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瓊
[摘要]購物是一種消費行為,也是一種心理體驗。虛擬現(xiàn)實購物發(fā)展很快,但它還未發(fā)達到可以通過虛擬信息來傳遞現(xiàn)實物品帶給我們的舒適感和觸摸感,人們也無法體會到現(xiàn)實場景帶來的心靈震撼。在傳統(tǒng)步行街與虛擬購物之間,利弊相滲,相互影響。不管是實體的步行街,還是虛擬的購物廣場,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購物場所。
[關鍵詞]虛擬現(xiàn)實 步行街 心理空間
在數(shù)字化的今天,購物場所從傳統(tǒng)的步行街發(fā)展到Web購物網(wǎng)站,從網(wǎng)頁購物再次升級到3D網(wǎng)絡商城,2016年阿里巴巴的“Buy+”計劃更是加速實現(xiàn)了虛擬世界的購物體驗。傳統(tǒng)步行街與虛擬購物街帶給我們的是不一樣的心理體驗,各有各的利弊及受眾人群。
一、步行街的文化心理營造
(一)傳統(tǒng)步行街的文化記憶
步行街是市民的重要活動空間。商業(yè)步行街兼具購物、文化娛樂、休閑、展示等功能,使人們擁有了安靜、繁榮而方便購物與娛樂的場地。購物除了是一種消費行為,同時也是一種心理情感體驗,因此步行街不單是買賣場,更由實體空間拓展到了心理空間范疇。
作為城市本身魅力反映的所在,步行街敘說著歷史,是文化的記憶,也喚起地域性市井百姓的許多情感。如澳大利亞布里班街頭雕像,再現(xiàn)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憶起城市的歷史。長沙黃興路步行街中間的銅像——修鞋匠、磨刀匠、照相者、補鍋匠,這些雕像描繪人物之間的交往情景,擺弄各種手勢和姿勢,甚是有味,也喚起了人們對另一個時代的追憶。這些元素讓人們在環(huán)境中去感覺、去領悟,傳承了步行街所獨有的歷史文脈,增加了場所的意義。因此,步行街成為歷史性散步道路和現(xiàn)代城市的購物娛樂中心。
(二)虛擬購物街的文化記憶缺失
虛擬步行街只是對現(xiàn)實步行街的建模虛擬,沒有文化的承載,沒法挖掘老街的文化內涵,不能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精神上的東西。它只是在軟件層面上虛擬新商業(yè)模式下的商業(yè)步行街的購物空間、觀賞空間、廣場空間。在虛擬現(xiàn)實的條件下感受“商品陳列的消費”,“消費的商品陳列”,“符號的消費”,“消費的符號”,其實也就是一個視覺環(huán)境場。雖然虛擬現(xiàn)實購物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世界各地商場隨便購買,購物者可以逛紐約第五大道,也可以去英國復古集市,但人們無法獲得實際場景帶來的心靈震撼。
二、步行街的行為心理空間營造
(一)傳統(tǒng)步行街的行為心理空間構建
步行街不限于“賣東西”,而是一種文化享受場所。在寸土寸金的商業(yè)街騰出空間建起廣場草坪等,營造出一種商業(yè)街從未有過的人文環(huán)境,以人為本,從單一到聯(lián)合。
人的感知空間是三維的,設計師在設計街道的時候對長度、寬度、高度及周圍環(huán)境的把握都是有針對性的,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中也提到:“對多數(shù)人而言在日常情況下400-500米的步行距離是可以接受的,超出這個范圍便不易接受。兩邊的街道距離最佳在16-18米,如果過寬,就會因視距太遠看不清對面的商品?!备鶕?jù)心理感受模式,步行街內的建筑物空間應該是一個圍合的,盡量避免發(fā)散的、不聚人氣的“消極空間”;廣場的寬度不能超過鄰近建筑物高度的兩倍。商業(yè)街的理想氣氛是讓人覺得親切、放松、“平易近人”,購物空間要給人以穩(wěn)定的舒適感。商業(yè)街講究多元化的繁華效果,使行人能駐足停留,感受、欣賞環(huán)境場所,有具體的可視可感的實體,顏色、照明時刻要考慮人的心理需求與感受。商店的聲音影像,帶來的不僅是喧囂,也要能帶給人特別的感覺,如引起人的情緒激動。以商品交易會為例,交易會提供了場面壯觀的影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其實是為了引發(fā)情感激動,促進人購買的欲望??傊?,人們在步行購物的過程中隨時都在感受著空間,人的視覺、聽覺、嗅覺等知覺都在發(fā)生變化。
(二)虛擬現(xiàn)實購物行為心理空間缺席
虛擬現(xiàn)實購物模擬著真實購物過程,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它主要以娛樂休閑為主,同時塑造人的感官體驗及心理認同,用戶的視覺體驗感極強?;ヂ?lián)網(wǎng)給我們帶了無數(shù)的希望和愉悅,同時也抹殺了許多曾經的歡樂。我們對購物環(huán)境及建筑物的實體尺寸無法切身感受,無法體會到逛累了坐在廣場椅子上小憩的愉悅,我們漸漸會淡忘在商店瘋搶試穿時的喜悅、試吃美食的味蕾綻放,也漸漸會忘記如何與人面對面交流,只是知道“加入購物車”、“支付訂單”等程序性流程。當你在線購買油鹽米面,在包裹送達家之前,都只是電腦上的彩色像素而已,有可能打開包裝袋,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自己喜歡的。
就技術層面上來說,VR虛擬現(xiàn)實購物目前在聽覺、嗅覺、觸覺方面無能為力,一些產品的手感、舒適感我們是沒有辦法獲取,只是在視覺上帶來了沉浸式的體驗。換言之,VR技術只是在視覺上體驗消費。這個年代還未發(fā)達到可以通過虛擬信息來傳遞現(xiàn)實物品帶給我們的舒適感和觸摸感。VR一出來,很多人擔心實體店會受到強烈沖擊而不復存在,然而事實證明,實體店是不可能消失的。
三、步行街的個人心理空間營造
(一)傳統(tǒng)步行街的大眾體驗心理滿足
現(xiàn)代人除對空間使用功能存在需求外,會更在意環(huán)境質量的感受,步行街不單是買賣場所,還是一種社會性的聚集場所,它擁有濃厚的人情味。步行街在設計前的空間配置,就應考慮到心理空間的層面,考慮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群各種活動要求。穿梭在步行街上的人流,心理上是分流的和不同的。在每一個城市人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一些情緒——緊張、倦怠……這些可怕的文明病時刻隱藏在內心深處,人們到這里來,無非就是希望在步行、購物中找到快樂,得到發(fā)泄心理、炫耀心理、場所體驗、情感溝通、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滿足。
在生活中我們確實能體會到這種心理,購物不僅僅是為追求最大效用的純粹的經濟交易,還是一種閑暇時間的消遣活動與心理體驗,步行街恰恰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場所。每到周末,人們去那里是為了看與被看,不同服飾的展示,從頭到腳,黃發(fā)、卷發(fā)到裙子和長筒襪,一切都在別人一瞥之下盡收眼底。邊走邊看是其意義所在,步行街空間成了人心理上能夠認同的情感交流場所,人們希冀著感觸一切,品嘗一切,接受一切。他們接觸和操縱那一切的體驗,是—個大眾的體驗心理。對設計師來說,實際上在設計人的行為、動態(tài)、視線和心理感受,具有超越意義。設計也不再是為了滿足功能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使之在休息、享受、喧囂、公眾、忘我等方面的心理達到平衡,情感得到慰藉。
(二)虛擬現(xiàn)實購物的個人沉浸式心理體驗
虛擬現(xiàn)實購物,其最大的特點是消費者可以與虛擬世界的人和物進行交互,并進入封閉的沉浸式體驗。購買衣服鞋襪時可以無禁忌無拘束地試穿,可以自娛自樂地臭美,可以不用擔心時間和身旁人的眼光,極大地滿足了女性愛美心理。海姆在《虛擬現(xiàn)實的形而上學》一書中所說:“賽博空間是一種作為勞動產品的柏拉圖主義。賽博人(cybemaut)坐在我們面前,套上感覺輸入裝置,看起來確實迷失在這種世界之中。懸浮于計算機空間,賽博人逃逸出了身體的囚牢,獻身于數(shù)字感覺的世界里。”這種缺場的可視化,在征服時間和空間之時,轉化了令人振奮愉悅的結果。
購物者在封閉的空間里可以購買一些隱私的商品,不會感覺尷尬,甚至是脫離身體的體驗,也能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場景虛擬化。比如買一套家具,在選擇時,戴上VR眼鏡,直接將家具放在家里,尺寸大小顏色一目了然,不合適可再選擇。虛擬現(xiàn)實還可以治療人的恐懼心理,比如有語言障礙的人不敢隨意講話,在虛擬現(xiàn)實空間里可以放開地說,與人任意搭訕,沒有誰會嘲笑,能提高人的交際能力。虛擬現(xiàn)實購物讓人們宅在家里享受著購物的愉悅,特別是對于成長于網(wǎng)絡時代的“土著”居民來說,更是受到追捧與歡迎。
結語
綜上所述,步行街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觀環(huán)境和由歷史因素沉淀的文化內涵,這一點是虛擬現(xiàn)實購物目前階段沒有辦法相比的,但虛擬現(xiàn)實購物的發(fā)展前景是誘人的,它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及對世界、時間和空間的看法。在傳統(tǒng)步行街與虛擬之間,利弊相滲,相互影響。不管是實體的步行街還是虛擬的購物廣場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購物場所。
(責任編輯:尹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