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武+張晨州+楊京帥+尹祥祥+李曉明
摘 要:當前,我國建筑主要都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這種結構具有支撐力度大,抗裂變、抗震等優(yōu)點,但鋼筋混凝土框架節(jié)點處的施工卻是個難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建筑物質量帶來影響。本文探討了鋼筋混凝土框架節(jié)點容易出問題的原因,并對采取的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鋼筋;節(jié)點;原因;措施
當前,我國建筑主要都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這種結構具有支撐力度大,抗裂變、抗震等優(yōu)點,但這種結構中,由于鋼筋框架之間存在節(jié)點,因此,在這個部位,相應抗壓、抗震效果不是很好,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對這個部位采取一定的搓死,使節(jié)點承壓能力和抗震能力有效提升,這樣,才能確保整個工程質量符合要求。
一、造成鋼筋混凝土框架節(jié)點問題的原因
1.核心區(qū)水平箍筋配置
在框架結構設計和施工中,為保證滿足節(jié)點核心區(qū)最小體積配箍率,會根據不同抗震等級采用不同的箍筋形式。但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鋼筋密集,構造復雜,難以綁扎,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常常采用先安裝梁底模,柱子箍筋先套在柱主筋上,再綁扎安裝梁縱筋的方法,這種綁扎方法會造成節(jié)點區(qū)箍筋不能及時調位,甚至有的單位采用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不放箍筋或少放的方法,造成箍筋強度不夠,不能達到質量要求。
2.施工問題
現澆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中,基礎、柱、梁及板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求是不同的,有時彼此相差還很大,因此,相鄰兩個構件間的銜接就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處理。一般來說,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不宜大于5 MPa,但對于鋼筋混凝土柱來說,其強度一般達到C60,而梁和板的混凝土強度則等級多為C30或C35,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還要低些。由于強度差距較大,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進行一定處理,不然節(jié)點處由于混凝土強度不同,就會產生褶皺、變形等情況,從而使建筑質量產生問題。
二、處理措施
1.在鋼筋下料加工的時候,就考慮增加若干根與箍筋同級別的短鋼筋,具體長度根據節(jié)點區(qū)箍筋高度確定,箍筋開口處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設計間距用短鋼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邊或兩邊相對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開口四周封閉的整體骨架。
2.在安裝梁鋼筋之前,把整體骨架套入柱縱筋并用墊木擱置在樓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縱向鋼筋并綁扎,待梁鋼筋安裝完沉梁時,節(jié)點區(qū)骨架就與梁整體下落,且不會出現變形、開口的問題。這種方法可保證節(jié)點區(qū)箍筋的間距與數量,實施效果很好,使得節(jié)點區(qū)箍筋能夠滿足規(guī)范要求。
3.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問題的處理措施。對于這種框架結構節(jié)點混凝土保護層問題,首先在施工時要保證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滿足要求,然后再采取兩種措施,以解決內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偏大問題。
(1)先在加工內層梁箍筋的時候,就考慮把處于節(jié)點區(qū)域附近的箍筋尺寸減小2~3 cm,保證箍筋和梁鋼筋能夠綁扎到位,避免出現梁截面小而箍筋大的問題。
(2)根據文獻的規(guī)定,當梁、柱中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于40 mm時,應該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建議在實際施工時,可以在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偏大的鋼筋(內層鋼筋)外加鋪一層鋼絲網,并且與梁鋼筋綁扎固定好,這樣就可有效防止鋼筋表面混凝土開裂的問題,解決了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偏大的問題。
4.混凝土施工縫。在框架結構中,混凝土施工縫的留置也是非常關鍵的,通常會將施工縫留在剪力不大,易于施工的地方,在柱的施工中,宜將混凝土施工縫留置于基礎的頂而、梁之下或板之上等部位;若梁的承重能力有主次之分,其樓板的澆筑方式應當依照梁的主次順序依次澆筑,并將施工縫留置于次梁之上,最好控制在中間的1/3范圍之內。為了便于施工,在框架結構柱的頂層和中間層的節(jié)點核心處,通常會將施工縫留置在柱中距離梁底幾個鋼筋錨固長度的位置而非梁下面。
5.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交接面的施工。不同混凝土等級的混凝土在交接而接續(xù)連續(xù)施工,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時間宜縮短,并應在前種混凝土結構前,將后續(xù)混凝土澆筑完畢,不能將交接而作為施工縫處理。將快易收口網作為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交接而的模板,施工非常方便,該收口網與混凝土結合牢固,接續(xù)澆筑混凝土時表而不用處理,現已廣泛應用,效果很好。
三、結語
當前,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新型建筑已經拔地而起,這些建筑有許多在結構類型上已經取代了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如北京的“鳥巢”體育館,主體全部采用了輕量化鋼結構,從而更加美觀和易于施工,也克服了鋼筋混凝土框架節(jié)點的承壓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材料科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良好性能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方式必將成為未來建筑工程主體結構設計中的主要設計方式,工程技術人員應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更多高校的節(jié)點核心區(qū)域的施工水平,使節(jié)點的施工能夠更加簡便、快捷、安全,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
參考文獻:
[1] 陳霞.框架結構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施工技術[J].建筑,2014,02:56-58.
[2] 張薇.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計[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1:107.
[3] 羅燕,徐建.梁柱節(jié)點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1:341.
[4]田彪. 淺談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J].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08:166.
[5]田彪. 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加固的方法選擇[J].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