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國
日前,在南京召開了中國曲協評彈藝術專業(yè)委員會座談會,出席者大都為評彈界人士,主題是蘇州評彈市場。大家發(fā)言熱烈,從不同地域、不同角度暢所欲言,并普遍認為:評彈市場疏于管理,亂象多多,前景并不樂觀,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評彈藝術源遠流長,發(fā)源吳地,興盛海上,成為江南大地上的一朵奇葩,絢麗多姿,芬芳四溢,為廣大觀(聽)眾所喜聞樂見。她那極富底蘊的藝術品位,珠落玉盤的委婉聲腔,甜糯悅耳的吳儂軟語,婀娜俊美的表演形式無不透露出江南雋秀、典雅靈動的特色。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評彈藝術開始興旺,五六十年代走向巔峰,書目繁多,人才輩出,一大批名家大家、流派創(chuàng)始人的涌現,開創(chuàng)了評彈藝術引領文化時尚的時代。此等蔭庇之福,迄今后輩還在享用。改革開放,中國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騰飛,日新月異,國富民強,舉世矚目。這是中國人的驕傲,揚眉吐氣的中華兒女創(chuàng)造了東方奇跡!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作為軟實力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被忽視了,民族戲曲、曲藝被冷落了,甚至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評彈藝術的傳承發(fā)展實在令人擔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黨的十八大的召開,使得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續(xù)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提出了加強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并將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到一個相當高的理論層面。整個文化藝術界如同春風拂面,振奮了,沸騰了,一個嶄新的局面從此開啟。2014年10月15日,習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時隔兩年,總書記又在第十次全國文代會、第九次全國作代會上再次發(fā)表重要講話。這兩個講話已成為中國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綱領性文件。期間,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指導意見,把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落到實處。中華文化的美好未來,曲藝藝術的明媚春天,正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盡管形勢大好,評彈藝術還是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比如創(chuàng)作艱難已成為瓶頸,青年培養(yǎng)缺乏有力措施,演出市場出現無序亂象,理論滯后難以引領實踐,等等,這都阻礙著評彈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下面我就評彈藝術的演出市場作些分析,并提出一些觀點與想法。
一、評彈演出的市場在哪里
說到評彈演出,可謂喜憂參半,需求量很大,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則很小。此話怎講?按照我們近年來演出場次計算,江南地區(qū)或者說吳語地區(qū)聽評彈的觀眾全年約有200多萬人次,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然而,這樣大的一個人群,真正掏錢買票者大概不到10%,這真是一個非常尷尬的事情,一個很不樂觀的局面。
分析:評彈演出的受眾面一直很大,只要能聽懂吳語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評彈觀(聽)眾,因此評彈歷來是賺錢的一個行當。造成眼下市場不景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yè)書場的萎縮,評彈市場呈現危機
隨著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很多專業(yè)書場在這一進程中被拆除,得不到恢復,評彈市場危機成為一種必然。因為演出場館是演出市場的一大要素,也是聚集觀(聽)眾的重要陣地,一旦沒有了陣地,何談市場。
2.政府購買(文化福利)而削弱了市場競爭
政府購買、文化惠民絕對是一件大好事,應該舉雙手贊成。但是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其中存在不少弊端,如:買票觀念沒有了,應有的藝術欣賞秩序打破了,沒有了供求矛盾進而失去競爭態(tài)勢等,市場在這當中也就名存實亡了。
3.缺乏管理經營人才,忽視了市場的培育
各個層面的長期固定思維導致了文化管理經營人才的匱缺,對演出市場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地方曲藝市場的培育相對缺位,難成共識。就評彈而言,還存在地域差異,因此市場運作、經營步履維艱,難以突破。
觀點:市場即生命,任何產品都要經過市場的檢驗才能成活,才能立足,反之結果可想而知。
那么評彈的市場在哪里?如前所述,偌大的觀(聽)眾體量,完善的文化設施、場館,以專業(yè)院團為主體的演出隊伍,已經形成了規(guī)模不小的評彈演出市場。在此基礎上,建議再建立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的市場運作團隊,尋求理念、觀念的共識,完善政策配套,打破界限,形成行業(yè)聯盟,共同培育市場。
二、景點表演算不算評彈市場
旅游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產業(yè),有著廣闊的前景。江南地區(qū)的旅游業(yè)自然也不甘落后,在整合資源的同時趁勢而上,評彈就此被瞄上,成為一個核心的內容,躋身旅游業(yè),成績斐然,景點彈唱發(fā)展勢頭不小。而本人認為,從經濟角度講這些景象可能有利可圖,但從藝術角度講則弊大于利。
分析:首先,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在景點唱評彈不能劃歸于評彈市場,因為它只是旅游項目中的一個內容,或者說是一個有價服務的載體。不直接賣票,以點唱小費為經營手段,只唱不說,且唱的內容也很繁雜,既有評彈曲目,也有地方小曲、歌曲,乃至戲曲等,構不成評彈演出市場之要素??傮w而言,商業(yè)行為大于藝術本體,藝術含金量不高。
其次,還是要說一下其利弊得失。
1.有利一面
(1)通過這一平臺傳播了評彈和其他
景點評彈主要集中在江蘇蘇州地區(qū),上海也有,一些飯店推行,浙江幾乎沒有??梢娞K州地區(qū)是一個主要的盛行區(qū)域。評彈作為蘇州的一張文化名片,獲得這樣的平臺,無可厚非,多多少少得以傳播。
(2)從業(yè)人員多了一個賺錢的渠道
說書先生比較辛苦,跑碼頭為生計相當不易,能有這樣的商機,按勞取酬,多勞多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對跑碼頭生活也是一種調劑,對評彈從業(yè)者隊伍的穩(wěn)定,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2.不利一面
(1)往往事與愿違,有損評彈藝術與整體形象
無序放開使得演員供不應求,于是票友充數,三腳貓忽悠,良莠混雜,藝術不佳,評彈形象受損。利益驅動的后果必定是質量的降低,這會對優(yōu)秀精良的評彈藝術產生負面效應。
(2)長期窩在景點彈唱,影響專業(yè)演員的藝術成長endprint
景點的演唱,茶樓的點唱,飯店的伴演,其演出質量均不能與書場、劇場相提并論,容易出現演員低質量應付場面的情況。長此以來,顧此失彼,放松長篇鍛煉,不利于藝術的成長與進步。
(3)高雅藝術淪為屈尊賣藝工具
評彈藝術被視為高雅藝術,并不是說不能放下點身段,做到雅俗共賞,然而在景點、茶樓、飯店彈唱,未曾啟口先送上點唱菜單,不點唱就冷場,點了,開唱前還要奉承幾句,藝術氛圍已然蕩然無存。
(4)無序的管理影響了有序的市場
游客云集的景點和日漸冷落的書場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強烈的反差。這邊一張書票三塊五塊,那邊一個開篇五十八十元,長一點的開篇還分成上下兩段收費,如此亂象只能怪罪于管理不到位。
觀點:以上的列舉,可以看出筆者的傾向性,對評彈藝術或者說對評彈專業(yè)從業(yè)人員來講,絕對是弊大于利。而且管理缺失、資質不明、良莠不齊、一哄而上的種種亂象都說明了這個問題。有人說能賺錢就行了,不錯,這方面是能賺錢,比說長篇書賺錢,但是以傳播評彈作為幌子,以犧牲藝術作為代價的賺錢,我們能心安理得嗎?這應當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反省。管理部門應該在出臺方針政策的同時,在加強管理措施上多動腦筋,多想辦法,為百姓造福,為藝術護航。
三、評彈市場的培育和引導
評彈欣賞的大量需求和消費市場的極小,是一對極不對稱的矛盾,也是必須加以研究的課題。要照顧到大眾享受文化藝術的公益性,也絕對不能不考慮市場的培育和經營,兩條腿或多條腿走路,才是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之路。
分析:培育演出市場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辛的大工程,評彈演出市場的培育,也要有足夠的耐心、恒心。上海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起步早,理念新,每年大大小小的藝術節(jié)、演出季,都是有聲有色,人頭攢動,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非常良好的口碑。
上海的評彈演出市場在多年的培育下獲得了人氣,收獲了票房。從2011年起,上海評彈團團慶60周年的系列慶典演出,歷年的中篇、專場演出,74屆從藝40周年系列演出,評彈新篇《四大美人》的演出,大型評彈交響音樂會,直至去年原創(chuàng)中篇評彈《林徽因》的推出等等,這樣的大型劇場演出(走市場的票價),每年都有二三十場,再加上江浙地區(qū)兄弟評彈團的中篇、專場來滬獻演也不下一二十場,這樣算來,登陸上海大型劇場的評彈演出將近50場,大家可以想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最近蘇州吳中區(qū)評彈團的馬志偉、張建珍在上海逸夫舞臺獻演長篇的成功,都顯示出上海在培育評彈演出市場上取得的驕人成績。
觀點:演出市場的要素,即演出市場生產經營者、演出市場消費者以及演出市場管理者,三者的結合運作,構成了當今豐富多樣的演出市場。所以說培育演出市場是個花時間、花功夫的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yǎng)觀念,樹立理念需要時間,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我們讓時間來完善演出市場,引導演出消費。因此我們要擁有一流的,優(yōu)秀的生產經營制作團隊,生產出精良無比的藝術產品,奉獻于大眾;要培養(yǎng)粉絲觀(聽)眾,熱情高漲地來消費我們的優(yōu)質演出,也就是花錢買票走進劇場看戲,步入書場聽書;而且還離不開一支懂行、懂業(yè)務的管理團隊進行有序的管理,確保演出市場的順利運營,并逐步走向成熟。
當下,正逢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大好時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給予了中華文化以高度重視,習總書記對文學藝術的兩次重要講話,更是給予了文藝工作者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強勁動力??倳洀娬{,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這是我們認知的新高度,新標桿,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把祖國的燦爛文化、曲藝藝術呵護好,傳承好,發(fā)揚光大,再鑄輝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