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周飛
[摘要]慈善組織的核心在于公信力。但由于目前我國法律對于慈善組織的地位規(guī)范不到位,慈善組織的發(fā)展道路畸形,政府與本應是“非”政府組織的慈善組織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使得慈善組織的純潔度存在隱憂。公信力與資金安全這兩大慈善組織的支柱受到空前挑戰(zhàn)。
[關鍵詞]公信力;法律地位
隨著“U美美事件”的發(fā)生,一個遙遠而別不陌生的名詞逐步走進了中國公民的生活中——L善組織。對于L善組織,一般而言,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以無償進行社會服務為目標通過籌集資金為某些個體或團體進行資金、人力等資源支持的組織。在08年“5712”大地=中,各地中國紅十字會、中華L善總會的高頻出V,使人們第一次近距離地在公共事件面前感受了L善組織的力量,體會到L善組織對于社會救援、社會幫助的重要性,公共印象分大幅度提高。但是好景不長,緊隨而來“U美美”,讓這些一度閃耀著“愛心、公益、無私”符號的組織的“美V”/然無存。新周刊發(fā)起的一項調查顯示,事件發(fā)生以后82%的網友表示不會再給紅會捐款,15%的人表示查清了賬本把每筆去向公布了之后再說,只有2%的網友表示會捐款。那么,對于L善組織今日的“形象大跌”,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反思呢?
一、慈善組織的地位
在紛繁復雜的各類組織中,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它們分為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我們又可以把非政府組織分為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又分為L善組織和公共服務組織。L善組織的L善活動主要集中在扶貧濟困、WG救助、社會福利、助學等L善項目。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從事L善活動的非營利組織才能稱為L善組織,或者說,L善組織是面向社會接收各種捐贈,并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非營利性組織,因此,L善組織具有救助性、非政府性、自治性等特點。這是從執(zhí)行力量的角度考慮,而從資金的角度考慮,L善組織又屬于非營利性組織,其資金來源是投資人(捐款人)出于社會公益、出于道德的要求和對L善組織的信任而注入的。因此L善組織又具有自愿性、無償l生等特點。
在這樣的組織屬性面前,就要求L善組織需要具有高度的社會道德監(jiān)控和完備準確的法律保證。這樣就能保證組織的運行者能夠妥善地、合理地、如愿地將捐款人的資金準確地、有效地投入有所需要的社會項目中;同時法律的保證,又能從法律的角度維護資金的安全,確保捐款人的愛心能夠及真實地達成愿望。
二、慈善組織的核心問題
從L善組織應有的地位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運行良好的L善組織,需要完整透明的財務背景和獨立穩(wěn)固的法律身份,才能保證其公信力的存在。但是目前我國的L善組織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夠好。
(一)法律身份。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府對原有的L善機構進行取締和改組,真正意義上的民間性、自愿性、自治性的L善機構不復存在,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有了轉機。1994年,中華L善總會成立之后,很多地方相繼成立了L善機構。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各類社會組織的數(shù)量由2005年底的3l萬個增加到44萬個,基金會數(shù)量從975個增加到2200個,這其中許多社會組織從事L善事業(yè)。但“由于這些組織從雇員到資金來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實際上大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會組織,所以,一般稱為政府主導的L善組織。L善組織或機構是L善事業(yè)的重要載體。有的L善組織專門從事L善事業(yè),x如L善總會,有的L善組織部分地參與L善活動或者在其運作過程中程度不同地涉及或可能涉及L善內容?!庇捎陂T檻過高,或找不到業(yè)務主管部門等原因,很多民間L善組織沒有注冊或只是進行工商注冊,造成這些民間L善組織大都沒有正式身份,游離于現(xiàn)行的制度之外,這大大壓縮了社會組織的自我成長空間,也減少了公眾行善的選擇權。
(二)資金安全。L善組織的資金來自于捐款人的"YZ相助”,對于資金的安全其要求應該說只會有過之無不及。目前關于L善組織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有《公益事業(yè)捐助法》《基金會管理條例》《救G捐助管理辦法》《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以及《公益L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但由于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側重點不同、L善組織法律地位的支持不明晰,使得L善組織的資金使用信息存在以下的問題:
會計信息可比性缺乏
會計信息質量低
會計信息難以理解、查閱
會計信息的獨立審計缺乏
加之若隱若現(xiàn)的“政府”背景,L善組織的資金存在被行政力量左右的隱患。或為財政資金“輸血”或為“官)主義”浪費的隱憂,使得資金的安全更是雪上加[。這也就是“u美美事件”發(fā)生后,1在民眾中最大的\然。
三、慈善組織問題的解決思路
處于以上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整理出兩條脈絡來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公信力和法律地位。
(一)公信力。首先,強調行業(yè)自律。加強行業(yè)執(zhí)行人員的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選拔具有良好道德記錄的工作人員,提高L善志愿者在活動組織者中的比例,努力降低組織中的專職人員比例。這樣能使L善事業(yè)項目成本降低,使工作人員得到內部的監(jiān)督。
其次,促進專業(yè)化發(fā)展。在保證專職人員比例下降的同時,強化專職人員的工作能力培養(yǎng),實現(xiàn)一崗一位。這樣在項目運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找到專人負責,保證組織運轉的可查性和有效性。
(二)法律地位。針對目前L善組織法律空間較小的問題,建議頒布一部專門適用于L善組織的完備的法律。此法應包括確定組織地位、定義組織性質、規(guī)范組織會計信息編寫與發(fā)布以及第三方審核批準的制度。特別強調L善組織與各種“政府背景”紐帶的脫離,保證其在法律地位上的獨立。endprint