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儋州,提起唐寶山,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每逢春節(jié)來臨,人們到商場去購買年貨時,有一樣東西非買不可,那就是唐寶山的山歌劇影碟。正月期間,倘若你到鄉(xiāng)下的村邊或小巷行走,你會發(fā)現(xiàn),唐寶山山歌聲浪此起彼落,天真的孩子們在玩耍中,嘴里還唱著剛剛學會唐寶山的經(jīng)典唱段??梢?,唐寶山的山歌劇已融入儋州這塊熱土里。
早在1980年,他便成立了唐寶山歌劇團,成為儋州最具影響的民間文藝團隊,唐寶山也被稱為“調聲山歌王”。
唐寶山出生在儋州三都鎮(zhèn)農村,當?shù)厥钦{聲流傳最為久遠的地區(qū),他從小耳濡目染,唱得一嗓好調聲、山歌。
1960年代,在采石場砸石頭時,唐寶山的調聲、山歌已經(jīng)很出名,周邊村莊的人經(jīng)常過來和他“對調”,一比高下。調聲讓枯燥勞累的日子陡增了樂趣,由于他的調聲幽默風趣,廣受附近村民喜愛。
1970年代,唐寶山開始了儋州調聲山歌的創(chuàng)作和編劇工作,成績顯著。1976年在儋州北部大寨辦山歌隊任總編導期間,編寫山歌2000多首,在當?shù)爻青l(xiāng)巡回演出160多場,深受群眾歡迎和追捧,獲群眾贈送錦旗130多面。
1980年,唐寶山以自己的名字組建“寶山歌劇團”,組團伊始,家人反對、演員家人阻攔和沒有資金成了三只攔路虎,唐寶山憑借他自信、耐心和過人的口才,說服了家人和演員的家人,并從農行貸款3000元作為啟動資金,一個只有12人的山歌劇團終于組建起來了。山歌劇《觀音廟》是唐寶山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演出首戰(zhàn)告捷。之后,山歌劇 《秦香蓮》在儋州城鄉(xiāng)演出引起轟動。從此,寶山歌戲團名聲鵲起。各個村莊競相來包場演出。
在結婚、祝壽、搬遷、子女上大學等喜慶之日,請一個調聲隊來演出,已成為了儋州人的一種傳統(tǒng)。如果能請到唐寶山歌劇團,聽唐寶山編排的調聲、山歌,那是要吸引很多鄉(xiāng)親朋友前來助興的。那個年頭,農村用電照明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而因停電中斷演出也如家常便飯。有一次,在潭龍村演出,戲剛過半就停電了,本想改天再演,沒想到看戲心切的群眾,立即回家拿出平常下海捕撈魚蝦的火把,讓青年人站在舞臺的四周,輪流掌火把為演出照明,演出結束后,群眾點燃了事先準備的鞭炮祝賀演出成功。老百姓的盼戲、愛戲的熱情,深深地感動著每個演員。白天,女演員們主動給五保戶挑水、洗衣服,每到一個村里演出,演員們吃的大米幾乎都是群眾無償贊助的。每當離開村的前一天,村里總要殺豬宰羊,設宴歡送。
據(jù)了解,唐寶山編寫儋州山歌劇,總是把最熟悉的故鄉(xiāng)人物、新近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放進作品里,他知道鄉(xiāng)親們愛看些什么,他知道哪些語言能讓人笑破肚皮,他知道哪些唱詞能讓觀眾眼里含著淚花。
不僅如此,唐寶山歌劇團還協(xié)助政府部門,進行各種宣傳、發(fā)動工作。2006年,該團同儋州市司法局奔赴??诒O(jiān)獄,為服刑人員譜寫普法教育的儋州調聲山歌,作鄉(xiāng)情普法教育。2006年,該團編排搬遷山歌、調聲《建設美好家園》,在洋浦地區(qū)巡回演出30多場,教育群眾,推動了洋浦搬遷工作。
唐寶山為弘揚和創(chuàng)新儋州的山歌、調聲,在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回報。2008年2月,他被文化部列為首批國家級儋州調聲代表性傳承人,對此,他表示:“從年幼到現(xiàn)在,調聲山歌是我生活的樂趣,令我癡狂。我們要代代傳承好調聲、山歌這些儋州獨特的民間文化遺產(chǎn)?!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