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郝雙奎+張明亮+任紅麗+安綠宇
摘 要:為了對陜西省玉米試驗品種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和篩選,特以陜西省渭南市為例,進行玉米品種的篩選評價。通過具體的試驗,來對玉米品種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定,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陜西??;玉米;區(qū)域試驗;篩選;評價
玉米作為陜西省最主要的農(nóng)作物之一,可是由于近年來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玉米的生產(chǎn)發(fā)展受到了較大的制約。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利用更先進的技術來對玉米的品種以及產(chǎn)量進行優(yōu)化。因此特以陜西省戶縣為例,對玉米試驗品種的各項指標進行觀察鑒定,以此來有效地提升玉米品種的產(chǎn)量。
一、試驗地點的基本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了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孫鎮(zhèn)白楊樹村,極其適合進行玉米種植的肥沃土壤,其次與陜西省其他的地區(qū)一樣,都是在小麥收割完成以后進行對玉米的種植。另外其在灌溉的過程中采用的是井水灌溉的方式,也有利于進行排水。
二、玉米試驗品種的組合及種植設計
1.試驗品種的組合。對于此次試驗品種的選取,主要有51個,對其進行編碼,依次為1-51。對不同品種的產(chǎn)量(kg/hm2)以及出籽率(%)進行觀察,之后對按照產(chǎn)量進行排序,具體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2.區(qū)域試驗的設計。將51個品種分別進行處理,區(qū)域的面積為18平方米,行長、行間距以及株距分別為6.13米、0.76米、0.26米,密度為7.02萬株/hm2,在種植的過程中按照從小到大的方式按照S型進行排列,6行區(qū),收中間4行進行計產(chǎn)。
3.對試驗田間的管理。選擇好試驗田之后,首先對土地進行相關的處理,即在6月15日利用農(nóng)用拖拉機來犁地,然后進行化行。次日由人工來進行播種,每個穴放入4粒玉米種。放完之后于當月17日進行第一次的灌水,為出苗提供有利的條件。間定苗期為7月4日。采用三元復合肥按照650kg/hm2來對其進行施肥,20天以后進行第二次施肥,此次按照400kg/hm2進行施肥,為了保證試驗田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全過程的除草均是人工進行,未使用任何的化學方法。10月10日收獲。
三、各個指標的結果
1.品種的生育期。試驗選取的51個品種其具體的生育在93天-100天之間,相差最多的為一周。詳見下表。
2.品種的抗逆性。品種播種以后,天氣狀況基本良好,由于8月20日晚間突發(fā)大風,使得個別品種出現(xiàn)了倒伏,再加上九月份進入到多雨季節(jié),使得品種倒伏現(xiàn)象嚴重。
3.品種的抗病性。收割結果表明,品種抗病性良好。
四、評價
通過試驗結果可知,3、6、11號等20個品種是較為良好的品種。
五、結語
通過對試驗品種的篩選,使用品質良好的玉米品種能夠有效地提升玉米的產(chǎn)量,因此應該予以推廣使用,來推動陜西省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梁新棉,劉樹勛,鮑聰,等.2014年河北省夏玉米新品種篩選與評價試驗結果初報[J]. 種子科技,2015,33(4):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