCH2),而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 νasCH2和 νsCH2對應的紅外吸收頻率增加,此外棉纖維 νasCH2和 νsCH2對應的紅外吸收強度進一步降低。進一步開展了棉纖維的四階導數(shù)光譜研究(圖 2c),則得到了同樣的紅外光譜信息。
2.1.2 1450 cm-1~ 1400 cm-1頻率范圍內棉纖維紅外光譜的研究
a 棉纖維 δOH-1 一維光譜
b 棉纖維 δOH-1 二階導數(shù)光譜
c 棉纖維 δOH-1 四階導數(shù)光譜
在 1450 cm-1~ 1400 cm-1頻率范圍內展開了棉纖維的一維光譜的研究工作(圖 3a)。其中 1427 cm-1(293 K)頻率處的紅外吸收峰歸屬于棉纖維 -OH 變形振動模式(δOH-1),但其受到棉纖維 CH變形振動模式(δCH)和 CH2變形振動模式(δCH2)協(xié)同作用的影響,并不能得到高質量的紅外光譜信息。而進一步研究了棉纖維的二階導數(shù)光譜(圖 3b),其分辨能力有所提高,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δOH-1的紅外吸收頻率略有降低,而相應的紅外吸收強度降低。進一步研究了棉纖維δOH-1的四階導數(shù)光譜(圖 3c),則得到了同樣的紅外光譜信息。
2.1.3 1350 cm-1~ 1300 cm-1頻率范圍內棉纖維紅外光譜的研究
a 棉纖維 δOH-2 一維光譜
b 棉纖維 δOH-2 二階導數(shù)光譜
c 棉纖維 δOH-2 四階導數(shù)光譜
在 1350 cm-1~ 1300 cm-1頻率范圍內展開了棉纖維的一維光譜的研究工作(圖 4a),由于其于分辨能力較低,并不能得到有用的紅外光譜信息。而進一步研究了棉纖維的二階導數(shù)光譜(圖 5b),其中 1336 cm-1頻率(293 K)附近的紅外吸收峰歸屬于棉纖維 -OH 變形振動模式(δOH-2),但同樣受到棉纖維δCH和δCH2協(xié)同作用的影響,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δOH-2紅外吸收頻率降低為1334cm-1頻率(393 K),而對應的紅外吸收強度略有下降。進一步研究了棉纖維的四階導數(shù)光譜(圖 4c),則得到了同樣的紅外光譜信息。
2.1.4 1100 cm-1~ 1000 cm-1頻率范圍內棉纖維紅外光譜的研究
a 棉纖維 νC-O 一維光譜
b 棉纖維 νC-O 二階導數(shù)光譜
c 棉纖維 νC-O 四階導數(shù)光譜
在 1110 cm-1~ 1000 cm-1頻率范圍內,展開了棉纖維的一維光譜(圖5a)的研究工作,并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紅外吸收峰;而進一步研究了棉纖維的二階導數(shù)光譜(圖5b),其分辨能力有顯著的提高,其中在 1031 cm-1(293 K)和 1056 cm-1(293 K)頻率附近的發(fā)現(xiàn)的紅外吸收峰歸屬于棉纖維 C-O 伸縮振動模式(νC-O),而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 νC-O的紅外吸收頻率和吸收強度降低。而進一步研究棉纖維的四階導數(shù)光譜(圖5c),其分辨能力則進一步提高,其中在 1077 cm-1(293 K)、1059 cm-1(293 K)、1050 cm-1(293 K)和 1033 cm-1(293 K)頻率附近發(fā)現(xiàn)棉纖維 νC-O,而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 νC-O對應的紅外吸收頻率和紅外吸收強度則進一步降低。
2.2 棉纖維變溫四階導數(shù)光譜研究
由于棉纖維的四階導數(shù)光譜的分辨能力要優(yōu)于相應的一維及二階導數(shù)光譜,因此在 2950 cm-1~ 2830 cm-1、1450 cm-1~ 1400 cm-1、1350 cm-1~ 1300 cm-1和 1100 cm-1~ 1000 cm-1等四個頻率區(qū)間內,重點開展了棉纖維變溫四階導數(shù)光譜研究,來進一步探索研究溫度變化對于棉纖維分子微觀結構的影響,相關紅外光譜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棉纖維四階導數(shù)光譜數(shù)據(jù)
注:↓ 代表隨著測定溫度的增加,棉纖維有機官能團對應的紅外吸收強度降低。
實驗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的主要特征紅外吸收官能團δOH(包括:δOH-1和δOH-2)和 νC-O(包括:νC-O-1、νC-O-2、νC-O-3和 νC-O-4)對應的紅外吸收頻率略有減少。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中的 α-纖維素中 1 位和 2 位上的 OH- 之間的氫鍵作用進一步增強,因此δOH-1,δOH-2和 νC-O相應的紅外吸收頻率略有降低(下頁圖 6);而棉纖維 νasCH2和 νsCH2對應的紅外吸收頻率卻略有增加,這可能是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棉纖維分子中 3 位 OH- 的誘導效應增加,而相應的 νasCH2和 νsCH2紅外吸收頻率略有增加。
圖6 棉纖維分子結構
室溫下,棉纖維的橫截面呈腰圓形,縱向呈扁平扭轉帶狀,且沿纖維長度方向不斷改變扭曲的方向[10-11],而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的微觀物理結構有所改變,因此相應的 νasCH2、νsCH2、δOH(包括:δOH-1和δOH-2)和 νC-O(包括:νC-O-1、νC-O-2、νC-O-3和 νC-O-4)對應的紅外吸收頻率有所改變。
在 1100 cm-1~ 1000 cm-1、1350 cm-1~ 1300 cm-1、1450 cm-1~ 1400 cm-1和 2950 cm-1~ 2830 cm-1等四個頻率區(qū)間:棉纖維同時存在著:νasCH2、νsCH2、δOH(包括:δOH-1和δOH-2)和 νC-O(包括:νC-O-1、νC-O-2、νC-O-3和 νC-O-4)等四種紅外吸收模式。進一步采用變溫紅外光譜技術研究溫度變化對于棉纖維結構的影響。實驗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棉纖維δOH-1、δOH-2、νC-O-1、νC-O-2、νC-O-3和 νC-O-4對應的紅外吸收頻率略有減少,而棉纖維 νasCH2和 νsCH2的紅外吸收頻率卻略有增加。本項研究則進一步證明在 293 K ~ 393 K的溫度范圍內,棉纖維微觀物理結構是有所改變。
[1] 李鐸,楊建忠,郭昌盛. 棉纖維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16(2): 174-177.
[2] 李遠惠,杜非非. 棉/錦織物染整工藝研究[J].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4(3): 5-6.
[3] 張麗,蔡玉蘭,王善元,等. 微波處理對棉纖維結晶結構的影響[J]. 纖維素科學與技術,2009,17(1): 52-56.
[4] Wartelle L H, Bradow J M, Hinojosa O, et al. Quantitative cotton fiber maturity measurements by X-ray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advanced fiber information system[J]. J Agric Food Chem, 1995, 43(5): 1219-1223.
[5] 梁予,陳戰(zhàn)國,傅海威,等. 棉纖維表面結構的電鏡分析[J]. 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5(3): 56-58.
[6] Muto A, Bhaskar T, Tsuneishi S, et al. Activated carbon monoliths from phenol resin and carbonized cotton fiber for methane storage[J].Energy Fuels, 2005, 19(1): 251-257.
[7] 韓衛(wèi)榮,劉樹彬,周中高,等. 變溫傅里葉紅外光譜技術研究硬脂酸結構及相變機理[J].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4,50(1): 11-14.
[8] 王宗明,何欣翔,孫殿卿. 實用紅外光譜學[M]. 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0: 290-293.
[9] 沈德言. 紅外光譜法在高分子研究中的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77-87.
[10] 吳淑煥,潘偉,李翔,等. 纖維定性鑒別與定量分析[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 1-5.
[11] 高潔,湯烈貴. 纖維素科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1-15.
2017-05-18
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課題(171501232A)。
于宏偉(1979-),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紡織材料紅外光譜的研究。
TS101.92+1.S2,O434.3
A
1008-5580(2017)04-0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