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爾摩斯
提起竇靖童,免不了要提及她生父生母這對音樂人明星CP。醫(yī)學和遺傳學的問題不好說,畢竟技術(shù)含量太高了。記得竇靖童出道的前一天,好多媒體打出了這樣的Slogan(標簽):整個華語樂壇都在等這個人的聲音。但竇靖童從出道一直到去年推出首張專輯《Stone Café》,她既不王菲,也不竇唯,而是帶有著竇靖童的標簽:內(nèi)斂卻帶著熱烈的情緒。
在竇靖童身上,你看不到傳統(tǒng)中國流行音樂的半點影子,音樂部分的她,就是一個全新的唱作人,一個比同期華語新人,更有國際化視野格局,并且棱角分明、個性突出的全能唱作人。
在現(xiàn)如今的音樂江湖里,竇靖童是公眾的有一個好奇聚焦,她能創(chuàng)作和演繹這首歌是令人出乎意料的。不僅只是請到竇靖童擔綱創(chuàng)作,更重要的是《See You Again》跳脫了大家對網(wǎng)絡熱點的認知。音樂本身是一項在精細度和藝術(shù)感上超越電影的工種,音樂和電影的匹配度是一門學問,但凡好的電影,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有非常好的主題曲、片尾曲、插曲和OST,比如《現(xiàn)代啟示錄》,比如《苦月亮》,再比如《歲月神偷》。
音樂于之電影,能夠起到鏡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而電影于之音樂,有時候也能夠給音樂創(chuàng)作人,提供另一個比想象更大的空間,用以肆意自己的靈感,甚至在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提供全新及未知的可能性。
《See You Again》也是竇靖童首次為影視作品譜寫音樂。乍聽之下,也許你會覺得這首《See You Again》情緒平淡、旋律不夠抓耳,但它卻是和《聲之形》最為契合的音樂。
《聲之形》是一部尚未在中國公映的日本動畫影片,但因為在2017年東京動畫獎中收獲了兩個大獎(最佳動畫獎,最佳編劇獎)而備受動畫界和電影界關注,女性導演山田尚子的導演經(jīng)歷并不長,但她近年執(zhí)導的《KON》輕音版和《玉子愛情故事》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和大量的討論,獨有的女性視角讓她的作品受到很多女性觀眾的追捧,尤其在愛情劇的處理上,山田尚子頗有心得。
《聲之形》的主人公西宮硝子是一個有聽覺障礙女孩,卻總以善意擁抱傷害和生活。同時它也是一部關于青春的錯誤與成長的救贖的故事,從這首歌MV的剪輯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部劇有著悲情的一面,竇靖童很好地把握了電影的情緒,通過巧妙的編曲和音色,她讓整首歌有了日本的色彩,甚至能聽出那么一些日本演歌的氛圍。而合成器部分的巧妙融入,更是完美契合了女主西宮硝子“聽覺障礙”的設定,通過合成器讓整首歌在超越旋律和編曲的層面得到升華。同時,整首歌在歌詞上是具有敘事性的,詞匯并不復雜,但是卻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電影的情緒,竇靖童營造了兩個人的對話空間,“dandelions蒲公英”也是(Our hearts are scattering with the dandelions,我們的心如蒲公英一般隨風飄零)在日本電影里是極其常用的移情修辭物。
其實仔細聆聽《See You Again》這首新歌,與竇靖童之前個人專輯《Stone Café》的區(qū)別,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次的她,和上一次的她,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是有不同的。一是在旋律和演繹上,這一次的竇靖童,明顯多了很多內(nèi)斂的成份,甚至很少有那種肆意的釋放,一如她這個年齡應該有的追求個性與張揚。
《See You Again》雖然在音樂氛圍上,依然是歐美和西洋的,但在音樂氣質(zhì)上,實際上已經(jīng)有了很多東瀛的味道,那種溫婉又夢幻的感覺,就像是在看宮崎駿的作品,或者說讓人想到了日本動漫那種既東方、又夢幻的氣息。
《聲之形》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卻也是一個未到絕望時、依稀有曙光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也是一個“絕處逢生”的故事。石田將也的孤獨無助,以及受傷的西宮硝子的情感起伏,都被竇靖童以聲音的方式紀錄并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起承轉(zhuǎn)合戲劇感,一般是一首流行歌曲很少所擁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很多創(chuàng)作人最想?yún)⑴c和嘗試的。毫無疑問,這一次竇靖童的嘗試是相當成功的,她也在保持以往作品的基礎上,為自己《See You Again》注入了一種全新的戲劇化張力,還包括如道具般的氛圍樂場景。甚至就連演繹的力度,也有著與主人公石田將也的那種囈語感,以及西宮硝子在聽覺障礙的情況下,一種難以名狀的聲之形的表現(xiàn)。
竇靖童創(chuàng)作的這首《See You Again》,還很貼心的提供了不少聲音的形態(tài)。雖然沒有昂揚和高亢的歌聲,但鍵盤手貝貝和竇靖童擔任制作人的《See You Again》,卻在樂器的層次上,做了很多精妙的處理。尤其是扭曲又支離的吉他效果,不僅給人一種魔幻的感覺,也很貼合石男將也那種孤獨的封閉情緒,星星點點組成的音色,也自成了一個豐盈,卻絕對獨一無二的風格。
這首歌曲還有一個中文名,叫《與你再遇》。暖昧的情愫、錯過的告白、封鎖的內(nèi)心、放棄的生命……最終在“重遇”這樣的背景下,又被激發(fā)出純真、感傷的火花。這種綿延、落寞卻又開闊的感受,也是很多日系藝術(shù)品的特質(zh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竇靖童少年的年紀,對于《聲之形》這部電影推廣曲的創(chuàng)作,也是完美的契合。所以,我們才能聽到青春年少才有的不奢華的唯美,不濃烈的感傷,以及在跌宕起伏中花落卻未落的純愛狀態(tài)。
其實,重遇竇靖童,何嘗不是一件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