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丹丹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名城杭州,似乎一直受著上蒼的眷顧,不但持久散發(fā)著西湖雅韻的獨特魅力,而且不斷隨時代發(fā)展前進。今天的杭州正在科技的高速路上向前飛奔,各領域的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處于信息化進程前沿的黨員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杭州市上城區(qū)湖濱街道率先在遠程教育工作中應用AR技術,成為了杭州黨員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的一個基層樣板。
掌上學堂 讓黨員學習常態(tài)化
“張叔叔,只要您對照地圖找到感興趣的目標,用手機掃一掃標志性建筑,就能了解建筑的紅色歷史?!睎|平巷社區(qū)的黨務小李正給社區(qū)黨員發(fā)放“湖濱·紅色微旅行”手繪地圖:“這里有好多的點呢,都是保護建筑,這些建筑背后都有故事的?!?/p>
湖濱街道以“紅色·黨建·家風”為主題,把轄區(qū)內(nèi)留有“紅色印記”的建筑、場館、街巷串聯(lián)成一條約三公里長的游學線路,結合新穎的AR實景掃描技術,上線了一款趣味性、知識性兼?zhèn)涞挠螒颉昂I紅色記憶”,打造湖濱專屬的“紅色微旅行”。這場旅行的始發(fā)站是紅色港灣,終點站是紅色驛站,玩游戲也能學知識,寓教于樂的形式讓黨員教育滲入到了日常生活。黨員們只要“按圖索驥”,就能追尋紅色記憶,了解歷史脈絡,既長了見識,又受了教育,學習也因此不再局限于從前的遠教“課堂”上。目前,已有28處歷史建筑被加入了AR系列,占街道總歷史建筑比例達39.4%。
實地體驗 讓黨員學習互惠化
“這個云閣堂,是《浙江商報》主筆許廑父的舊居。1947年5月2日,《浙江商報》與朱祖舜的《浙江日報》合并,改稱《工商報》,宣傳共產(chǎn)黨政策,與反動派作斗爭,報界稱許廑父是愛國革命的報人?!痹劳趼飞鐓^(qū)第二黨支部的黨員正在開展“我的入黨故事”主題黨日活動。社區(qū)黨務把大家?guī)У皆崎w堂,結合這里的紅色歷史,逐漸把活動帶入主題,請黨員們談談屬于他們自己的“紅色記憶”。謝師傅是一位有著三十余年黨齡的老黨員了,今天的他顯得很激動,自告奮勇地說起自己當年入黨的故事。恰好,新湖濱商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黨支部也組織了一場“追尋紅色記憶,牢記黨的歷史”紅色微旅活動,活動隊伍此時正途經(jīng)云閣堂,聞聲而來,很快就被老黨員的講述和現(xiàn)場氣氛感染,也加入了進來,爭先恐后地說起了自己的“紅色記憶”。
“紅色微旅行”追求的是一種紅色文化的傳承,能夠增強支部凝聚力,更能夠促進支部間的溝通交流。在平時和日常生活中,黨員和黨員、黨組織和黨員、黨組織和黨組織、黨員和群眾之間,通過這條紅色旅行路線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交叉,營造一個互動互惠的學習空間。截至目前,湖濱街道已有44個黨組織、394名黨員參加了“紅色微旅行”實地體驗活動。
結合工作 讓黨員學習生動化
“各位黨員,近期走訪任務比較重,但還是需要抽出時間加強日常學習。”這是湖濱街道機關黨支部書記發(fā)在支部微信群里的一則通知?!白詮慕值篱_發(fā)了‘紅色微旅行路線以后,我在社區(qū)走訪的時候,經(jīng)過學習點,拿出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學習點的歷史介紹,既生動又直觀,既方便又快捷?!苯值傈h員小王感慨地說。
AR紅色微旅行路線讓黨員學習不再任務化,調(diào)動了黨員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了學習形式,節(jié)省了學習時間,將工作和學習有機結合,也讓街道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了。同時,智慧黨建的模式也創(chuàng)新了黨員學習形式,在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發(fā)展中,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西湖的荷花只有六月才別樣的紅,而AR鏡中的西湖,卻無時不刻不花紅似火。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湖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